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侯俊偉Photo Credit: 侯俊偉
聿信醫療開發「AI 連續肺音監測系統」,可連續監聽、圖像化呼吸音,協助醫師判斷病患是否有氣喘音、痰音等肺部異常音,可應用於遠距醫療及手術中。

數位時代/文:陳君毅
人類不斷嘗試探索生命的極限,從最尖端的基因工程或細胞工程中找出老化的關鍵,或利用 AI 協助預測、診斷病情並加速新藥開發,然而經常用於描述醫療科技進展的形容詞「日新月異」,卻似乎不適用於某些領域。
像是看診室醫師手中的「聽診器」,大抵仍維持 200 年前的面貌,改變不大。
「的確在醫療領域上,受限於法規、環境或市場因素,相對比較保守一些。」聿信醫療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許富舜說,醫療畢竟關乎人命,使得謹慎與保守無形中拖慢醫療創新的腳步。
曾服務於台北榮總、台大創傷醫學部、亞東醫院的許富舜,是重症醫學專科醫師。他的日常工作,除了陪伴病患一起與死神拔河之外,還有另一項任務:試圖改變聽診器。
已經使用 200 年的聽診器,改變了會帶來什麼好處嗎?
確認病患的呼吸道系統狀態,可以說是診斷的基本;對加護病房、手術房中的醫師來說,更是必須時刻關注的重點生命徵象。但傳統的聽診器無法讓醫師「持續監聽」病患的肺部狀況,相對於心臟與血管有心電圖或血壓圖,呼吸狀態缺乏儀器進行連續性、圖像化的監測。
聿信的「AI 連續肺音監測系統」(如下圖),就是鎖定這項需求,利用聲音擴大器、隔音與抗噪材料,做出微型化的聽診器貼片,病患只要像心律貼片一樣黏在身上,就可以連續性地搜集呼吸音。
(聿信的「AI 連續肺音監測系統」。來源:數位時代)
(聿信的「AI 連續肺音監測系統」。來源:數位時代
​至於 AI 技術的導入,則是用於分析超過 50 萬筆的呼吸音,協助醫師判斷病患是否有氣喘音、痰音等肺部異常音。而貼片所監測的呼吸音,也會同步傳至手機或儀器螢幕上,以圖像化的方式提供醫師參考判斷。
除了能直接想到的重症醫治、加護病房,以及今年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爆發後,被應用於醫師遠距聽診,聿信的產品還可以應用於「非插管麻醉手術」。

協助醫師判斷異常呼吸聲,避免憾事發生

雖然非插管的麻醉手術(包含靜脈麻醉在內)在內視鏡、整形、牙科等手術中很常見,但其實風險不小。即使麻醉醫學會管控嚴格,法律也明文規定進行麻醉時,必須依照準則監控呼吸,卻沒有相對應的輔助器材。目前,醫師大多透過呼吸數、血氧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來輔助判斷。
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陳坤堡曾在「麻是會議」中提到,有 4 成的醫療糾紛與手術麻醉相關。許富舜也強調,台灣每年都會發生 100 起麻醉相關事故,麻醉的風險更是歐美先進國家的 5-6 倍。
原因為何?電視影集《麻醉風暴》略有提及:醫院的麻醉醫師不夠,經常必須擔負整家醫院的麻醉工作,長工時和過勞也會提升風險。
在嘗試根本性或結構性地解決麻醉醫療糾紛的同時,透過新技術的引進,密切地監測病患的呼吸音,或許就有機會提前發現病患的呼吸異常情況,避免憾事發生。
目前,聿信的 AI 連續肺音監測系統,已經通過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的審查,可以正式對外販售。而聿信醫療也在 2020 年 7 月獲得約新台幣 1.2 億元的募資,受到許多投資人的肯定。

醫院的商模挑戰:要做出「must have」的產品

然而,談及產品的販售,也就是商業模式,許富舜點出了醫療領域創業的現實挑戰:不能只是做出「nice to have」(有了也不錯)的產品,而是要做出「must have」(不可或缺)的產品,醫院才可能買單。
舉例來說,在 COVID-19 的遠距聽診、麻醉與重症手術的使用上,連續呼吸音的監測也許是「必要」。然而,對於一般的病患監測,過去靠著醫護人員巡房,一個一個聽診的方式來記錄,也運作得很順暢。採用聿信的產品,的確可以省下不少人力、加快效率,「但這對醫院不是必要,維持現況也沒差,會付錢買嗎?再看看啦。」
因此,針對一般住院病患或居家照護的呼吸監測上,聿信更看好平台式的發展。許富舜想像,或許在更遠的未來,如果手機或是軟體大廠想導入呼吸音的判斷,聿信就能成為背後的技術授權來源。
當「醫師許富舜」成為「執行長許富舜」之後,他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跨領域的人才不好找。「台灣醫療人才很棒、工程師優質,薪水也不至於付不起,但兩個領域都懂的人,找起來很困難。」
幸好困難,向來就是許富舜的動力。他當年選擇重症醫學科,就只因為:「這是救人的科啊!」
投入創業後,他有更大的期望,「比我聰明、努力的醫師太多了,希望聿信和我有機會成為激勵他們的存在,也證明醫師可以做到改變現況。」
全文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文標題:重症手術幫大忙!他用 AI 貼片分析肺部異常音,掀 200 年老聽診器革命
邀請你成為電力小兵,讓社企流網站發電量更高、續航力更久! →了解更多

現在加入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即可免費參與「2021 電力小兵感恩小聚」,一起回顧今年的社會創新大小事,並開箱社企流明年新計畫! >>>點此了解活動詳情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