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郭潔鈴
熙來攘往的印度恆河畔,攤販叫賣聲此起彼落,在清一色男性老闆的臉孔中,有位獨自擺攤的女性布靡卡,如同沙漠中的一朵花,格外引人注目。
因為丈夫外遇,布靡卡打起離婚訴訟,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撫養女兒,她每天來回車程 4 小時,到恆河邊擺攤,徒手撐起自己的家。
然而,並非所有想離開丈夫的印度女性,都能如布靡卡有機會自力更生。為此,台灣青年黃啟祐(Yoz)在 2019 年創辦異國手工藝品牌「Tramper」,與印度婦女合作生產手工刺繡藝品,讓她們有活出自我的可能。
印度婦女自殺率居高不下,經濟獨立有助於逃出困境
隔著遙遠的印度洋,為什麼 Yoz 關心起這群素不相識、語言又不通的女性?
2018 年,一趟獨自前往印度的壯遊,讓他愛上了色彩鮮艷、圖騰華麗的印度手工編織,更意外結識了製作編織藝品的老闆,觸碰到產品背後的故事。
Yoz 造訪製作手工編織的工作坊,看見婦女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一邊聊著天一邊做手工藝。工作坊老闆分享,這些婦女在忙完家務事後,還會特地跑到工作坊來,因為在這裡她們既能賺取少許收入,又能短暫脫離家庭透透氣。
在印度,女性遭受龐大的社會壓力,早婚傳統加上重男輕女文化,使女性在經濟上必須依靠男性,因而一生被迫困在家庭中。國際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指出,全球自殺女性中,每 5 名就有 2 名來自印度。逃無可逃的困境,讓無數印度女性不得不走上絕路。
Yoz 表示:「想像你一輩子都在家裡,一生都是全職家庭主婦,應該會蠻痛苦的。如果可以有個出口,跟別人聚在一起做些事,還能夠有收入,我覺得是很棒的事情。」
從印度回台灣後,Yoz 選擇先邁入職場,但是印度婦女在工作坊愉快聊天的畫面,持續縈繞在他心中。半年後他毅然決然離職、決定創業,並帶著初始團隊再次踏上印度,Tramper 品牌正式誕生。
刺繡手工藝化為實用小物,將異國風帶進都市日常
2019 年中,Tramper 於嘖嘖募資平台發起「布靡卡計畫」,以赴印度實地考察時認識的攤販布靡卡為名,致敬所有永不放棄的女性。
布靡卡計畫的主打商品,為印度婦女的刺繡手工藝品,從實用的小提肩包、電腦包,到點綴家居風格的抱枕套應有盡有。Tramper 盼望扮演文化的橋樑,透過符合都市需求的設計,將充滿濃厚異國風味的印度編織,帶進台灣人的日常中。
Yoz 表示:「人們需要一種想像遠方的概念,來跟現實生活做些對比。我們想讓異國風格的物品輕鬆走入人們的生活,因此才會設計比較符合都市風格的產品。」
飄洋過海送到台灣之前,Tramper 的產品在印度還需先經歷一段旅程。相距一千多公里的兩座印度北方城市瓦拉納西(Varanasi)和喀什米爾(Kashmir),是 Tramper 的兩大生產據點。
首先,由位於喀什米爾的婦女,在家中手工製作羊毛刺繡部分。對於當地婦女而言,刺繡不僅是務農後的閒暇消遣,更乘載著代代流傳的文化。講究對稱的圖騰蘊藏波斯地毯的特色,花草樹木的幾何圖形則象徵幾乎每戶人家都有的花園。
Yoz 笑著說:「在喀什米爾,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寶物箱,打開來都是刺繡,就像他們的傳家寶!」
接著,當刺繡完成後,將送至瓦拉納西的婦女裁縫工作坊。參與工作坊的婦女,多為不識字、未受過教育的女性,因此能從事的工作選擇較少。對她們來說,加入工作坊不僅可以賺取收入,長期而言還能習得一技之長,獲得更多工作機會。
Yoz 分享,有位媽媽因為失去丈夫、娘家又不願資助,於是到工作坊待了 4、5 年。她靠著在工作坊賺得的收入,一路供養女兒從國中讀到高中。後來女兒讀大學後,也跟媽媽一起到工作坊,賺取自己的生活費和學費。因為經濟獨立,使她們不必寄人籬下,生活更有保障。
Tramper 盼望持續為更多婦女,創造自主掌握人生的力量。目前這間手工藝品牌已在印度與當地夥伴建立了 3 個工作坊、在瓦拉納西培訓超過 20 位婦女,並在喀什米爾和超過 50 個家庭的婦女合作。
「當印度女性自己有了收入,離開先生的恐慌就不會這麼高,可以去想像一個更好的未來。」Tramper 的產品長蔡亞庭(Bonnie)眼神肯定地說。
串連在地夥伴,共同促進工作權平等
對於 Tramper 團隊來說,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從零開始建立工作坊絕非易事。因此他們選擇與當地理念相符的夥伴合作,共同建立工作坊。
舉例來說,Tramper 在印度建立的第一個婦女工作坊,與包包設計品牌 Woca Design 共同合作。由 Tramper 出點子,決定產品款式、材料等,Woca Design 出人力,聘請印度婦女生產製造,最後成品再交由 Tramper 販售。
為了確保倡議平等的理念得以落實,Tramper 起草「布靡卡約定」,邀請工作坊的管理者和員工逐條討論並凝聚共識,再一同簽名以示承諾。
布靡卡約定包括提供安心、安全且性別友善的工作環境、優先雇用離婚、單親、寡婦及失依女性,並保證受雇者獲得高於當地 25% 的薪資等細項,以確保婦女具有平等的工作權。
Yoz 表示:「我們的合作夥伴都有很遠大的理想,也比我們更清楚知道印度的問題在哪裡。這並不是我們一廂情願,而是他們也想做出改變。」
除了與當地夥伴合作生產,Tramper 還提撥 10% 嘖嘖募得款項成立「布靡卡基金」,並持續將產品銷售利潤的 10% 投入此基金中,以期擴大影響力。
例如 Tramper 與印度歷史悠久的非營利組織 Srinivasan Services Trust(SST)合作,捐助資金支持專業講師前往偏鄉教學,為婦女開設培訓課程,以當地現有的陶土製作出耳環、首飾等產品。
此外,2020 年適逢疫情衝擊,印度孤兒院的營運受到極大挑戰,Tramper 便將布靡卡基金的部分款項捐助給孤兒院,支持孩子度過難關。
比起單打獨鬥,Tramper 更希望串連合作,集結有志一同的夥伴,共同為讓社會更好而努力。
疫情延緩生產計畫,未來盼銷售做為火車頭
當布靡卡計畫如火如荼進行、正要出貨之際,從天而降的疫情,讓 Tramper 團隊的腳步不得不慢了下來。
Yoz 坦言,最大的問題是控管品質,「以前我可以每天待在那邊,認識員工的故事,現在就沒辦法親自到現場,有種隔著距離的感覺。」
幸好,科技的便利讓 Tramper 團隊有了因應之道,透過視訊、傳訊息等方式,無所不用其極與當地人溝通,就為了做出好的產品。
Yoz 強調:「我們想傳達的觀念是,不能因為是印度婦女製作的產品,就要求消費者買單,好的品質也非常重要。她們有接受了這件事,對自己的品質標準越來越高。」
此外,當地許多合作夥伴因為疫情破產,無法預先支付關稅、運費等款項,使得 Tramper 團隊承受不小的財務壓力。Yoz 回想起當時的情境,認為社企流 iLab 提供的財務會計課程,對營運幫助許多,當團隊需申請政府補助時,更獲得了諮詢服務,令人十分安心。
隨著疫情趨緩,Tramper 的營運狀況逐漸重回軌道,未來將更積極拓展市場。Tramper 在 2021 年初於西門紅樓開設了第一家實體店面,有望接觸到更多潛在客群。
「銷售就像是火車頭,希望有更多訂單,才可以跟工作坊有更深入的合作。」人在台灣的 Yoz,心中仍掛念著遠在海洋另一端的印度婦女們。她們正用自己的雙手,永不放棄改變人生的可能。
核稿編輯:李沂霖
想讓社區變好、讓台灣更好嗎?參加社區一家提案,讓不分年齡、不限主題、不限國籍的你,實現夢想 >> 立即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