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文:吳宜靜
台北市松山區的一家桌遊店裡,傳出陣陣熱鬧歡樂的人聲,與此同時,一場安靜的社會實驗也在這裡進行著。在這家店喝飲料,消費者會拿到一支不太一樣的吸管——綠色、有著淡淡草香,每支吸管粗細還不太一樣。
「我們提供的是天然無毒的蒲草吸管。」玩艸植造創辦人陳柏燊說。2019 年 7 月限用塑膠政策上路,他收到公文,才知道在自己的店內,內用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
限用塑膠吸管政策上路,哪種材質能當上接班人?
與此同時,各大連鎖餐飲品牌紛紛端出替代方案——星巴克改用紙吸管、麥當勞改用就口杯、摩斯漢堡改用 PLA(聚乳酸,一種生物可分解塑膠)吸管⋯⋯。
這張公文也使陳柏燊意識到,台灣將有許多和他一樣的餐飲業者,急需一次性吸管的替代品。
「先前我們曾經採用紙吸管,但紙質泡進液體後容易軟爛,體驗感不是很好,也嘗試了甘蔗渣吸管,但發現除了 PLA 之外,通常還會添加其他塑膠材質,難以回收與分解。」
植物或許是解方。透過學者和耆老的訪談,他發現植株中空、質地硬實的蒲草很適合當成吸管使用,也具有商業發展的潛力。「當時看到越南蒲草吸管的報導,便聯繫朋友帶了一些回來台灣。」試用之後,陳柏燊和消費者都稱讚,蒲草擁有不容易軟爛,且可耐 60 度以上高溫等優點,而純植物的材質,比其他替代材質的吸管友善環境。於是展開了委託越南廠商代工的商業模式。
植株中空植物這麼多,蒲草好在哪?
蒲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自然生長在水田、河灘地。原生於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島嶼,在台灣則屬於歸化種。
由於蒲草在栽種階段不需使用農藥、化肥及除草劑等物質,在清洗、裁切、通管、消毒、烘乾等加工過程也相對單純。陳柏燊強調,蒲草吸管是純植物,丟棄時可以直接放進堆肥,是很理想替代材質。
在創業評估階段,玩艸植造團隊曾經徵詢各界專家,想要利用台灣的原生植物製作吸管,「一開始在植物社群中被提出來的是荸薺。但我們發現,荸薺雖然莖部中空,但因為管壁太軟,加工(通管)會遇到困難。管壁比較厚的蘆葦,則因為管壁比較厚,含醣量也比較高,所以容易發霉,無法久放;而木瓜葉柄因採收量有限,無法達到一定的經濟效益⋯⋯。」
討論多次之後,團隊成員認為,蒲草除了管壁中空、不易軟爛的特性之外,因為管壁不厚、含醣量低、含水率低,因此也不容易發霉,在眾多植物中,儼然是取代塑膠吸管的最佳方案。
在不改變消費者使用習慣的狀況下,取代塑膠吸管
爬梳國內外限塑政策,除了台灣將在 2030 年全面禁用塑膠吸管,陳柏燊發現歐盟、澳洲,乃至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在 2020-2023 年間就會禁限用塑膠吸管。「不管塑膠吸管有多便宜,未來一定得找替代材質。」
至於推廣蒲草吸管的終極目標,他認為應該用實惠的價格,把蒲草吸管提供給餐廳、飲料店、酒吧、早餐店等業者,在不改變消費者使用習慣的狀況下取代塑膠吸管,「當越多人加入我們的行列,這個目標就能更快實現!」
「最終還是取決於可否量產、價格上可否取代塑膠吸管的可行性。」陳柏燊推估,一支售價 0.5 元的植物吸管,或許會是店家願意採購的價格,然而,相較於(含封套)塑膠吸管大約一支 0.1 元,若按照目前的代工模式,成本最低只能壓到一支一元。
因此,團隊把目光轉移到台灣製造。「台灣有比較先進的農業技術,加上政府的政策以及大眾的環保素養也比較支持環境友善的新創產業。」比起仰賴代工,他們認為台灣這片土地更適合發展種植和製造蒲草吸管。
很快地,玩艸植造團隊找到台灣在日治時期就曾有蒲草的相關記載,於是開啟了在地測試的序幕。
負責生產規劃的林泳易坦言,因為台灣討論蒲草的文獻其實非常少,儘管現有資料顯示蒲草是歸化種,「在還不確定它對台灣環境會產生什麼影響之前,我們決定採取相對嚴謹的種植方式(註一)。」
2020 年 1 月,在夥伴家中的田裡,他們以無毒農法種下第一批蒲草。
「台灣製造」的蒲草吸管指日可待
透過田區裡架設的自動相機,鼬貛、食蟹獴、麝香貓、彩鷸、夜鷺等野生動物都在蒲草田出沒,也觀察到許多兩棲類、蛇類、蜻蜓在田區活動。
林泳易解釋,「這些動物在田區出現,代表有足夠和安全的食物讓牠們覓食。經濟作物和動物共存,其實蠻符合里山倡議的精神。」
2020 年 7 月,第一批本土栽種的蒲草已採收完成。陳柏燊說,「雖然成果差強人意,但起碼種出來了。」
接下來,他們將在台灣擴大種植面積,預計 2021 年底至 2022 年初,就可以生產出台灣製造的蒲草吸管,團隊更設下自動化生產、一個月出貨一千萬支的長期目標。
「這樣講有點厚顏無恥,我們終於好像有機會可以改變世界,雖然只是改變吸管的材質,但好像真的做了什麼好事情。」陳柏燊這麼說道。
註一:種植的範圍距離田埂 1.5 公尺,出入水口也設置網目比種子小的網子,避免植株或種子流出。而目前觀察到的是蒲草的地下莖生長緩慢,也不會亂竄,暫時不需要擔心外溢的問題。
邀請你成為電力小兵,讓社企流網站發電量更高、續航力更久!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