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 侯家楷、汪劭穎助理
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 Social Enterprise Revolving Trust(簡稱 SERT 基金)SERT 基金成立於 2015 年年底,自成立之初便進行一連串「影響力投資」行動,積極尋找能善用商業模式為環境、社會創造價值或解決問題的社會企業家。
SERT 基金不僅僅是以股權投資,SERT 基金同時以諮詢輔導、社企獎學金、共同行銷等各項計畫提供社會企業成長茁壯所需的養分;運作至今近 4 年的時間裡,SERT 基金一共投資 了 4 家社創業者、贊助了 3 間組織,投入金額超過 1200 萬台幣。其中,SERT 基金最關鍵的投資策略就是援引「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的概念所進行,然而什麼是影響力投資?
什麼是「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
在以影響力投資概念投資社會企業的過程中,SERT 基金最常被問到的就是:「什麼是影響力投資?」。影響力投資和傳統投資有什麼不同?它和另一與投資相關、討論熱度也極高的「責任投資」(Responsible Investing)又有什麼不同?
其實,若我們將「提供資金以換取財務(有形)、環境與社會(無形)報酬」的行動視作一個光譜,最左端是僅講求「財務(有形)報酬」的傳統投資,最右端是僅在乎「社會、環境價值」的傳統慈善捐款,而「責任投資」和「影響力投資」則落在光譜中間。前者係以維持財務報酬為前提,在傳統財務分析的觀點上,另外將潛在投資對象的「非財務資訊」指標,也就是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 ESG 3 大面向納入投資決策的過程中;後者則企圖將資金投入特定環境、社會使命為出發點,並同時期望財務報酬。
根據 SERT 基金長年的合作夥伴 KPMG,影響力投資的定義是「為了獲得正向的社會及環境影響力與財務回報所進行的投資」,其重要的特徵有 3 個:
- 投資人希望透過「資金供給」對社會或環境產生正向影響的「意圖」,是影響力投資的核心
- 影響力投資投入的資產類別相當多元,橫跨股票、債權等,然而不論如何,影響力投資都希望創造財務報酬,或至少要求資金回本,這便是它和傳統慈善捐款的差別所在
- 影響力投資致力衡量和揭露自身創造的社會和環境影響力,以達到公開透明與責信的目的
國際影響力投資市場
影響力投資市場的樣貌究竟是如何?根據國際影響力投資網絡(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簡稱 GIIN)2019 年針對影響力投資人的最新調查,2018 年影響力投資的總金額已達到 9930 億台幣,與 2014年 相比成長了超過 3 倍,整體而言影響力投資市場總額已突破 15 兆台幣規模。參與此份研究的影響力投資人當中,約有 4 成以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基準,衡量其所有投資為社會和環境帶來的貢獻,更有超過 9 成表示其投資的財務和影響力績效都符合甚至超越了預期。
從此份報告中,我們亦可以一窺現今影響力投資領域的多元。舉例來說,影響力投資人的背景就不僅限於大眾最容易直接聯想到的基金公司,不過不少基金會、非營利組織、商業銀行,和國際性的開發銀行等,也都積極利用影響力投資來達成其社會目標。
GIIN 所建置的影響力投資資料庫 ImpactBase 也證實了上述影響力投資的第二項特徵 —— 可能投資不同的資產類別,並透露出其所關注的對象遍布了環境、社會面向的各種議題。
SERT 基金如何以「影響力投資」投資社會企業?
在 SERT 基金的具體執行上,「影響力投資」概念最先體現在投資標的的篩選方法中。SERT 基金以「社會使命」為評估的根本,檢視社企是否針對其欲解決的議題提出有效的解方,其次再考量社企的經營管理各面向是否能支撐其社會目的的達成。最後,SERT 基金也看重社企是否能產生系統性的影響力,亦即其影響力是否有被規模化的可能。
當然,「影響力投資」絕不僅用於評估上。在確定投資一間社企後,SERT基金會為其製作影響力模式圖,挑選適合用來衡量成果的指標,並定期與社企會晤,了解影響力達成的狀況。此外,SERT 基金也發表自身的影響力報告,和各方利害關係人溝通我們透過投資創造的影響力。從投資前的評估(Scoping)、投資後的管理(Engage and Evaluate),到發布影響力報告 (Deliver),SERT 基金的「影響力投資」便是以這樣「S-E-E-D」模式來實踐。
本文為 SERT 基金合作專欄,如欲轉載全文至其他介面,請來信洽詢社企流。
「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需要你的支持,為社會創造更多可能! →馬上支持社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