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聯合利華永續生活家粉絲專頁Photo Credit: 聯合利華永續生活家粉絲專頁
社企流/文:蘇郁晴
近幾年,不論是跨國企業,或是台灣本土企業,都越來越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他們善用自身專業與資源,並連結上下游廠商一同祭出實踐永續的解方,將影響力擴大至社會每個角落。
這些在國際與國內間享譽盛名的大型企業,為何決定實施企業社會責任,又如何訂定改善所關注議題的策略?
2020 年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以「企業永續解方 CSR」為題開辦兩場演講,上半場邀請中華電信公共事務處資深經理林維娟、台灣萊雅永續發展暨公共事務部總監陳家祥、與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暨傳訊總監簡秀君,討論 3 家企業如何祭出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意解方。
下半場則邀請金百利克拉克台灣分公司企業溝通曁企業社會責任經理楊永玲、科思創聚碳酸酯永續方案全球負責人張祺、和聯合利華永續發展暨企業傳播事務經理尤慈霞,以自家公司經驗分享,如何連結身邊夥伴,開創改善「環境問題」的合作方案。

中華電信善用自身專業,助視障者從就學到就業

中華電信是台灣通訊業的領導品牌,其業務範圍包括固網電信、行動通信及數據通信等。在選擇關注的社會議題時,他們發現電腦的發明讓視障者可以更有效地學習,便與淡江大學視障資源中心合作,開發全台第一台專為視障者設計的電腦,協助他們培養更廣泛的知識,突破過去多以按摩業謀生的限制。
2009 年,中華電信再與淡江大學成立「EYE 社會創新客服中心」,盼能幫助視障者克服就業的挑戰。中華電信以自身通訊業的專長,為視障者設計專屬的學習系統,培養他們電話客服的專業,包括系統設定、客服相關知識等,亦提供進入中華電信擔任客服的就業機會。
「我們希望可以從給他們一個保護傘,到給他們一個位置,也就是能幫助他們從『就學』到『就業』。」中華電信公共事務處資深經理林維娟說。
成立至今,中華電信已協助超過 200 位視障者學習客服知識,其中更有不少視障者在訓練結束後,於其他民營組織找到相關工作。
為了讓視障者能有豐富的生活體驗,中華電信也與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視障者可透過中華電信設計的 app「語音助理」先知道博物館展覽的物品,再藉由志工一對一陪伴的方式,以觸覺感受博物館的奧秘。活動結束後,立即收到許多好評。
(中華電信公共事務處資深經理林維娟。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中華電信公共事務處資深經理林維娟。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台灣萊雅開辦獎項、走入校園,為性別均等議題盡心盡力

台灣萊雅是全球萊雅集團的分公司之一,也是台灣第一大的美妝集團。台灣萊雅在台推動社會議題已超過 20 年,盼望能推動更多女性參與科學。
為什麼投入此議題?台灣萊雅永續發展暨公共事務部總監陳家祥以 3 張圖片說明。
(陳家祥以 3 張圖片說明萊雅投入的議題。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陳家祥以 3 張圖片說明萊雅投入的議題。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第一張圖片是萊雅集團的創辦人 EugènePaul Louis Schueller,他是一名化學家,設計全世界第一條安全的染膏。這張圖片表示萊雅的核心能力與優勢。
第二張圖片是一位女性科學家,與女性科學家於全球科學家的性別佔比。萊雅觀察,女性科學家人數相當少,平均不到 1/3。萊雅希望能推動更多女性參與科學。
第三張圖片是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的第 5 項「性別均等」,也是萊雅最關注的議題。
為此,1988 年,萊雅集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辦「全球傑出女科學家獎」,讓世界能夠看見那些在科學領域有傑出表現的女性。2007 年,台灣萊雅也與吳健雄學術基金會開辦「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成為台灣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針對台灣女性科學家表揚的獎項。
為了讓女性在高中選填志願前能對科學有所接觸,2012 年,台灣萊雅向教育部提出「高中女校科學教育巡迴計畫」,每年前往約 10 間學校,為女學生規劃「科學日」,上午帶領她們進行奧林匹亞的科學實驗,下午邀請過去的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前往校園演講。7 年來,累計參加學生人數已達 7800 位。
這項活動讓不少女學生對科學萌生興趣,從活動回饋中更能看到,有約一半的女學生因此想從文組轉為理組。
「台灣萊雅期盼科學的進步能有更多女性參與,也希望台灣兩性發展能夠更均衡。」陳家祥表示。
(台灣萊雅永續發展暨公共事務部總監陳家祥。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台灣萊雅永續發展暨公共事務部總監陳家祥。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太古可口可樂發揮行銷創意,轉譯嚴肅的霸凌議題

太古可口可樂是可口可樂公司全球銷量第 5 大的裝瓶夥伴。「我們在全球有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在實現業務成長的同時,也能為我們服務的當地社區帶來積極正向的改變。」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暨傳訊總監簡秀君表示。
可口可樂是許多年輕人喜歡喝的飲品,這讓太古可口可樂對青少年發展相關議題多有關注。
太古可口可樂發現,全球有 1/3 的青少年過去曾遭到霸凌;在台灣,則有 70% 的青少年曾受霸凌。不管是被霸凌者、霸凌者,或是旁觀者,幾乎每個人都曾是這其中的一員。
因此,太古可口可樂與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合作,推動「我有我的霸免權」計畫。當時太古可口可樂思考,自己除了資金挹注外,還能提供什麼協助。「可口可樂在行的事情是什麼?就是行銷。我們透過創意,讓議題獲得更多人的關注。」簡秀君說。
「但企業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不是一兩年的事,我們需要思考不同階段可以做什麼事情。」簡秀君表示。太古可口可樂在訂定每年計畫時,會分別鎖定不一樣的溝通族群。舉例來說,2017 年,太古可口可樂將目標對象設定於「一般大眾」,希望引起大眾關注議題;2018 年,太古可口可樂向老師和學生討論如何預防霸凌發生;2019 年,他們則與家長溝通,如何陪伴孩子面臨霸凌議題。每年的計畫都獲得許多人的關注與迴響。
(2017 年,太古可口可樂設計的「反霸凌聲援計畫」。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2017 年,太古可口可樂設計的「反霸凌聲援計畫」。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2020 年,太古可口可樂則針對網路霸凌議題,開辦「停『指』霸凌計畫」,將溝通對象轉回學生,與他們一同討論與反思近幾年愈來愈嚴重的網路霸凌問題。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暨傳訊總監簡秀君。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台灣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暨傳訊總監簡秀君。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企業投入 CSR,從自身專業與核心價值切入

上半場演講的問答時間,有觀眾希望能了解在龐大繁雜的社會議題中,各大企業如何選擇欲投入的社會議題。
林維娟分享,中華電信在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時,是採取自己的專長與所擁有資源來解決社會問題。
舉例來說,2009 年莫拉克颱風侵台,許多偏鄉孩童的學習受到影響,為了幫助他們繼續學習,中華電信與輔仁大學台灣偏鄉教育關懷中心合作,前往偏鄉設置「伴你好讀」的社區網路客服,提供電腦與網路給孩子學習。
陳家祥與簡秀君也同意以企業的能力與核心價值作為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方向。簡秀君分享,可口可樂與水多有關聯,因此太古可口可樂一直有在關注水資源議題。為了能讓偏鄉地區的住戶能有穩定的水源使用,太古可口可樂與台灣綠建築協會合作,建置雨水貯集系統。
「雖然這項計畫受惠的只有約 8000 人,但做 CSR 不是在做生意,我們應從核心價值去檢視自己有沒有辦法幫助這些人。」簡秀君表示。

金百利克拉克掌握產品生產供應鏈,將 FSC 認證引進台灣

金百利克拉克是全球家用紙品暨個人護理用品領導企業,其產品遍及全球 175 個國家,全球有 1/4 人口每天至少會使用到一項金百利克拉克的產品。「因為我們每天會觸及到那麼多人,所以永續發展我們更應該認真落實。」金百利克拉克台灣分公司企業溝通曁企業社會責任經理楊永玲表示。
根據全球足跡聯盟顯示,人類一年耗用約 1.7 個地球的資源、每年全球有 2.7 個台灣大的森林因破壞而消逝。
楊永玲認為,氣候緊急狀態已步步逼近,各企業都應盡快投入企業社會責任的行動。
2016 年,金百利克拉克曾公布至 2022 年的企業永續發展策略,2019 年進行目標追蹤時,發現大部分的目標都已達成,有些甚至超越他們所訂定的目標。儘管如此,金百利克拉克仍覺得做得不夠,2020 年,他們訂定全新的 2030 年企業永續發展目標,盼能利用旗下所有品牌的力量,改善全球 10 億人口的生活。
(金百利克拉克的 2022 企業永續發展。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金百利克拉克的 2022 企業永續發展。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為了擴散效益,金百利克拉克掌握整個產品生產供應鏈,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並已明確的 KPI 追蹤成效。
「我們希望在落實企業永續發展方案時,不只是捐錢,而是思考如何從我們的核心本業做起,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楊永玲說。
2008 年,金百利克拉克為旗下衛生紙品牌取得「對森林友善」的森林監管委員會(FSC)環保林木認證,並將此引進台灣,讓大家都能認識這個認證。
透過與台灣非政府組織的合作,金百利克拉克更發展永續森林的教育方案,他們走入校園,舉辦大專生與教師的營隊。實施至今,已有超過一萬 2000 名孩童上過森林永續課程。金百利克拉克能藉由一己之利,為環境議題努力。
(金百利克拉克台灣分公司企業溝通曁企業社會責任經理楊永玲。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金百利克拉克台灣分公司企業溝通曁企業社會責任經理楊永玲。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科思創從源頭發起環保革命,帶動下游企業落實循環經濟

科思創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產公司之一,所服務的產業包括汽車、電子和電器等。
科思創聚碳酸酯永續方案全球負責人張祺介紹,美國有設置「綠標」,鼓勵生產公司在生產電腦等物品時,使用一些再生或回收材料在其中,且這些材料需明確標示「post-consumer」,以表示材料為消費端所棄置。一直以來,科思創就負責製作滿足能電子產業性能、符合綠標的「新料」。
但要將所有材料做到 100% 回收是一件困難的事。若是要回收一台筆記型電腦,科思創需先交回原廠進行拆解、把裡面可再使用的金屬零件取出、再回收塑膠。但這些塑膠裡面有許多添加劑、或是塗層等,性能已改變,通常難以達到再製成電子產品的品質。
為此,科思創與多個組織開創不同的合作機會,希望能讓這些材料達到循環經濟的效益。
他們看見中國飲用水企業「農夫山泉」以聚碳酸酯(PC 材料)製造透明且純淨的水桶,完全符合製造電子產品的材料性能,便與農夫山泉和聚碳酸酯回收企業「奧塞爾」進行三方合作,每年回收 100 萬支 19 公升的水桶,再進到科思創公司製成新料,供給下游的電子商。
但科思創仍覺得不夠,他們希望循環經濟的概念不只止於上游,也希望能影響下游的產品設計端。因此,科思創與致力於循環經濟的「Renato Lab」合作,推出電子產業的循環設計指南,分享給電子行業與相關產業的設計師。
「雖然這種設計指南很少會從我們材料商出發,但我覺得我們有責任提供我們的知識,讓下游的企業知道怎麼做比較環保。」張祺表示。
(科思創聚碳酸酯永續方案全球負責人張祺。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科思創聚碳酸酯永續方案全球負責人張祺。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聯合利華推動永續 10 年,向世界證明具使命感的品牌成長快速

聯合利華是全球消費性商品的領導企業,他們在超過 190 個國家製造與銷售約 400 個品牌。「我們的願景是,企業在成長的同時,減少至少一半對環境不利的衝擊,且提高我們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力。」聯合利華永續發展暨企業傳播事務經理尤慈霞說。
在此願景下,聯合利華於 2010 年展開 10 年的「聯合利華永續生活計畫」,計畫包含改善超過 10 億人的健康及生活、減半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及提升數百萬人的生計及生活條件 3 大主目標,底下有多達 50 項關鍵績效指標。這項計畫的內容不僅包括消費者,也包括整個聯合利華的供應鏈,以及聯合利華的合作夥伴。
計畫實施至今已邁入第 10 年,尤慈霞表示,目前已有 80% 的目標都已達成,有些甚至已超過原訂計畫。
(聯合利華永續生活計畫。來源:聯合利華)
(聯合利華永續生活計畫。來源:聯合利華
在台灣,聯合利華將旗下洗衣精品牌「白蘭」的包裝改為 100% 再生塑膠瓶,且自 2020  年開始,聯合利華也將旗下更多的品牌改為再生塑膠瓶器。除了減塑外,聯合利華也實施農業原物料採購的永續認證,包括產品紙盒、紙箱等皆採用 FSC 認證。此外,聯合利華旗下茶葉品牌「茗閒情」的茶葉皆為台灣在地茶農所生產,並獲得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土地的國際「雨林聯盟」認證。
「透過我們 10 年的努力與學習,我們讓大家知道有使命感、能把永續概念融入品牌中的企業,更能帶動公司的成長。」尤慈霞分享。
尤慈霞補充,聯合利華旗下 400 多個品牌當中,有社會使命感的品牌成長速度較其他品牌快了 69%,而在聯合利華的業務成長當中,有 77% 是由這些永續品牌所貢獻。
未來,聯合利華希望能將旗下所有產品都改為 100% 可循環利用、可回收、或是可生物分解的包裝,盼能在 5 年內減少 50% 塑膠的使用。「我們希望可以從微小的行動,做到巨大的改變。」尤慈霞說。
(聯合利華永續發展暨企業傳播事務經理尤慈霞。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聯合利華永續發展暨企業傳播事務經理尤慈霞。來源: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

下半場的演講中,講者多有分享與夥伴展開各式各樣的合作計畫。在展開合作前,該如何選擇良好的合作夥伴,共創永續企業的旅程?
楊永玲認為,企業要能串聯內外部的目標相當重要,內部需先思考如何賦予品牌更大的使命;外部在進行對外溝通時,則需把企業永續品牌的概念包含進去。
舉例來說,金百利克拉克 2022 年的永續發展策略目標之一,是改善全球 2500 萬人的生活的現況與品質,他們希望可以讓每個人都能有良好的如廁環境。但金百利克拉克的核心不在蓋洗手間,因此他們與在地的團隊合作與分工,改善問題。截至目前,這項「Toilet Change Life」專案已讓千百萬人擁有乾淨的洗手間可用。
「我覺得跨界合作就是成功的唯一。」張祺表示。「我們平時與產品設計端等其他環節沒有太多交流,但為了推動環保,我們主動與他人溝通,才看見自己過去無法解決的問題的解方。」
最後,尤慈霞分享,曾經有一位記者詢問聯合利華執行長,在落實永續生活計畫中,最困難的事情為何?執行長回答,最困難的莫過於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
活動當天看到社會創新高峰會的活動背板,尤慈霞覺得非常感動,因為過去關注永續議題的人寥寥無幾,但今天卻能夠看到這麼多有志一同的夥伴在此共襄盛舉。尤慈霞期許,未來永續生活可以不再是一個主題、一個座談會,而是如空氣般那麼自然的日常。
核稿編輯:李沂霖
本文為第三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響亞洲」合作專欄,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文章標籤

  •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嚮亞洲」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嚮亞洲」

    2020 年,全球邁向後疫新時代,在劇變發生後「亞太社企高峰會」的籌劃並沒有因此中斷,反而為了發掘更多台灣社會創新經驗,今年更正式更名為「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Asia Pacific Social Innovation Summit」、以「想響亞洲 Reimagine Asia」為題,盼透過社會創新的能量開啟亞洲的新想像。 更多詳情請見>>第三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響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