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蘇郁晴
比起追求穩定的薪資與工作環境,當代青年更加追求生活意義感與自我實現,越來越多人選擇投身關注永續的組織貢獻所長,亦有不少人利用正職的下班時間,開始他們的「永續副業」,探索更多發揮影響力的可能。參與第五屆有事青年行動競賽的李翌玄和魏毓汝便是很好的例子,他們將工作專業與個人熱情結合,逐步為他人的生活帶來正向影響。
李翌玄開 Podcast、寫文章分享永續職涯,助青年找到理想工作
李翌玄在 2023 年大學畢業後計畫投入永續相關工作,卻發現求職過程面臨資訊不足、職缺難尋的困境。「由於永續在台灣是一個相對新的領域,網路上較難找到相關資料和前輩的分享,讓當時的我難以掌握這個領域中的工作選擇。」這使得他歷經多次面試仍無法找到理想的工作,直到半年後才如願成為一名化學工程師。
有感於尋找永續相關工作的不易,李翌玄決定在工作之餘透過多元管道分享永續職涯經驗與相關新知,他推出了 Podcast 節目「續幕」,並在網路上撰寫文章,致力幫助更多人順利進入永續職涯。隨後,他參加了嘉義市政府主辦的有事青年行動競賽,希望在專業培訓和輔導下逐步聚焦目標並擴大影響力。
儘管需要善用下班時間來構思專案,經常面臨時間和精力不足的挑戰,但回顧這為期 3 個月的計畫,李翌玄認為收穫良多。他回憶起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參與者的開學小聚,這讓他認識了許多關注不同永續議題的朋友,彼此交流並相互鼓勵。
這個計畫不僅提供了資源與支持,還幫助他進一步釐清自己想做的事。他說:「最初我的 Podcast 是想到什麼主題就錄什麼,但在參加計畫後,我進行了一系列的訪談,了解更多人的共同困擾,能更聚焦地推出系列內容。」
目前,Podcast 節目已累積超過 30 集,且不重複收聽次數達 6 千次以上,Medium上的文章瀏覽量也超過 2 萬。同時,他們還舉辦了 3 場針對永續職涯求職者或對此有興趣的工作者的線上交流會,並收到了大量正向回饋,參與者表示,透過交流認識到更多永續領域的工作者,對永續職涯的想像更加清晰。未來,李翌玄希望將收集到的求職者問題撰寫成更多文章,並集結成冊,出版一份永續職涯求職指南,讓想加入此領域的青年不再為查找資料感到困惑。他也希望能號召曾獲幫助的人再次分享資訊,建立相互支持的正向循環。
魏毓汝攜手森林療癒師設計綠地散策,為需求者提供舒壓解方
關注心理健康議題的魏毓汝從研究中發現,現今有 82% 的工作者面臨中至高度的心理健康風險,16% 的民眾曾經有自殺想法。隨著生活壓力日漸增加,情緒抒壓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基於此,她希望能善用嘉義市內豐富的公園資源,並結合台灣森林保健學會森林療癒師的專業知識,向大眾分享森林療癒的方式、散策路線及生態保育的相關知識。「我想著重在城市中的綠地,讓森林療癒成為日常,不讓有需求的人非得跑到深山才能獲得療癒效果。」魏毓汝說道。
她以「嘉義森林療癒散策」作為提案參加有事青年行動競賽。為何選擇嘉義作為起點?她解釋:「嘉義是全台公園綠地比例最高的城市,且提到嘉義,大家立刻就會想到阿里山,因此嘉義非常適合推動這項活動。」本身在台北就職,推動此計畫常常得南北兩地跑,但卻不曾澆熄她推動療癒解方的熱情。起初,她計劃涵蓋整個嘉義市,設計一份能進行五感體驗的公園散步地圖,但在經過計畫中的設計思考課程與導師諮詢後,她學到「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的概念,決定先從嘉義樹木園開始測試並進行優化。
魏毓汝與森林療癒師共同打造嘉義樹木園森林療癒散策活動,吸引了眾多民眾參與。活動中,參與者透過客製化的散步地圖,在森林裡尋求心靈的平靜。然而,一位參與者意外發現,過度依賴地圖反而增加了心理壓力。這個寶貴的回饋促使魏毓汝與嘉義樹木園進行下一步合作,盼將地圖資訊轉化為實體路標,讓參與者能更自由地探索森林。亦有參與者在活動結束後紛紛表示,期待這樣的療癒體驗,可以擴及到嘉義的眾多公園中,顯見活動獲得參與者的高度讚賞。
回顧整個計畫過程,魏毓汝認為最大的收穫是讓她腦中的想法有機會落地實行。「我比較擅長策略規劃,這次計畫教會我們 MVP 的概念,讓我們有勇氣開始行動,並且真正接觸到目標受眾,進而了解他們的需求並做出相應調整。」她說。
下班後,展開你的永續行動!
如果你也是時間與精力有限,但仍希望為自己關注的議題盡一份心力的上班族,不妨參考李翌玄和魏毓汝的行動案例,從你有感的議題著手,結合個人的專長,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展開永續行動!
核稿編輯:李沂霖
(本文為有事青年行動競賽合作專欄,歡迎分享文章網址,如欲轉載全文至其他介面,請來信洽詢社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