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整理/黃思敏
芬蘭社會保險機構(Kela)自2017年1月1日開始實施「無條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以下簡稱UBI)」的社會實驗。Kela在全國隨機挑選2千名(25至58歲)的失業者,無條件給予他們每月560歐元(約台幣19000元)收入。
高失業社會 v.s 新的社會保障制度
根據唯工新聞的報導,隨著近年經濟衰退,基本收入(Basic Income)的概念開始在全球流行。學者預期高度自動化將取代人類47%的工作,在持續高失業的社會,只有少數人能取得工作,因此需要一種新的社會保障制度。
2017年展開的UBI實驗,便是探索這套新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否能改善失靈的社福系統、健全勞動市場,同時合理降低財政負擔。
擁有基本收入保障,從此不再窮忙
根據Kela官網,基本收入是一種社會保障制度,所有公民都能定期、無條件的收到一筆錢。而基本收入的概念與芬蘭現行社會福利制度的最大差別在於:無論公民當下是否有其他工作或收入,都不影響所獲的的基本收入額度。
研究團隊表示希望透過這項實驗檢視基本收入對不同族群的影響,並比較有領取基本收入者與無基本收入者的就業率是否不同。
根據報導者的報導,UBI的支持者相信有了基本收入,經濟弱勢族群就不必屈就於壓榨的勞動環境;照顧家中老弱病癱的主婦、子女,也能夠獲得基本報酬;UBI也允許更多人投入創業、創作、志工、或符合興趣的低薪工作,為社會注入活力,同時縮減貧富差距。
以非洲納米比亞為例,其貧富差距全球排名第四,2/3人口不時處於飢餓狀態,人民每個月每人基本消費只需60納米比亞幣(約300元台幣)。(同場加映:納米比亞推「無條件基本收入制」,嘗試打造沒有窮人的世界)
根據Basic Income Grant Coalition的官網,2008年納國與民間組織合作,選定4個村莊,試行2年的「基本收入補助(BIG)」。BIG每個月補助60歲以下民眾100納米比亞幣(約500元台幣)的保證收入,而且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約有6千人受惠。
執行計畫的機構追蹤補助戶的家庭經濟變化,分析結果顯示,失業人口沒有增加,反而讓窮鄉經濟活動增加1成。
根據報導者的報導,加拿大政府則是在 40 年前展開的大規模「基本收入保障(Guaranteed Basic Income)」實驗,得到的結論是:經濟條件改善,不會削弱工作意願,反而降低了車禍、意外、醫療等支出,同時減少酗酒、家暴、中輟生等社會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公投案中並沒有提到任何的具體數字,也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資金來源方案,只是強調UBI將能讓全體民眾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人民對資金來源不明確的福利方案,抱以懷疑的態度。
不過UBI的目的在於讓失業者不必擔心擁有新工作會失去福利;或者在工作終止後,難以申請重新失業福利,從而鼓勵他們積極地尋找工作。
核稿編輯:郭潔鈴、林冠吟
邀請你成為電力小兵,讓社企流網站發電量更高、續航力更久! →了解更多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