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友善種子/文:徐煥喆
你有到環境學習中心參加環境教育課程的經驗嗎?對於環境教育課程的印象是什麼?是聽著解說員興高采烈地說著各種深奧的生態名詞、看著你從沒留意過的生物?還是要忍受陽光烈日走到戶外,揮灑著汗水辛苦的淨灘,看著中心的老師的健康膚色,一心只想把防曬油擦好擦滿,不要跟老師一樣曬的那麼黑?
隨著政府的環境教育政策,每年有越來越多人想要或必須要到環境學習中心或是自然教育中心參加環境教育課程。你參加過的課程需要付費嗎?你覺得你上的課程值多少錢呢?
今天筆者想跟大家分享在一個中心營運環境教育課程,一定會面臨到的 3 個關於收費的課題。
1. 課程的收費能夠負擔課程成本嗎?
社會上使用者付費的觀念逐漸普遍,其實有很多人都願意付出金錢來參與戶外教學或是環境教育課程,這幾年公部門所成立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也都開始進行收費,但所收的費用真的足以負擔課程的成本嗎?
筆者試算了一下,執行一套課程需要的成本包含:人事費、交通費、教材教具費等,其中付出最多的費用是哪一項呢?
你猜到了嗎?沒錯,是人事費,優質的教學人員是一堂環境教育課程的靈魂所在。
根據筆者辦理課程多年的經驗,每次戶外教學課程至少需要兩名教師(主帶與助教),若課程需要分組教學,人力要更多,此時若又要加入課程開發時期所投入成本的攤提以及適當的利潤,一堂 4 小時的環境教育課程不含午餐每人至少要 400 元以上(預估金額,依課程內容而有所不同)。
當然在公部門的中心不可能收到那麼高的金額,因為公部門的中心本來就不是以營利為主,而是以推動社會環境教育為目的,但對於有心推動環境教育的私部門,例如環教公司、工作室等就會有營利的需求考量,生存就會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2. 課程的質量之爭
課程的質與量,往往在環境教育者的心中拉扯著,相信你看過一人帶百人的解說活動,也看過一人帶十人的體驗活動,身為環境教育者的你期待的課程是什麼模樣?
既然是「課程」,就包含著環境教育工作者的期待與理念,有著明確的課程目標與學習期待,很多人常會覺得人少收的錢就少,人多才能收比較多錢,筆者認為這個問題並非黑與白、二選一的問題,得回歸到你所設定的課程目標與定位上,在可達成目標之下,人多人少有不同的做法與定價策略。而且換個角度想,人多就一定不夠深度嗎?人少就一定有好品質嗎?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好,決定好課程定位後,根據課程目標進行適當的課程設計,才能夠在質與量的迷思間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3. 具有品質又能夠創造優質利潤的環教課程真的存在嗎?
你認為具有品質又能夠創造優質利潤的環教課程真的存在嗎?
正所謂夢想有多遠大,力量就有多大,我相信是存在的。
隨著社會對於「體驗經濟」的願付價值提升,有趣、寓教於樂是許多消費者對於付費課程的期待,因此有越來越多人進行跨領域的結合,將實境遊戲、解謎、AR/VR 技術、行動裝置的新概念融入環境教育課程,我更相信好的課程是有市場的,所以每位環境教育工作者應該回頭思考,除了釐清設計者自己對於課程的期待外,更要了解市場對於課程的期待與需求,試圖找到其中的平衡點,搭配良好的行銷策略,才能夠持續生存並實踐你心中理想的環教課程。
看完以上 3 個課題後,是否發現其實經營環境教育課程的本質其實就是在經營一個商品或服務,唯有透過不斷觀察市場需求,並積極地與市場對話,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
或許在你投入環境教育服務或推出一個環教產品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思考過這 3 個課題後,你的答案又是什麼?接著就是持續運作,讓我們一起發揮環境教育的能量來改變世界吧。
《良心很讚,記得要用:實踐企業倫理精神,一起成為改變的力量》專題
面對層出不窮的社會和環境問題,有個東西很讚,我們一定要知道——那就是「企業倫理」。從知名影劇、日常生活與企業經營等角度,認識企業倫理內涵,一起成為促進正向改變的力量!
>>>閱讀完整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