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回到「以人為本」的設計—一位美國原住民的設計思考之路
編譯:吳佳穎
Heather Flerming自小在Navajo Nation長大-一個缺乏自來水、電力及幫浦的印第安保留區,因此她深深了解水資源的珍貴。透過參與Engineers Without Borders的專案(編按:EWB為美國的非營利人道組織,現活躍於全球47國,主要業務是依據當地需求發想、設計、執行滿足基本生活要件的方案),她對於無法取得乾淨水源的偏遠家庭相當感同身受。累積經驗後,她創辦了Catapult Design,專門為貧困地區研發相關產品及服務。
Flerming提出了一項設計過程中常被忽略的關鍵:千萬別以為所有的需求都一樣,因地制宜的設計是必須的。
Catapult Design從創業開始,便針對各地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設計:他們在肯亞重新設計各種洗手站以促進衛生,在印尼則聚焦於能源創新以及更好的儲水設備,而這些計畫的共通點都在於他們專注於了解顧客需求。
比如說盧安達為了解決營養不良的問題,引進了加強型的穀物麥片,然而這種進口商品對一般家庭來說較難負擔,所以大部分家庭還是選擇自己煮一般麥片,但仍然不知如何強化營養、均衡攝取,因此問題並沒有解決。Catapult Design先調查了所有穀粉的價格結構,了解婦女們如何烹煮麥片粥、調配的比例、農地的產量直至在地的供需是如何維持動態的平衡;在通盤了解之後,Catapult Design設計出一本指南,提供當地小農參照、栽種出營養強化的穀物來供給當地需求,解決了當時的困境。
如何分享這些了解需求的經驗,讓更多相關工作者一同激發創意,對於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社會問題也是非常有價值的,Catapult Design與一些友好組織共同研擬了一些原則如下:
  1. 深入了解目標顧客的需求,以及文化因素的影響。
  2. 研究既有的產品或服務,並嘗試改善。
  3. 以識字率的高低為地區分類,並評估資料來源的可靠性。
  4. 在產品商品化的過程中,要尋找適當的合作夥伴,以確保符合當地規範,或國家與國際間的相關條文。
  5. 尋找多方資金來源,以提供發展所需的費用。
  6. 利用具體標準來衡量並提升營運效能,並藉以向股東展現社會影響力。
「我相信了解顧客的需求,以及不對解決方案預設太多立場,是設計思考成功的不二法門。從行銷、教育以及更好的創新設計中來創造需求,也是這份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Flerming說。
當越來越多的公司想從發展中國家找到新機會,Flerming希望在地的設計師們也能一起同步得到支持並成長。也許在不經意之中,能夠想出超越矽谷菁英們所能提出的解決方案,企業一定要學著如何培養訓練這群具有潛力的人才,將他們適才適所地運用在新興市場的發展上。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 社企案例地球村

    社企案例地球村

    由社企流編輯群介紹世界各國社會創新案例,讓你不出門也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