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Jed VillejoPhoto Credit: Jed Villejo
2020 年 8 月 24 日,台灣經濟研究院、星展銀行(台灣)及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共同發布 《2020 社會創新大調查》。調查台灣「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發展現況與民眾支持度。
為使大眾更加理解社會創新內涵、也為社會創新創業者釐清市場現況與國際發展趨勢,本文邀請社會創新創業者與社會創新生態圈關鍵角色——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逢甲大學社會事業經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汪浩、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共同創辦人兼總經理陳一強、社企流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以涵以及直接跟農夫買創辦人金欣儀,針對調查結果進行深度評析,共同展望台灣社會創新發展未來。  
社企流/文:李沂霖
為了解台灣社會創新組織發展現況,《2020 社會創新大調查》訪問 297 家社會創新組織,調查其投入領域、商業模式以及經營挑戰等面向。其中,超過 6 成組織為公司型態、近 4 成為非營利組織。
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社會創新組織關注之議題相當多元,多數組織主要投入項目集中於生態、老年、教育等議題。
目前有超過 7 成的社會創新組織主要營收來源為產品及服務銷售,且已開始獲利之業者比率持續上升。
 

「透明是最好的顏色」鼓勵社會創新組織揭露社會使命

此次調查也特別指出,在已獲利的社會創新組織中,不少是已登錄至「社會創新組織登錄資料庫」者。
對此,作為社會企業經營者,金欣儀分享,登錄該資料庫最大的優勢,在於多一個曝光管道、為社會創新組織打開對大企業的合作機會,「像是今年我們跟王道銀行合作,他們就有特別確認我們是否為資料庫的一員。」
而提及此資料庫的登錄機制,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共同創辦人兼總經理陳一強則提醒,該資料庫應更加具備「揭露」的功能,「透明是最好的顏色。」陳一強表示,至資料庫登錄組織的章程、社會使命等面向,有利於增加各利害關係人的信任度,「如此一來,可能會讓更多人想跟這個組織做生意、或者是做投資。」
目前資料庫並未強制規定組織揭露的程度,陳一強呼籲,可適度且嚴謹地規範揭露方式或訂定把關程度,提升該資料庫的公信力。
(社會創新組織登錄資料庫為政府設立之揭露平台,鼓勵不管是營利、非營利組織或是合作社,至平台登錄揭露其宗旨、章程和公益報告。來源:社會創新平台)
(社會創新組織登錄資料庫為政府設立之揭露平台,鼓勵不管是營利、非營利組織或是合作社,至平台登錄揭露其宗旨、章程和公益報告。來源:社會創新平台
唐鳳提及,資料庫的登錄是一條路徑,方便社會創新組織對接政府各部會的資源,以經濟部的「Buying Power 獎勵採購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為例,便明定僅有登錄資料庫的組織能夠使用這項資源;又如「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社會創新事業專案貸款」,則明列已登錄者可提高額度。
唐鳳也說明,社會創新組織登錄資料庫不是唯一可以登錄的平台,「像是 B 型企業認證,也一樣有回應 SDGs,那在應用一些給社會創新組織的政府資源上,我們也承認該認證符合資格。」 唐鳳補充,「這些都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我們透過一次次的社會創新行動巡迴會議和 office hour,蒐集各單位的意見修改而成。」

突破組織營運挑戰

在社會創新組織的營運挑戰上,據調查指出,多數組織認為,資金管道、行銷網絡以及消費市場是最主要的挑戰。更有約 3 成的組織表示在人才招募上遭遇困難,其中,過半數組織表示,具行銷業務專業之人才為組織首要招募對象。
針對資金管道的問題,陳一強表示,對於公司型組織而言,吸引天使投資人關注是其中一項可行的解方;第二是可參考國外發行「社會影響力債券」(Social Impact Bonds,簡稱 SIB),也就是由政府與民間合作,鼓勵民間投資社會公共服務,「此舉可使非營利組織不必直接挑起募集資金的重擔,改由投資人先行負擔初始資金。非營利組織經第三方評估機構驗收通過後,再由政府撥款給出資方,並提供合理的報酬,使各方的資金運用更有效率。」第三則是可以參考新興的金融科技(FinTech),如陳一強便曾協助金欣儀去了解與「LnB 信用市集」合作的可能性。
社企流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以涵則建議,政府可於現有體制中突破,例如評估成立「靜止戶基金」(Dormant Accounts Fund),作為進行公益投資的基金來源之一。如英國政府便利用國內靜止帳戶(註一)的閒置資金、結合國內大型銀行捐贈之資金,成立「大社會資本」(Big Society Capital),作為社會企業發展所需的財務支持。又如全球最大的社會企業育成網絡「UnLtd」,則是以大樂透獎金成立基金會,作為支持英國社會企業發展強而有力的後盾。林以涵表示,台灣的樂透基金或許也能突破現有作法,將資金運用於台灣社會創新發展。
(陳一強認為,應透過法規、政策建立能夠支持社會創新生態圈的資金系統。來源:Micheile Henderson)
(陳一強認為,應透過法規、政策建立能夠支持社會創新生態圈的資金系統。來源:Micheile Henderson
面對行銷網絡與消費市場的挑戰,政府也祭出相關政策、計畫盼助社會創新組織一臂之力,如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推出「Buying power - 獎勵採購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鼓勵各級政府及中央各機關、國營事業、民營企業及民間團體採購社會創新組織產品或服務,協助開拓消費市場。
除此之外,林以涵表示,如今有越來越多大型通路看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如家樂福近年來便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上架具社會使命的產品如雞蛋、牛奶等。「這是很扎實面向市場的考驗。」當產品有機會上架在大型通路,一方面是相當好的機會,能觸及更多群眾;另一方面則是社會創新組織的挑戰,如何在琳瑯滿目的貨架中脫穎而出、吸引消費者目光則相當關鍵。欲打開消費市場,林以涵建議社會創新組織積極找尋與大型通路合作的機會、拓展與普羅大眾接觸的可能性。
(林以涵建議社會創新組織積極找尋與大型通路合作的機會、拓展與普羅大眾接觸的可能性。來源:Jack Sparrow)
(林以涵建議社會創新組織積極找尋與大型通路合作的機會、拓展與普羅大眾接觸的可能性。來源:Jack Sparrow

從大學校園到「非典型學校」,產學齊力盼填補社會創新人才缺口

在人才招募方面,金欣儀提及,要找到認同組織理念、同時具備能力的人才相當不易。以直接跟農夫買的招募經驗而言,「只要離開台北,行銷業務人才就很難找。」金欣儀說道,此外,會計、客服更是讓她頭痛的招募對象,原因是這類型職務的人才需要一定的專業能力,且他們通常期待較穩定的組織,然而在社會創新組織工作變動則是常有的事。
逢甲大學社會事業經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汪浩分享,他曾推薦學生至位於台南學甲農業相關的組織工作,學生充滿理想抱負、只可惜能力上不符合組織需求;但組織也面臨地處偏遠、招不到人的困境,因此雙方在共事上多有磨合。
對此,汪浩認為,將教育向下扎根,從大學校園開始培養人才,並達成將專業能力「分包」為目標,或許是可行的解方。汪浩說道,目前大學在辦理「特殊選才」招生,意即可由各系所設定學科分數之外的條件、招募符合資格的高中生入學。汪浩便決定藉此作為實驗,訂下幾個條件:曾在高中階段於網路上行銷、販售過商品,且 3 年內營業額超過新台幣 10 萬元。
「當我們找到具備這些能力的人進來,在大學階段,我們就有 4 年的時間可以培養他認識社會企業、社會創新的理念,再加上他原本具備的行銷、銷售能力,加以媒合、磨練,我覺得這條路或許是通的。」汪浩進一步說明,在此背景下,學生與社會企業可先從部分產品分包銷售的方式合作,讓具專長的學生在網路上學著如何販售具社會使命、理念的產品。
而汪浩分享,因特殊選才入學的一名女學生,便在一次資生堂與逢甲大學合作的青銀共創專案中,取得畢業後進入資生堂就業的入門票。
面對社會創新人才不足的困境,林以涵也表示,近期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李吉仁便登高一呼,攜手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影響力企業,規劃一所非典型的「社會創新人才發展學校」,盼能開創更多機會、培育潛力人才投身社會創新領域,運用專業去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

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社會創新是推動社會改變的關鍵少數

展望台灣社會創新未來發展,金欣儀期許,「未來將能有世界級的社會創新人才、下一代都能有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公民和政府都對世界有責任心。」
林以涵則分享,未來,社會創新將是推動社會改變的「關鍵少數」,「不太可能期待每個組織都變成社會企業,但我相信社會創新是一場公民運動,其精神能輸出、影響至政府、企業、公民等部門與個人協力創造更多社會價值(Collective Impact)。」
站在教育推廣的角度,汪浩認為,未來在校園中培養社會創新人才相當關鍵。而他預期,身處氣候緊急時代,未來的社會創新主軸將會被生態議題主導,「SDGs 中有關水資源、陸地生態等項目,絕對會是未來最重要的發展目標。」
以投資者的眼光來看,陳一強表示,未來應加強企業部門的動能,包含採購、投資、融資,尤其在投資融資領域,目前在台灣仍未蓬勃發展,而要活絡社會創新組織投資,相關法規的設計便相當重要。「這部分就有賴政府主導,推動立法進展。」
而回應民間對於「只有政府可主導」的社會企業立法面向,2018 年社企入法一題曾進入立法院討論,當時決議修改《公司法》第一條,明定公司除了以營利為目的外,亦可以社會使命為目標。後續,唐鳳推動《社會創新行動方案》、經濟部則擬定「社會創新組織登錄原則」,逐步廣邀社會創新組織公開資訊、登錄至社會創新組織資料庫,盼後續作為立法的參考資料。唐鳳提及,目前行政院已給出交代,後續目標則是將此事推進立法院中,進入法制化程序。
作為推動社會創新的政府代表,唐鳳認為,社會創新發展已是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對多數年輕人來說,若企業在獲利的時候,對於環境、社會問題袖手旁觀,那就已經叫做沒有良心,而不是企業本身去破壞環境、社會才叫沒有良心。」唐鳳表示,「我想這就是未來的方向,而我們同樣貫徹『全力支持、絕不主導』的原則,盡力協助社會創新發展。」
這股「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在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更顯重要,面對全球共同的問題,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民間,皆須提出創新解方一同面對。而台灣的社會創新能量蓬勃發展更是國際有目共睹,「聽過 Taiwan Can Help 的人說不定比聽過社會企業還多!」唐鳳打趣地說,過去,打出 Taiwan Can Help 的口號,是衛生福利部呼籲國際可效法台灣的健保制度,促進全人類之健康與福祉,回應 SDG 3 良好健康與福祉。
「台灣社會創新的發展,已可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全部 17 項目標,每一項都 Taiwan Can Help!」舉凡回應民眾最關注的 SDG 4 優質教育,便有發展遊戲式教學、引領孩童認識社會議題的「玩轉學校」;而聚焦近年討論度相當高的氣候變遷議題、回應 SDG 13 氣候行動,則有研發節能設備、帶領眾人建立節能減碳習慣的「DOMI 綠然能源」等。
眾多台灣社會創新組織,正各自用不同的方式 ,回應全球共同的社會問題。唐鳳深信,面對艱難的社會議題、甚至是面對如新冠肺炎這般嚴重的影響,台灣社會創新能量已能接軌國際、與各國協力,回應 SDG 17 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發揚 Taiwan Can Help 精神!
註一:靜止帳戶是指帳戶內活存在一定期間內無任何存提領的動作、且金額也低於銀行規定之起息標準。
此文章由台灣經濟研究院支持,社企流獨立製作,不影響報導之真實性與準確性。

專為力世代設計、史上最盛大的「2020 社會創新嘉年華」,開放免費報名中! 社企流今年度最後一場盛大活動「社會創新嘉年華」,10/31、11/1 在華山文創園區,有論壇、工作坊、社會創新市集等豐富內容。即刻免費報名,還送 100 元市集 coupon 券,渴望在工作中發揮影響力的你,絕對別錯過! >>>手刀搶票去

文章標籤

  •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編輯群帶你在此專欄中,輕鬆吸收世界各國對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