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TFT 提供Photo Credit:TFT 提供
從地方創生到教育創新,在 TFT 長期耕耘偏鄉教育,發現透過教學,建立學生對於家鄉的認同,增加他們未來回鄉的意願,開啟教育與地方發展,彼此協力創新的可能。

社企流/文:Wei Ho
Teach For Taiwan 為台灣而教在長期耕於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發現教育現場與地方創生有著緊密的關聯。教師透過不同教學教案將在地知識轉譯,藉由學習過程建立起學生對於家鄉的認同感,進而增加學生未來回到家鄉、在家鄉持續生活的可能性。同時,也在教師、學校與社區共備教案中,激起社區發展的新可能。
TFT 十週年「跨界對談」系列活動《地方創生—教育作為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特別邀請 TFT 在屏東地區兩所合作學校校長,分別是丹路國小校長吳明宗、車城國小校長王怡萱,以及 TFT 校友陳筑媛、蔡欣岺、林 事務所執行長林承毅共同與談,並由屏東縣政府勞動暨青年發展處李雨蓁擔任引言人,期望透過不同角色的觀點,讓教育的樣貌更加多元、具體。

讓陪伴,成為教育的力量

「在 TFT 的經驗中,我看見『陪伴』的力量,而這也是地方創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擔任引言人的屏東縣政府勞動暨青年發展處長李雨蓁談到,地方創生是從發現在地問題出發,以解決在地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出新的產業、商業模式。
教育也是相同概念,如少子化、都市化趨勢下,許多校舍面臨閒置問題,因此屏東縣政府近年來致力將這些閒置校舍,轉換為地方創生的場域,有效利用空間也培植在地青年、吸引青年人口返鄉,如屏東智慧農業學校、職人町、屏東數位青創中心、屏東青年旅創基地等;或是與 TFT 共同合作的屏東教育創新基地,除了作為屏南地區師培空間外,也填補了當地學童的學習空白期。
(李雨蓁認為,「陪伴」的力量,不僅是在教育領域,也是地方創生領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來源:TFT 提供)
(李雨蓁認為,「陪伴」的力量,不僅是在教育領域,也是地方創生領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來源:TFT 提供)
「不同領域跨界的合作與陪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尤其在青年這一塊。」李雨蓁處長也表示,藉由青年創新思維讓教育不再只局限於書本上的知識,如創新教育基地發起的「山林運動」、「自行車運動」等,讓孩子們在實踐的過程裡學習、也啟發孩子們對於自己未來有不同的想像。
「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與陪伴是非常溫暖的事情。透過培養、陪伴孩子,讓他們成為地方發展重要的意見之一,也讓他們在未來、有能力時,可以成為一個陪伴他人度過困難時期的人。」

從教育切入,認識家鄉作為起點,建立孩子們的文化自信心

「如果能讓一個學生在學時,就能對自己家鄉有所理解、為家鄉做一些事情,自然而然就會對地方產生依戀。」林 事務所(HAYASHI office) 執行長林承毅表示,有著對地方依戀的人,離開後,還是會再回到家鄉,只要有人願意和地方產生連結,那地方就會有希望。「如果地方只有觀光、產業,但沒有從教育切入,這是很危險的事情。」讓學生從在地的教育認識自己的家鄉,從文化的自信心裡找到和家鄉的關係,「讓孩子以家鄉為榮,孩子才能回得去」。
「你們的偏鄉、是我的家鄉,所以回到我的家鄉服務是我心心念念的事。」來自屏東車城國小王怡萱校長談到,「我小時候的奮戰就是要告訴人家:『我是車城人、我不是恆春人』;而恆春人的奮戰就是:『我是恆春人、不是墾丁人』。」看似幽默,但其實背後呈現的是多數人對於自我故鄉的認同往往來自於觀光客的角度,在地人對於故鄉的認同感十分薄弱。
「當我從書本上得知,落山風只發生在車城時,我看見那是屬於故鄉的印記。」王怡萱校長說,當她有能力向別人解釋我在故鄉的一切時,也希望透過教學讓這些孩子,培養介紹自己故鄉的本事,進而讓學生與家鄉產生連結,也能讓更多人一次次的走進屏東、認識屏東這塊土地,帶來經濟發展,甚至生根於此。
(邀請長期與 TFT 合作的丹路國小校長吳明宗、車城國小校長王怡萱、兩位第六屆 TFT 校友以及林 事務所執行長林承毅與談,透過不同角色觀點的討論,讓教育的樣貌更加多元。來源:TFT 提供)
(邀請長期與 TFT 合作的丹路國小校長吳明宗、車城國小校長王怡萱、兩位第六屆 TFT 校友以及林 事務所執行長林承毅與談,透過不同角色觀點的討論,讓教育的樣貌更加多元。來源:TFT 提供
屏東丹路國小吳明宗校長則從部落裡的學校出發,看見原住民孩子文化認同問題。「我們住在山裡,但為什麼孩子們不往山裡跑呢?」背後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家長們也不到山裡,只剩 vuvu(祖父母,排灣語)們有著過往與舊部落有所連結,而這些正是部落孩童缺乏,因此近年來舉辦的尋根之旅也格外重要。
除此之外,隔代教養、與教師情感連結薄弱等,也都是部落偏鄉學校面臨的問題。但吳明宗校長坦言,「只要想做、想改變,就會有許多小天使進來部落,一起合作」透過在地老師、TFT 夥伴、瑩光教育協會、伊甸基金會等多元的角色進入,帶著孩子在 108 課綱下發展校本課程,通過課程發展,家長也更願意與學校老師一同共學、合作。
曾在部落小學服務 4 年的陳筑媛老師,也是 TFT 第六屆校友。談及在屏東從事教學工作的歷程,她表示,「一開始教學設計的場域只在教室裡,但學生學習的素材需要與真實生活連結。」身為教師的她,必須先行一步進入部落找到連結。起初,她也曾擔心自己身為一個外來者,對於原住民文化了解不深時,多少有些擔心自己的定位和掌握不足,「後來才發現,這些擔心都是我想太多!」其實族人都很願意分享部落的故事,跟著老師、孩童一起共創。

教育,是一場從個人到集體的接力賽

「教育真的如同接力賽,每一棒都很重要,當我們期待老師對於孩子應該有耐心的同時,也應該有耐心地給予教師成長的空間。每一位教師都帶著原生家庭的背景來到部落,需要時間調適。」吳明宗校長是長期與 TFT 合作進行人才接力培育的校長,領導 18 位 TFT 的教師進入現場,並與社區建立互動,學習建立信任。「同時透過校友的接力,在對於學校課程脈絡、學生家庭背景、親師溝通,都可以有很棒的銜接。」他表示,接力的同時穩定學校與 TFT 組織、教師間的情感,當教師逐漸穩定的過程,孩子的發展自然也會穩定。
身為接力的其中一員,陳筑媛老師認為在這個過程中,經過前面校友的提醒,讓她在進行課程發展時,能盡量拋開固有的想法,並能夠找到孩子的真實需要;於此同時,也發現地方的人、文、物、館等角色,也都是可以共同合作、累積。
(吳明宗校長陪伴 18 位 TFT的教師進入現場,並與社區建立互動,學習建立信任,也讓家長看見 TFT 教師為孩子們帶來的改變。來源: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 TFT)
(吳明宗校長陪伴 18 位 TFT的教師進入現場,並與社區建立互動,學習建立信任,也讓家長看見 TFT 教師為孩子們帶來的改變。來源: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 TFT
從教育現場接力到地方創生,吳明宗校長分享在丹路國小的案例。老師帶著學生認識家鄉的教學過程裡,發現一棵百年木麻黃,這顆木麻黃見證了丹路部落的變遷。為保留部落裡的珍貴自然資產,學校開始與社區發展協合作,在文化部地方創生計畫下,共同催生出「百年木麻黃林下故事館」,讓文化和部落的集體記憶得以持續留存,也讓孩子們在學習路上,多一份與家鄉的連結。
學校與社區間的合作外,家長更是孩子們最直接面對的人,如何把家長也圈進這場接力賽中?王怡萱校長談到,在屏東教育創新基地成立之前,許多家長不滿場域使用對象非學生,「面對這些質疑聲浪,我們需要給家長實質的成績單。拿出孩子們的學習歷程,說服家長、告訴家長,TFT 教師人才在教學現場產生有多大影響力。」讓家長認知到教學創新是需要不同人進入、一起努力的。此外,王怡萱校長也表示,除了 TFT 以外,學校的其他老師、行政在教學上十分努力,正如吳明宗校長說的「大家各自分工但也一同協力。」才能成就教育創新的可能。
(TFT 透過夏季明日學校計畫,以營隊結合線上線下方式,接力起孩子們在暑假的學力流失問題。來源:TFT 官網)
(TFT 透過夏季明日學校計畫,以營隊結合線上線下方式,接力起孩子們在暑假的學力流失問題。來源:TFT 官網
從 2021 年起,TFT 在屏東教育創新基地舉辦「夏季明日學校」,目的是為了延緩孩子長假過後迎來的暑期學力流失(Summer Learning Loss)。作為計畫負責人,同時也是 TFT 第六屆校友、現任 TFT 招募推廣資深專員的蔡欣岺分享,以營隊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暑假期間,結合在地文化課程,獲得不同於課堂中的學習體驗;也讓這群營隊志工在過程中,看見在地文化的魅力、理解孩子麽真正的需求,達到共學的目的。

地方創生與教育的展望,在地共好與持續接力

「若有一份願意和地方成為朋友的心,即便是短暫停留也無仿,當你離開地方之時,仍有朋友在等你回來。」王怡萱校長在夏季明日學校裡,看到自己當導師時的孩子回來當志工,許多傳承正在悄悄發生;作為 TFT 長期夥伴的吳明宗校長,看到過去陪伴的老師們,帶著在丹路汲取的養分在各個領域發揮影響力。「不管是組織、部落,還是學校,期望能夠讓接力持續發生。」期許下一個 10 年,教育接力不單止是在課程、學業上的接力,透過多元管道影響孩子們的學習,也讓他們在未來成為回到家鄉、接力家鄉發展的人才。
核稿編輯:葉于甄
2023 年星展銀行(台灣)與社企流攜手推出「星展永續好時光」策展,邀請大家透過「零浪費生活風格」、「1.5°C 低碳生活風格」、「影響力生活風格」,認識更多不浪費、低碳排、挺人權的好點子,度過輕鬆的永續好時光! >> 立刻進站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