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新聞/林鉦翰、林宜萱
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發展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嚴重,關注此問題的陳敬恆,帶著改變土地與保護生態的夢想,毅然決然地辭去了資訊公司經理的職位,創辦了「台灣好漁」,他與漁民合作,推廣友善養殖、公平貿易,希望能改善因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造成的地層下陷問題。
看見環境問題 工程師辭職賣魚
畢業於輔大資管系的陳敬恆,原先從事資訊產業,但因為信仰,他希望能為這個社會做出一點貢獻。他與從事環境工程的朋友來到了嘉義東石漁港,發現養殖漁業存在著許多問題。台灣長期處於缺水狀態,因此養殖漁業高度地仰賴抽取地下水,然而過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嘉義東石地層下陷相當嚴重,大雨一來必定淹水,只有遷村能夠解決淹水問題。
由於海洋資源浩劫,台灣的養殖漁業提供的魚貨產量,在 2014 年後已經超越了海洋捕撈漁業,也就是說,我們吃下肚的魚大部分來自養殖漁業。養殖漁業是高度仰賴環境及氣候的產業,但是台灣卻剛好面臨水資源問題,「缺水、淹水、水污染,是台灣的水資源危機」陳敬恆說。
看見環境問題的陳敬恆,開始思考要做什麼才能夠在不影響養殖漁業的情況下,又能挽救地層下陷的危機,他想到了永續經營養殖漁業的方法──推行友善養殖,於是他毅然決然從資訊公司辭職,創辦了「台灣好漁」。
提倡友善養殖 公平貿易
為了解決水資源問題,「台灣好漁」提倡「友善養殖」,友善養殖指的是對「人」與「環境」都友善的養殖方式。
「傳統養殖漁業的魚池大概挖一、兩米深,我們挖 4 到 5 米」陳建恆說,為了省水他們將池子挖得更深,形成一個類似小湖泊的自然生態,這樣一來水的深度高、體積面積也夠大,就可以與淺層地下水連結,不需要超抽地下水了,而且挖深的魚塭越多、總面積夠廣時,還可以當作蓄洪池使用。
生態池內魚、蝦等各種生物共存,生態池裡有吳郭魚、烏溜、草魚與鱸魚等生物共生,吳郭魚吃魚的糞便,再做有機消化,而草魚吃藻類,烏溜吃蝦子、螃蟹、螺,鱸魚則是主要吃飼料,這樣的生態鏈讓多種生物聚集,提高水質的純淨度,消費者才可以吃到既天然又鮮嫩的魚產品。
但是推廣的過程並不順利,因為傳統養殖漁業已經存在多年,要找到願意改變養殖方式的漁場並不容易,也不是每個漁民都願意分享養殖經驗,所以目前合作的魚場不多,但陳敬恆沒有因此放棄,他積極尋找理念相同的漁民與其合作,並互相交流養殖方法。
除此之外,台灣好漁也致力於公平貿易,與他們合作的漁民不需要擔心魚會賣不出去,因為台灣好漁會以合理利潤向合作漁民收購漁獲,除了可以幫助漁民,同時也能推廣友善養殖的概念,一步步改善台灣的養殖漁業環境,讓養殖漁業能夠永續經營。
從零收入到打響知名度 台灣好漁起死回生
2012 年「台灣好漁」創立時,陳敬恆坦言遇到很多的困難,剛開始品牌沒有知名度,陳敬恆只好與夥伴到處辦試吃活動,並與店家洽談合作,才慢慢建立起口碑。除此之外,他們堅持採用高規格的加工流程,魚蝦從生態池撈起後 3 小時內,就要真空包裝,並送進冷凍庫,確保漁獲的品質。
「黃金鱸魚高湯」是「台灣好漁」推出的第一個產品,養殖的鱸魚主要產自雲嘉南地區,而他們合作的魚場就位於嘉義,且鱸魚具有養生滋補的功效,因此常被熬煮成湯,這也是他們選擇鱸魚作為第一個產品的原因。
「你知道我等了多久嗎?」 光是第一個訂單,陳敬恆就等了半個月,因為大部分的消費者都是直接到市場上買魚,鮮少人會上網購買,接到訂單時,他很興奮,但同時也很好奇為什麼有人會願意訂他的產品,於是他親自開車將產品送到客戶手中,原來他的第一位客戶是因為剛開完刀,只能坐輪椅無法出門採購補品,才上網訂購了黃金鱸魚高湯,──就這樣,陳敬恆接到了人生中第一筆訂單。
雖然這筆訂單給了陳敬恆信心,然而創業之路並沒有想像中這麼容易,經營台灣好漁的頭兩年,只有零星的訂單,就在陳敬恆準備放棄之際,他決定報名企業競賽,最後台灣好漁拿下了「新加坡星展基金會」的社企獎助獎,成功抱回百萬獎金,而這筆獎金也讓台灣好漁起死回生,打響了知名度。
2017 年台灣好漁更獲得了 B 型企業的認證, B 型企業認證是由美國 B 型實驗室(B Lab)所發起,針對企業的社區照顧、環境友善、公司治理、員工照顧、和客戶影響力等 5 大面向進行評量,台灣好漁致力於解決環境與社會問題,因此在社區照顧項目得到了高分。
「只要水質好,魚就會好吃」,陳建恆有自信地說,雖然友善養殖的成本高、產量少,可能難以與市面上較低價的魚貨競爭,但台灣好漁致力於提供健康生機魚,與一般市面上的魚相比,較無腥味且不帶刺,烹煮方便。業務施姿如也說,比起價錢,他們更在乎的是對環境的訴求與社會的責任。
採訪側記
台灣四面環海,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海鮮料理,但我們卻沒有想過這些海鮮是來自哪裡,也不知道原來養殖漁業面臨的水資源問題如此嚴重,台灣長期處於缺水的狀態,也許我們在生活中無法深刻體會到,但是這卻是養殖漁業面臨到的最大困境,台灣好漁推行的健康生態池提供了解決方法,讓養殖漁業也能夠永續經營。
邀請你成為電力小兵,讓社企流網站發電量更高、續航力更久! →了解更多
個人如何回應趨勢,成為掌握國際脈動的職場人才?組織如何注入永續思維,打造兼顧獲利與社會影響力的經營法則?即刻閱讀《全民的 ESG 入門課——跟大師學企業倫理,掌握永續趨勢》專題,從不同產業領導者及企業代表身上,一探各行各業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