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Jenny Yeh
「一個國家、社會的進步,並非是由社會上層的富裕階層的生活水平來衡量;而是端看這個社會裡的弱勢者,他們的需求是否被照顧,對於未來是否保持著期望。」致伸科技創辦人暨前董事長梁立省先生(Raymond)12 年前,透過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方新舟引薦,與多家非營利組織(NPO)建立起長期合作夥伴關係後,他認為 NPO 能夠照顧到政府、社會看不見的角落、填補社會缺口,並意識到企業與 NPO 合作更能有效地回饋社會,也與當前各企業著重的 ESG 發展方向契合。
因此,2021 年 Raymond 攜手社企流與活水影響力投資,聯手打造第一屆「NPO 創新成長加速器」,期盼協助具創新精神的非營利組織,能克服營運挑戰、資源鏈結等困境,並建立起企業與 NPO 間暢通的交流管道,促成雙方合作。
第二屆「NPO - 企業 ESG 價值共創交流會」於 2023 年 9 月 22 日舉辦,當日由 7 家計畫培力的 NPO 團隊——LIS 情境科學教材、Skills for U、小草書屋、One-Forty 、DFC 臺灣、逆風劇團、舊鞋救命,及超過 40 家企業共襄盛舉。「期待企業在面對不同 ESG 議題上都能找到合適的 NPO 作為合作夥伴,也希望這些 NPO 組織透過與企業合作,獲得穩定、長期的發展資源。」活水影響力投資總經理陳一強(Ray)表示,期望為企業與 NPO 搭起交流橋樑,推動資源整合,創造有效且永續的成長、放大社會影響力。
NPO 深耕多元議題,反映台灣社會的多元需求
「今年第二屆交流會的 NPO 陣容更加堅強,兩屆共 7 個組織分別耕耘的議題非常廣泛,包括學童教育、科普教育、移工教育、技職教育、高關懷青少年、國際援助發展等。」社企流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以涵(Sunny)提及,這些站在第一線耕耘不同議題的團隊,反映出台灣社會在永續發展上的多元需求。
DFC 臺灣創辦人暨執行長許芯瑋談到,在台灣教育現場中,有超過 5 成的學童面臨因成績不好而受到責罵,在成績與自我否定裡成長。她期望,透過 Design For Change(DFC)學習法,以感受、想像、實踐、分享 4 步驟,重新建立起孩子們的學習自信,並透過為教育實踐者提供 DFC 學習法,直接地影響 5 千名學校老師、擴散間接影響 3 萬 5 千名孩童,讓孩子們的潛力能被看見,讓翻轉教育的變革力量能在更多地方深耕、發芽。「希望看到孩子,也支持孩子的潛力被看見,而且是超乎想像的潛力, 讓每位孩子都能有自信地說出『Yes,ICan 』。」
從校園教育到高關懷青少年,逆風劇團對孩子們有一樣能翻轉的期盼。「逆風劇團就像一座燈塔,在茫茫大海中,讓每個迷失方向的靈魂來到逆風時,有我們陪著他們修復那艘破碎的船,最終讓每個孩子都能勇往直前,讓他在跌倒時候,有繼續航行的勇氣。」曾經也是高關懷青少年的團長兼創辦人成瑋盛說,逆風劇團並不是要創造出一場完美的舞台劇,而是教會孩子如何賦能,帶著孩子們跨越生命中的困境、困難,「這群孩子不是壞學生,他們只是還沒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讓每個孩子能勇敢、自信地說出自己的夢想。「曾經那些創造生命危險的人,現在創造的是讓生命影響生命的可能;一個逆境青少年都有機會成為具有影響力的人。」 成瑋盛相信,這些孩子都有機會為問題提出解方。
望向國際,舊鞋救命創辦人楊右任,從一雙被沙蚤侵蝕的雙腳開始,將人道救援關懷行動由台灣延伸至非洲。「我們不可能坐在台灣冷氣房裡,去思考非洲問題。」在捐贈舊鞋後,楊右任帶著家人住在非洲,從當地面臨的困境思考,提出符合在地的解決策略,因此,有了「活水計畫」、「興學計畫」、帶著當地人一起養雞農耕、創造就業機會,從根本解決問題。「每個專案都有機會一直往下延伸,提供更靠近在地、更精準的解決方案。」楊右任也表示,這些計畫也是以永續的方式執行,在團隊離開後也能確保這些計畫可以被當地人持續經營、發展下去。「台灣已經從一個被援助群體轉向走上國際、發揮影響力,甚至有能力改變世界的角落。」他期望能與台灣企業、組織一起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3 位第二屆 NPO 團隊的創辦人不約而同地提及,期望能透過與企業合作,讓協會執行的計畫得以持續,也能與合作夥伴一同守護社會角落裡不容易被看見的問題,擴大彼此的社會影響力。
找到合適的 NPO ,與企業一同創造共好
此次,交流會也透過座談會形式,邀請第一屆的 4 組團隊——以影音推動科學教育的 LIS 情境科學教材、對準市場所需發展技職教育的 Skills for U、為高關懷的兒童和青少年打造社區陪伴及培育基地的小草書屋,以及專注東南亞外籍移工的教育培力的 One-Forty,分享他們與企業合作經驗。
問及如何與企業開啟合作以及其中的困難,One-Forty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凱翔表示,移工議題普遍在社會公益裡較少人關注,在與企業合作時,就需要主動尋找組織與企業之間的連結,例如 One-Forty 與台灣福興合作,針對企業內部外籍移工培訓、員工間的多元同理等;或與遠傳電信合作,針對移工對於預付卡的電信需求著手等,讓議題與企業緊密連結,且觸及企業的核心消費族群的切身相關。
LIS 情境科學教材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嚴天浩提到,首先需定義、對焦企業與組織間的問題共識,找到企業和 NPO 之間的交集,以合作夥伴的關係來解決不同的社會問題。他以 LIS 與美光集團合作為例,當企業資源挹注支持 LIS 開發科學教材,在教材研發上不斷創新、精進的同時,企業也在協助過程中,透過成為志工進入教學現場。對企業而言,是培育未來人才、擴大公司影響力的助力,將時間軸拉長會發現影響力能夠不斷的延伸、擴大。
小草書屋副校長阮家貞坦言,多年與企業合作的經驗裡發現,讓企業員工產生共感是重要關鍵,能促進員工對公司產生認同、凝聚向心力。舉例來說,中華開發金控長期支持小草餐廳與青草的圓夢計畫,企業志工能選擇到書屋與孩子們互動,透過讓員工直接與企業支持的對象互動,看見孩子們的改變與的成長軌跡,便能深刻地感受到企業支持 NPO 的意義與價值。
Skills for U 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偉翔則分享,從符合企業的需要切入,創造出企業能參與的機會,並轉譯設計對應企業的學習內容,是開啟組織與企業合作的關鍵。如與 IBM 合作 SkillsBuild 線上學習平台,Skills for U 協助將課程設計成符合台灣教育部課綱的技職教案放入課堂中,同時也創造平台,讓教師與企業有相互交流的機會,解決產學落差之間的問題。
針對企業長期投入資源在 NPO 裡的價值,Raymond 以兩個面向來談,從理論層面來說,企業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企業經營成功因素包含了教育系統、政府運作、社會環境塑造等,「我認為企業做公益或是執行 ESG 工作,並非慷慨的施捨,而是為了企業的未來創造更好的條件,才能永續經營。」只有大環境變好,企業才能在其中好好發展。從實務面來看,與 NPO 合作,也有助於建立企業永續文化,影響員工對公司的認同與凝聚力,進而使員工流動率下降、提升公司人事處理效率,這些對於企業永續發展皆具長遠的益處。
最後,Raymond 也建議,若企業能與 NPO 間建立約 3-5 年的長期合作關係,不僅能確保 NPO 的可持續發展與穩定資源的支持,讓合作計畫不只是短期效益,更帶來長遠、正面的影響。期盼能透過交流會的形式,邀請更多企業參與、攜手更多組織共創永續,「讓美好的事情不斷發生」。
核稿編輯:李沂霖
從事社區營造有 N 百種方式,一起來聽兩位返鄉青年透過藝術,讓人更想回家的歷程及故事>> 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