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阡陌游 Agri Dive 粉絲專頁Photo Credit:阡陌游 Agri Dive 粉絲專頁
社會創新組織「阡陌游」致力替地方型農場,設計以障礙者為中心的友善觀光體驗,同時推進障礙者多元體驗以及農村的社會參與,刺激地方創生的新想像。

文:NPOst 編輯室
聽到「阡陌」這兩個字,腦海中很容易浮現的是田野、青山和翠綠風景,對於「阡陌游 Agri Dive」來說,這不僅只是一種生活情趣,更是讓人們以農村為根基,解決社會問題並發展能力的場域。
自 2022 年開始,阡陌游開始替地方型農場,設計以障礙者為中心的友善觀光體驗,同時推進障礙者多元體驗以及農村的社會參與,刺激地方創生的新想像。
創辦人陳俞安秉持著一份濃厚的使命感,試圖在台灣的鄉村,打造出一種特殊的風景。

兒時經驗X特教背景,創造出農村與障礙者體驗的新可能

阡陌游創辦人陳俞安回憶兒時在農村的體驗,家人經常帶著他遊山玩水,在不同的國家公園與觀光農場體驗自然生活。
向土地學習的經驗,讓他在進入特殊教育學系後,更加確信無都市噪音、非封閉空間的大自然,能讓障礙者孩童在早期發展更多元的能力。
以特殊教育背景為出發,阡陌游替地方農場設計以障礙者為中心的友善觀光體驗,同時推進障礙者多元體驗以及農村的社會參與,刺激地方創生的新想像。
(阡陌游 Agri Dive 創辦人陳俞安於社會創新實驗中心。來源:Gayo)
(阡陌游 Agri Dive 創辦人陳俞安於社會創新實驗中心。來源:Gayo)

東奔西跑拜訪農場,服務改變讓農場與障礙者雙贏

「一開始很多農場不一定願意接受,但我就盡可能去拜訪他們,和他們聊天、培養信任感。後來幫他們試做一次、兩次,第三次後提供教案,很多人就願意嘗試這套教案。」創立僅一年,阡陌游團隊在全台東奔西跑、拜訪不同農場;至今,在桃園、台中、花蓮、南投等地都有合作單位。
由於提供有品質障礙者服務的農場相較為少,對於農場與農夫端而言,阡陌游的教案帶來嶄新的客群。「而且障礙者回頭率、忠誠度都很高,市場上提供好服務的人太少了。」陳俞安認為,光是增強與修正既有服務,例如:使用具有巧思的故事與圖卡讓聽障朋友可以參與觀光體驗,以人為本的設想方式就能讓障礙者有豐富的體驗,且願意持續參與。而農村一年四季不同的農作發展,不同時間參與讓參與者感受到農村的美麗豐饒。

創造「啊哈時刻」,親子教育與環境教育彼此對話

阡陌游也針對親子活動進行設計。陳俞安分享,在針對親子的農村體驗中,透過具有黏性的構樹樹葉,讓孩子們可以從視覺、觸覺進行觀察,但讓孩子們黏貼構樹在身上,則又有一種有別於單純農村導覽的新連結。
在一次玩泥巴的活動中,陳俞安也發現其實農村體驗不只讓孩子可以發展多元能力,對少有鄉村活動經驗的大人而言也是一種興奮的學習。「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一直出現那種『啊哈!』的時刻,是我覺得蠻開心的事情。」在一次次的教案陪伴過程,陳俞安更加相信農村與教育結合,可以帶來的不同的可能性。
(阡陌游透過「沈浸式田園教育策展 」,規劃給聽障孩子貼身的社會設計,藉此逐步消彌身心障礙者被隱藏的社會學習成本。來源:來源:阡陌游 Agri Dive 粉絲專頁)
(阡陌游透過「沈浸式田園教育策展 」,規劃給聽障孩子貼身的社會設計,藉此逐步消彌身心障礙者被隱藏的社會學習成本。來源:來源:阡陌游 Agri Dive 粉絲專頁

想像一種未來的農場,所有人都可自在地生活於其中

延伸阡陌游對於未來農村的想像,研究各國案例,陳俞安與團隊夥伴發現了「社會性農業」這個概念。在「社會性農業」的想像中,農場與障礙者的關係絕非傳統庇護農場的思維,而是更全面地讓不同條件、類型的勞動者參與農村生活。
這個歷程需要從打開農村生活想像力開始,整合大量專業,但對於陳俞安而言,是完全值得推進的願景。一如阡陌游的介紹所述:「和『每一個人』一起同游阡陌,過悠然自得的生活!」在未來論及「阡陌」一字時,也許那畫面中會有更多不同的人生活其中。
今年度進駐社創中心,陳俞安認為對於剛成立的阡陌游而言是很好的駐點。由於阡陌游團隊人數不多,但有個空間可以和客戶進行討論、舉辦活動,並且認識其他新創團隊,與其他不同領域人才相遇。2023 年下半年,阡陌游將於台灣各地舉辦各式各樣農村體驗,為了開拓農村可能性一點一滴持續前進。

想要解決社會問題,需要夥伴與活動空間嗎?第八期社創中心進駐團隊,現正招募中

新一期社創中心的團隊進駐申請,已經於近日開放報名!即日起受理申請至 2023 年 11 月 6 日 17:00 止,其中「社會創新組」今年也特別招收 18 組致力發揮社會影響力的初創團隊/組織!無論是否已登記為法人,或還在草創階段,都有機會爭取進駐資格!
你和你的夥伴關注的議題,是否符合聯合國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智慧城市、教育學習、就業輔導、樂齡活化、環境保育、淨零排放、關懷培力、食農創新、多元族群等議題呢?社會創新實驗中心歡迎具備相關關懷、有意為社會議題提出解決方案的團隊,進駐發揮你的社會影響力!
詳情請上:社會創新實驗中心臉書粉絲專頁 或致電社創中心:02-6631-5055 張小姐
本文與社會創新實驗中心、NPOst 公益交流站合作,如欲轉載請洽原單位詢問
從事社區營造有 N 百種方式,一起來聽兩位返鄉青年透過藝術,讓人更想回家的歷程及故事>> 立即報名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