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UnsplashPhoto Credit:Unsplash
3D 列印機的出現,讓在家生產產品成為可能,來自 MIT 的畢業生想到從原料下手,讓廚餘融合科技材料,列印出永續設計!
CSRone/文:陳志宜
當我們談論食物浪費時,常想到的是超市堆積如山的即期品,或餐廳桌上未吃完的餐點。但其實,家庭才是食物浪費的最大來源。根據統計,美國家庭丟棄的食物佔總浪費量的 1/3,等於每年數以百億美元計的經濟損失與龐大的碳排放。如何讓循環經濟真正走進日常生活,不只是政策與產業的責任,而是每個人都必須參與的挑戰。

來自 MIT 的創新實驗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 2 位畢業生,帶著讓循環經濟真正走進日常生活的動機,開發出一款桌上型 AI 3D 列印機。來源:BiruCao)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 2 位畢業生,帶著讓循環經濟真正走進日常生活的動機,開發出一款桌上型 AI 3D 列印機。來源:BiruCao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 2 位畢業生 曹碧茹(Biru Cao) 與 王奕清(Yiqing Wang),帶著這個動機開發出一款桌上型 AI 3D 列印機 —— FOODres.AI Printer。這台小巧的機器能將香蕉皮、咖啡渣、蛋殼等家庭廚餘,透過 AI 辨識與設計建議,轉化為杯墊、杯架、家飾品,甚至是消費者自行上傳的創意設計。對一般使用者而言,操作方式相當直覺:只要把廚餘投入機器,手機應用程式就會分析材料屬性並提供可列印的方案,剩下的就交給三軸擠出系統完成。最終成果,不再是廚餘桶裡的負擔,而是餐桌上的實用品。(同場加映:不要的蔬果皮只能進入廚餘桶嗎?美國新創讓廢料變身高纖零食!

製作原理與未解之處

在製作原理上,FOODres.AI Printer 透過 App 的影像辨識功能分析投入的廚餘種類,並依據食材的物理特性推薦列印「食譜」。機器隨後會將廚餘與「天然添加物」混合,加熱攪拌成類似生物塑膠的糊狀物,最後經由三軸加熱擠出系統逐層列印成型。這讓廚餘具備了可塑性,從而被賦予新生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官方尚未公開「天然添加物」的具體成分,也未詳細說明如何確保廚餘在列印過程中的衛生與安全性。另一方面,機器的清潔方式、耗材補充、以及售價定位,目前仍是外界關心但未有完整答案的部分。同樣地,列印出來的成品能夠使用多久、是否具備耐熱與防水特性,也尚未有明確資訊。
(官方尚未公開「天然添加物」的具體成分,也未詳細說明如何確保廚餘在列印過程中的衛生與安全性。來源:BiruCao)
(官方尚未公開「天然添加物」的具體成分,也未詳細說明如何確保廚餘在列印過程中的衛生與安全性。來源:BiruCao

循環經濟走進日常

儘管仍有未解之處,FOODres.AI 的核心訊息依舊鮮明:透過 AI 技術與材料科學的結合,家庭食物廢棄物不必是終點,而能成為新的起點。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解決環境問題,更重要的是改變人們對「廢棄物」的想像。當我們能用昨天的咖啡渣製作今天的杯墊,循環經濟不再是抽象的政策口號,而是日常生活中可觸碰的體驗。對企業而言,這同樣是一個示範案例,顯示如何將 ESG、產品創新與品牌互動結合,甚至成為社區教育與 CSR 專案的落地工具。
FOODres.AI Printer 已經獲得 2025 年 iF 設計獎與 A' Design Award 白金獎的肯定,代表的不只是設計美學,更是一種可被廣泛複製的永續模式。未來,隨著技術成熟與應用場景擴展,該產品或許能從家庭延伸到學校、社區,甚至跨入企業端的材料管理,真正實現「從廚餘到資源」的願景。它告訴我們,永續的力量其實可以從一個小小的杯墊開始,並逐步改變我們與地球的關係。 參考資料:
全文轉載自 CSRone,原文標題:AI 3D 列印機將廚餘變家用品,FOODres.AI 打造家庭級循環經濟

文章標籤

  • CSRone 永續觀點

    CSRone 永續觀點

    2007 年頤德國際集團率先成立 CSR 部門提供顧問服務,並於 2013 年啟動臺灣第一家 CSRone 永續報告平臺。CSRone 團隊每年定期發布臺灣 CSR 發展現況分析報告,期許與臺灣企業攜手接軌國際 CSR 前沿議題與趨勢,共創永續美好未來。網址:https://www.csronereport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