設計思考也能對抗伊波拉?你天馬行空的點子也有可能幫上忙!
編譯:林梅兮
編按:點入美國國際發展局(USAID)首頁,你會看到跳出一個急徵醫護人員的畫面;如果你有使用Gmail的習慣,你可能也曾看過無國界醫生在頁面上張貼對外求援的訊息。伊波拉疫情一路從未被正視,再到曾被質疑搶走過多醫療資源及目光的現在,仍未宣告落幕。唇槍舌戰就別繼續打了,讓我們留著腦力專注於抵擋伊波拉吧!
十月晚秋的某天,約莫200位工程師、設計師以及公衛學家群聚在哥倫比亞大學禮堂,他們正在針對現在越演越烈的伊波拉疫情進行一場腦力激盪。這場在今年三月爆發大規模感染的瘟疫,正以每週增逾百名患者的速度延燒,據統計,截至十一月底已逾6,000名患者逝世。
伊波拉疫情至今仍未找出解決之法,其棘手程度可見一斑。迎戰這場生死抗爭急需大量的資金、裝備以及醫護人員,各家製藥廠也競相研發疫苗及治癒之道,與此同時,也需要注入設計思考來加速進展。哥大工程學院院長Mary Boyce表示:「現下要著眼於低成本及快速執行這兩大重點,此時還提一個五年研究計畫就太慢了」。
哥大其實並非唯一將設計思考運用於醫療或人道危機中的機構,美國國際發展局(USAID)也與疾病管制中心(CDC)、國防部(DOD)以及白宮,共同在知名的創意平台OpenIDEO執行一項名為Fighting Ebola的專案,向全球徵招能夠協助對抗伊波拉的點子,任何人都能參與這個專案,進行線上討論並提出想法。在專案中,有人建議改良現存的洗車技術轉作消毒用途,或是採用能夠緊密封存的混凝土帆布(concrete canvas)作為醫療帳棚。有些點子實行起來甚至相當簡易且有效,例如:在手套裏側多黏貼一條膠帶,如此一來能在卸除手套之時,大幅降低人體直接接觸感染物的機率。
而在哥大這頭,有好幾組人馬正忙著落實他們的想法。以防護衣來說,一般而言這種裝備都是提供給醫護人員使用,然而他們提出「反向人體防護衣」的概念,設計一套用於轉移病患時,給患者本人穿戴的裝備。或是將消毒液泡沫化,使得消毒程序更為安全簡便。有個小組甚至設計了一款印有西非風格的圍裙,能讓藏在防護衣底下的醫護人員看起來沒那麼令人畏懼。
然而提出想法或是打造出概念的雛型只是第一步而已,如何將之實踐於現況則是後續一大挑戰。以2010年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為例,當時也曾經召開一次類似的活動,號召眾人集思廣益尋找解方,然而眾多點子之中,最後得以付諸實現的為數不多,這也是當時這項開放式創新專案未顯成效的原因之一。基此經驗,現存可以協助延緩伊波拉疫情繼續蔓延的有效方法,都應該盡量落實。
說了這麼多,對於防治伊波拉疫情,你有任何好點子嗎?這裡有幾個急需幫忙的項目,需要有創意的你一起來動腦想想唷!
  1. 個人防護裝備(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醫療人員目前所穿戴的防護衣、面罩以及手套穿起來既笨重又不舒適,Fighting Ebola正在尋找新型的防護裝備,希望可以幫助解決現存的問題。
  2. 照護環境(Care Setting):疫區的整體醫療環境及照護程序仍待提升或精進。
  3. 醫療工具組(Health Worker Tools):能夠協助診治或是運送醫療樣本的工具組。
  4. 訊息技術與溝通(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整體防疫需要更為準確有效的溝通管道。
  5. 資料追蹤與建立(Better Tracking And Data):各項疫情的數據及分析對於往後防疫是至為重要的環節,這項專案正在尋找現存能夠迅速上手並使用的可行工具。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