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TFT 提供Photo Credit:TFT 提供
近年來,偏鄉地區師資嚴重缺乏,而這背後的問題不在只是少子化。因此,除了政策支持,也須透過家長、學校、社區、在地教師社群等,一同創造有利於維持教學熱忱和團隊合作的環境,讓老師們願意持續留在偏鄉。

社企流/文:Wei Ho
教師難聘、師資不足等是近年來台灣教育現場普遍問題,尤以偏鄉地區為嚴重。
在 TFT 十週年「跨界對談」《教育創新—偏鄉教育人才培育》講座中,邀請均一平台董事長暨執行長呂冠緯擔任主持人,與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陳佩英, TFT 前任執行團隊教學發展督導張瑋翔,以及兩位 TFT 校友黃孟熙與鍾佩如,展開對話,一同深入教學現場,看見如何透過多元教學人才培育,回應城鄉教育不同的需求。
作為引言人教育部師資藝教司武曉霞司長提及,過去以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偏遠地區學校發展條例等政策工具,期望將資源引入偏遠地區學校,而現今可見許多偏遠地區開始嘗試實驗教育,或有師培的師長們帶入創新模式,為偏遠地區學校帶入生機。而 TFT 的行動更早於偏遠地區學校發展條例,在 2016 年就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嘗試在師資培育的體系中合作,讓對於偏鄉教育有興趣的學生能夠有條進入場域的道路可循。
(武曉霞司長談到,現今許多偏鄉地區教師開始嘗試實驗教育、創新教學模式,為偏鄉地區帶入生機。來源: TFT 提供)
(武曉霞司長談到,現今許多偏鄉地區教師開始嘗試實驗教育、創新教學模式,為偏鄉地區帶入生機。來源: TFT 提供)

偏鄉教師的長任關鍵:維持教學熱忱與團隊合作

近年,教育現場面臨教師流失的問題,在偏鄉地區尤為嚴重,代理教師如何持續地在偏遠地區從事教育工作,不僅涉及政策層面,亦牽涉到如何在維持教學工作的熱忱與學校團隊合作的氛圍。
在全台各地長期進行校園訪問及入校陪伴的藍偉瑩理事長觀察,偏鄉地區人員流動較高、學校也較難形成良好的教學文化,在教師間的團隊合作上往往容易形成阻礙。倘若能透過學校、社區的力量共同承接教師,如同承接學生一樣,這些代理教師們就有可能在地方留下來。
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陳佩英教授表示,團隊合作可以分 2 個方向來談。第一部分是讓學校形成「火車頭」,領導學校團隊、教師、社區、家長等多方關係,以促成資源帶入學校,打開學生的學習場域。第二部分則是以「系統賦權」切入,讓學校團隊對於在地議題有足夠了解,並打破、解構當地既有刻板印象,給予支持活化其對事情的系統思考,讓其看見心得可能性。
舉例來說,COVID-19 疫情期間,當專業資源進入校園,讓老師願意相信數位學習在教學現場實踐的可能,讓改變在老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影響、一起成長。
(面對偏鄉教師人才的困境,請到第一線教育現場的老師到教學合作擔任後勤、媒合角色,讓對話更多元、更能貼近教學現場的真實。來源: TFT 提供)
(面對偏鄉教師人才的困境,請到第一線教育現場的老師到教學合作擔任後勤、媒合角色,讓對話更多元、更能貼近教學現場的真實。來源: TFT 提供)
「教師教學的熱忱,來自於對工作的承諾和使命感。」藍偉瑩也特別點出,熱忱如何被延續,更是留下教學人才、讓教學現場更完整的重要課題。TFT 第一屆校友黃孟熙以自身經驗為例,「教學時,我不只是把進度教完,而是帶著孩子們一起從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學習。」在過程中,學生的反應非常有趣,學生真實的反應是他維持教學熱忱的最大動力來源。
TFT 前執行團隊教學發展督導張瑋翔,目前擔任花蓮玉里國小五年級導師。從後勤到第一線的教學現場,對他來說更直接感受到,「如果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被這樣對待,那我就要用這樣的方式去對待我的學生。」這也是他在 TFT 擔任後勤角色時,看見不同教師如何與學生一起學習、成長,讓這些願景能慢慢在教育現場裡發生。

應地制宜的教學養成,從教師需求出發的多元人才培育

「雖然同為偏鄉,但不同地區的特性,造就老師的養成及團隊形成仍會有所差異。」藍偉瑩理事長提到,我們無法以同一套教學涵蓋所有教師的需求,必須首先理解教師的需求是什麼,同時,在地的教師如何長出自己的力量,也十分重要。同一區域的夥伴最清楚教師們在教學現場中的困境,如台東、屏東地區已有教師自主形成網絡,成立許多非正式的社群組織,一起共同備課、討論教學問題。
(對於多元人才培育,來自第一線不同教學場域的老師們,有著不同的觀察與看法。來源:TFT 提供)
(對於多元人才培育,來自第一線不同教學場域的老師們,有著不同的觀察與看法。來源:TFT 提供)
針對多元人才培育一題,進入教學現場有著不同路徑的鍾佩如與張瑋翔,分享他們的自身經驗。「大學時期就參與偏鄉的服務性社團,也看見偏鄉的教育需求,因而投入教育工作。雖然在教學現場經歷許多衝擊,但能收穫學生的反饋,更加感受教育工作的價值。」鍾佩如坦言,參與 TFT 計畫的 2 年經驗是培養自己成為教師的重要歷程,不同以往的師培體制、後勤團隊支持,打開她對於教育的視野,更是讓她決心投身進入體制內教育,如今也如願考上正式教師。
師培背景出身的張瑋翔在研究所畢業後不斷追問自己:「我可以成為什麼樣的老師」,而先成為 TFT 後勤團隊,才踏上成為教師的道路。也因著後勤協助的經驗,他有不同於其他教師的機會,他走訪全台各個現場,看見了各地不同的文化價值,運用在日後的教學中。

跨公私部門形成支援網絡 讓教師在偏鄉待下去

「教育,是一份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TFT 第一屆校友、現為新北市立乾華國小教師的黃孟熙提及,除了專業度外,師生互動的微時刻(Micro Moment)也許才會是影響學生一輩子的因素。特別對於偏鄉小校的學童而言,因為父母在外工作較少有時間給予陪伴,很多事情相當仰賴學校老師的能力,因此學校團隊如何給予老師足夠的時間和彈性是相當重要的支持。誠如鍾佩如提及,「專業上的支援外,也需要提供穩定教師身心靈的支援系統。」才能讓教師無後顧之憂地在偏鄉裡待下去。
現今即使有偏遠地區學校發展條例亦難以解決教師不足的問題,若偏鄉教師長期不穩定,亦會影響到學生的成長過程。藍偉瑩坦言,若現有制度無法解決問題,或許應該以新的邏輯思考,政府部會與民間幾個組織共同合作,形成支持網絡,才更有可能改變區域,留住熱愛偏鄉教育、願意留下來的教師們。
核稿編輯:葉于甄
2023 年星展銀行(台灣)與社企流攜手推出「星展永續好時光」策展,邀請大家透過「零浪費生活風格」、「1.5°C 低碳生活風格」、「影響力生活風格」,認識更多不浪費、低碳排、挺人權的好點子,度過輕鬆的永續好時光! >> 立刻進站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