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Omid Armin on UnsplashPhoto Credit: Omid Armin on Unsplash

今周刊/文:林信男
若政府願意提供無附加條件的「基本收入」,失業者的求職意願,會不會因此提升?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芬蘭政府進行了一項為期兩年的實驗,並於本月初發表研究結果,讓各界得以檢視,「不勞而獲」對求職意願的影響。
支持「無條件基本收入」(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者多認為,該制度有助人們投身自己「真正熱愛」(但薪資水準未必高)的工作領域;為觀察「無條件基本收入」對失業者求職意願的影響,是否強過傳統救濟補助金(有附帶就業條款),芬蘭政府於 2017 年,展開這場全球首見的開創性實驗。
該實驗以隨機方式,選取兩千名失業者(年齡介於 25 至 58 歲之間),提供他們每月 560 歐元(約新台幣 1 萬 8371 元)的「無條件基本收入」,並觀察此措施,能否有效促進就業。
(芬蘭政府進行了一項為期兩年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來源: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芬蘭政府進行了一項為期兩年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來源: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平均就業天數僅多出 6 天,成效不顯著

芬蘭 VATT 經濟研究院(VATT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於今年 5 月初發布研究結果,內容顯示,領取「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實驗組,其平均就業天數,僅較對照組多出 6 天,換言之,「無條件基本收入」促進就業的效果,並不顯著。
VATT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哈馬萊寧(Kari Hamalainen)表示,「整體而言,(無條件基本收入)對就業的影響很小」,對部分領取「無條件基本收入」的人來說,求職一事,和官僚作業或經濟獎勵無關。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無條件基本收入」對失業者的就業意願,影響並不顯著,但,有扶養小孩的受試者,其就業率,似乎較其他失業者,略高一些;不過,就本次實驗所設定的條件(例如受試者背景、分組狀況)來看,該論點仍無法獲得確立。

負面情緒相對少,心理健康獲改善

至於「無條件基本收入」除了實質金錢補貼外,還能為失業者,帶來哪些幫助?該實驗透過訪談發現,相較於對照組,領取「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實驗組成員,會更積極地描述自身健康狀況,對生活也更加滿意;緊張、沮喪、悲傷、孤獨等情緒,則相對較少。
實驗組成員對自己的認知能力,包括記憶力、學習力和專心程度,也有較正面的看法。
芬蘭政府這項研究顯示,在促進就業方面,「無條件基本收入」所造成的影響,並不顯著;但該制度可對失業者的心理健康,帶來正面幫助。

實驗條件與原定規劃落差太大,研究結果遭質疑

雖然 VATT 經濟研究院在研究結果新聞稿中強調,隨機選取受試者,有助該實驗得出更可靠的結論;然而,部分外媒報導質疑,其實驗條件,與原定規劃(1 萬名受試者、每月一千歐元的「無條件基本收入」)落差太大,無法讓實驗對象完全靠「無條件基本收入」維持生活。
此外,該實驗的受試者,皆屬失業人口,未擴及其他社會大眾,無法觀察「無條件基本收入」對整體社會的影響。
全文轉載自今周刊,原文標題:讓失業者領「無條件基本收入」能促進就業?芬蘭政府實驗結果是「這樣」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