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陳瑋晟Photo Credit: 陳瑋晟
先不說「吃」和永續的距離,你知道你的胃和嘴巴的距離嗎?唐鳳說,她的胃跟嘴巴距離接近 60 公分。
天天里仁/文:林美慧、林柏虎
以「胃和嘴巴的距離」這個有趣的問題作為開場白,唐鳳在視訊鏡頭的那頭秀起今天中午的便當,在地的菠菜葉、藍莓、葵花子、奇亞籽、藜麥等豐足的雜糧與蔬菜,並聊起她從 2021 農曆年便開始訂這家餐食的原因:「經由主廚與營養師設計的菜單、洗切分裝好的料理食譜包,每餐我只需要簡單料理 10 分鐘。」除了便利性,更是考慮了對身體較無負擔以及其營養價值。
我們的話題就從一日三餐開始,因為我們認為談永續,「嘴巴」有可能是最近的距離。

飲食的改變能否挽救地球跟人類的命運?

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情況之下,乾旱、暴雨幾乎已成了全球共同面臨的常態,人類的糧食生產因此遇到很大的問題;然而,生產糧食這件事,其實也造成很大的問題。
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即指出,全球農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約佔人類總排放的 25% 左右;而近代食農體系高度仰賴化石燃料,包括化肥農藥的製造、大型農機的使用、糧食國際貿易長途運輸等,以及土壤耕犁後釋放的二氧化碳、氮肥化為氧化亞氮、以及牛隻的甲烷釋放等,可以說農業是溫室氣體釋放的主要來源之一,而其所造成的氣候變遷反過來又嚴重衝擊農業。
(農業是溫室氣體釋放的主要來源之一,而其所造成的氣候變遷反過來又嚴重衝擊農業。來源:天天里仁)
(農業是溫室氣體釋放的主要來源之一,而其所造成的氣候變遷反過來又嚴重衝擊農業。來源:天天里仁
唐鳳說,我們常常說的碳中和(透過減碳手段,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正負抵消),好像都是在講二氧化碳,能源部門就會承受比較大的期待和關注。但其實談淨零排放的概念不能只談碳中和,而是必須含括所有溫室氣體,包含甲烷等等。
以生活實踐來說,也許我們感覺自身的飲食很健康,但其實是從北歐運過來的,對地球未必好;又或者是吃在地的,但不是符合永續概念的食材,這樣對地球同樣也未必好。
「當你把食物吃進身體了,就變成循環的一部分,所以挑具永續意義的飲食,讓這些飲食變成你的一部分,就是往自己未來存一些健康,而不是從未來透支健康。而你有意識地做出行動,也會影響身邊的人。」——唐鳳
因此,她認為,談永續飲食必須是用「全生命週期」來看,除了考慮食物里程,也須了解對甲烷等溫室氣體的影響,這些都是我們在選購食材與日常飲食的時候應該納入的考量。
(在選購食材及日常飲食時,除了考慮食物里程,食材生產過程所製造的溫室氣體也是要納入的考量之一。來源:上圖/李政祐;下圖/陳瑋晟)
(在選購食材及日常飲食時,除了考慮食物里程,食材生產過程所製造的溫室氣體也是要納入的考量之一。來源:上圖/李政祐;下圖/陳瑋晟)

創造情感與記憶中的味道,是創造蝴蝶效應的關鍵

談到台灣糧食自給率不到 40%,有機耕作面積與素食人口都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拉大永續飲食的人口?唐鳳認為,大部分人在飲食上計較的並非一定是肉食或蔬食的多寡,而是因為小時候記憶中的味道(小時候吃肉的味蕾記憶)。飲食的習慣,往往是因為情感的連結,如果不去碰觸這些家常料理的口味問題,就至少需要經過一個世代,才有可能翻轉更多人的飲食習慣。
若要確保大家不要輸在「環境與健康的終點線」上,最好的作法就是讓民眾更容易買到永續食材來做菜。她認為植物肉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如果植物肉料理吃起來能有記憶中的家常味,那麼就有機會讓台灣 80% 的葷食人口嘗試植物性飲食;那麼目前僅佔 13% 的台灣蔬食人口,就能借助這股蝴蝶效應般的力量而大幅成長。
(唐鳳認為,如果植物肉料理能有記憶中的家常味,就有機會讓臺灣 80% 的葷食人口嘗試植物性飲食。來源:天天里仁)
(唐鳳認為,如果植物肉料理能有記憶中的家常味,就有機會讓臺灣 80% 的葷食人口嘗試植物性飲食。來源:天天里仁

先落實在地化,減低食物里程與碳排

談起永續飲食的推動,唐鳳進一步表示「地產地銷」的觀念要先行,才能從源頭真正有效落實飲食的產銷循環,並減低食物里程碳排。
地產地銷,也就是聯合國 SDGs 永續發展目標的目標 12「確保永續的消費與生產模式」。生產者對於消費者要負責任,盡到說明食材與製程的責任;而消費者盡可能不超量消費、優先選擇在地食材等,這些可說是消費者對生產者能盡的責任。
「透過飲食,我們擁有足夠的力量去改變地球的未來;而用心規劃我們的飲食,就是為我們的地球儲存健康,而不是過度消耗。我們要反思食物從何而來,也要了解飲食對地球的影響。」——唐鳳
有了這樣子對飲食、對環境的反思,也正是永續飲食生活節推動的奧義。
(盡量購買在地食材以減少食物里程,也是落實永續飲食很重要的一環。來源:上圖/連慧玲;下圖左/連慧玲;下圖右/陳瑋晟)
(盡量購買在地食材以減少食物里程,也是落實永續飲食很重要的一環。來源:上圖/連慧玲;下圖左/連慧玲;下圖右/陳瑋晟)

讓我們成為改變未來的那道光

就在 2021 永續飲食生活節啟動的同時,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 26 次締約方會議(COP26)也於 2021 年 10 月 31 至 11 月 12 日召開。身為地球公民的我們,無法置身事外。
「萬物都有缺口,臭氧層也有,但缺口同時也是光的入口。正因為氣候變遷這世界性的議題,才能聚集全世界的聰明才智一起解決,就讓我們一同成為那道光吧!」唐鳳堅定而有自信地說,「透過飲食,我們擁有足夠的力量,去改變地球的未來!」
(唐鳳於「2021 永續飲食生活節」記者會上,拍攝影片呼籲大眾關於糧食與氣候變遷的重要。來源:天天里仁)
(唐鳳於「2021 永續飲食生活節」記者會上,拍攝影片呼籲大眾關於糧食與氣候變遷的重要。來源:天天里仁
全文轉載自天天里仁,原文標題:【永續飲食17|沙龍】政務委員唐鳳:要談永續,先從「怎麼吃」開始說起

個人如何回應趨勢,成為掌握國際脈動的職場人才?組織如何注入永續思維,打造兼顧獲利與社會影響力的經營法則?即刻閱讀《全民的 ESG 入門課——跟大師學企業倫理,掌握永續趨勢》專題,從不同產業領導者及企業代表身上,一探各行各業的成功之道。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