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元齡
炎炎夏日,澎湖北端島嶼的後寮沙灘上,一群國中孩子們頂著豔陽、拿著夾子和塑膠袋,耐心地拾起腳下垃圾。兩個小時過去,只見孩子面前堆滿了瓶瓶罐罐、塑膠浮球、甚至是一隻隻落單的破拖鞋。
與他們同行的,是 20 來位大學生,他們一面拾起垃圾,一面告訴孩子們眼前垃圾從何而來、又該如何讓它們重生,更娓娓說起關於大海的故事。在孩子們心中,對海洋的關懷和好奇,正一點一點地發了芽。
不一樣的夏天,打開偏鄉學習大門
這是一場為期 4 天 3 夜的公益營隊,由澎科大海洋遊憩系學生所舉辦。4 名熱愛海洋的學生,參與第三屆昇恆昌「光譜計畫」競賽,以「海洋探索家」作為公益營隊主軸提案,並廣邀各地大學生擔任隊輔,盼為澎湖當地的孩子帶來一個不一樣的夏天。
團隊成員李念蓁表示,他們鎖定澎湖在地的小朋友為參加對象,希望可以讓他們重新認識家鄉、發現身邊平時被忽略的美好事物。「我們的整體提案設計,都與在地特色呼應。例如,我們先帶著孩子們認識各種水產、再實地到街上走訪,讓他們吃吃家常菜以外的在地食材。」
「另外,也因為澎湖的地理環境與大海密不可分,我們便用海洋和生態主題來規劃活動,設計出環境議題討論、淨灘活動、海漂物再生等環節,讓孩子們認識家鄉的土地使用及生態環境狀況。」李念蓁說:「而我們自己主修的海洋遊憩,專精於水上遊憩活動,便也藉這個機會,讓孩子接觸獨木舟及 SUP 等(註一)運動,體驗澎湖不同面向的觀光價值。」
一兼三顧,光譜計畫著眼觀光、公益、企劃力
光譜計畫由昇恆昌創辦人成立之「江許笋基金會」(註二)和「昇恆昌免稅商店」共同主辦,目的是為了鼓勵大專院校學生投身公益,並藉由提案競賽協助大學生舉辦公益觀光營隊,以提供更生動的學習機會給在地學童,進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此計畫透過徵選,提供獎金及活動經費,支持大學生發揮創意及所學,結合觀光與教育元素提交營隊企畫。
身為國內最具規模的免稅零售業者,昇恆昌盼透過企業力量,將公益概念深耕於課堂外的教育中,同時運用觀光思維,助在地特色再發光。因此,光譜計畫評選時特別著重「國際觀光」、「在地特色連結」、「學員需求」和「公益關懷」等面向。
昇恆昌希望能藉此計畫,助大學生磨練自身企劃力、執行力,也能發掘全台各地的觀光價值;他們也期待,透過寓教於樂的營隊,激發當地學童對家鄉的認同感、萌生回饋鄉土的想望。
企業攜手青年共創營隊:融入在地特色,喚起學童對家鄉關懷
2018 年,光譜計畫首度進軍澎湖,目的之一是希望鼓勵離島的學子們,從不同角度看見自己家鄉的美、進而產生在地認同。而李念蓁等澎科大學生所提出的「海洋探索家」提案一路過關斬將,成為當屆的冠軍得主。
江許笋文教基金會專員潘韻如指出,具備觀光要素是主辦方對於提案的基本要求,「而念蓁他們能脫穎而出,是因他們將在地文化特色與營隊活動結合,更完善地運用了在地觀光的元素,進而打造出獨樹一格的觀光企畫。」
潘韻如回想此營隊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橋段——當大學生隊輔帶著孩子們來到後寮沙灘,只見海天相接的美景映入眼簾,而隊輔卻在此時設下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他們要小隊員比賽找出「浮球 600 顆、鞋子 50 隻、一次性餐具 50 個、以及牙刷 30 支」。兩個小時後,在小隊員的行動之下,地面上排滿了各式各樣的垃圾,令一旁的潘韻如也為之驚訝:「什麼東西都有!實在很難想像,一座沙灘上竟能找到這麼多垃圾!」
透過趣味競賽的方式,隊輔輕鬆地引發學童淨灘的動機與行動;不僅如此,面對撿拾而來的大量廢棄物,隊輔更進一步引導小隊員認識這些垃圾,讓他們更關注這片土地、萌生守護的心情。「我們讓孩子們知道眼前這些垃圾的來歷。例如漁具被如何使用、而什麼狀況才導致它們落入大海中;以及浮球並不只來自台灣,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從中國漂過來的。」
此外,營隊中還設計「談論我們的家鄉」活動,團隊安排學童從景觀、人文、歷史、漁村、海洋遊憩等角度,畫出自己心中的澎湖。李念蓁說,在活動過程中,不只孩子們更貼近自己成長的鄉土,而舉辦營隊的大學生們,也透過和孩子一來一往的分享,激發出對澎湖更多的想像。
「我們對學生的要求,跟對昇恆昌員工是一樣高的」
除了經費、資源的支持,在光譜計畫中,江許笋基金會和昇恆昌也扮演著培育者的角色,協助大學生從企劃包裝、細節規劃等面向,讓活動執行得更順暢。
李念蓁分享,團隊提出的初版企畫僅具活動架構,並沒有帶入引人入勝的故事,無法彰顯活動特色。而在潘韻如及昇恆昌專員的協助之下,他們共同發想出更具創意的方法,以「海洋」的概念串連各活動,藉此引起小隊員的興趣——活動一開始,小隊員會被分配到以不同海洋生物命名的隊伍中,每個人都被冠上「小探索家」的稱號;澎科大籌備團隊扮演船長和大副、各隊隊輔扮演船員,號召小隊員登上「海洋探索號」,一起展開航海之旅。營隊中大大小小的活動,則被定調為「航道上的各個小島」,在不同的島上,有不同的任務要完成,不僅增添不少趣味,也讓整體氛圍「海味十足」。
除此之外,在團隊的初版企畫中,許多細節也靠專員們給予相關建議,例如多場活動沒有雨天備案、行程提早結束沒有應對措施等等。每經一次修改,潘韻如及昇恆昌專員都會費心地召集澎科大團隊,從頭至尾將企畫重新審閱一遍,確認每個環節都不出差錯,如此才能確保在活動進行時面對突發狀況能有所應對。
「學生提案的創意令人驚艷,但實務應用上卻還有進步空間。不管是企畫包裝的要求,或者是執行上瞻前顧後的考量,這些訓練都能讓他們提早熟悉職場。」潘韻如表示,「我們對學生的要求,跟對自家員工是一樣高的。」
在營隊籌備初期,雙方位居兩島,行前開會只能仰賴線上溝通,也由於昇恆昌的嚴格要求,學生們往往得在電腦前待到大半夜。但即便辛苦,所學卻也多到說不完,這段飽含汗水與淚水、收穫滿滿的辦營經驗,讓李念蓁直呼「好想再參加一次」。
第四屆光譜計畫開跑,攜手社企流加碼專業培訓課程
回首辦營種種,李念蓁說,3 個多月穩紮穩打的經驗,豐富了他們的求學生涯:「能夠在專業人士的帶領下,獲得如此的實戰機會,更因此加深與當地民情的連結,身為大學生的我們,是受益良多的一方。」
「我們來此讀書,和澎湖人同在一塊土地上,能為這裡做些事情的感覺很棒。在未來,我們也希望繼續運用所學,思考如何善用自己的專長、回饋澎湖的民眾和學子。」
光譜計畫自 2016 年推行至今,已募集近百件營隊提案、踏入 14 所偏鄉學校、影響 300 名學童,更有超過 300 位大學生投入營隊活動。該計畫於今年邁入第四屆,將前往屏東、台中兩地,希望持續擴大活動影響力,創造機會給青年和學童、改變他們的生命體驗。
此外,昇恆昌參考過去經驗,希望學子能在籌備工作上更精進,因此今年首度攜手社企流共同舉辦培訓課程,結合社企流 iLab 育成團隊在社會創業領域耕耘多年的經驗,為進入決選階段的 10 組團隊提供精實的訓練。
在培訓課程中,大學生們將能學習到「如何寫出好企畫」,從執行面、公益面和利害關係人等面向,盤點一份企畫是否完整可行、具備足夠影響力;此外,還有「如何做出好簡報」課程,從簡報製作、口頭發表、資訊視覺化等層面,協助學生們提升傳達力。昇恆昌期望透過紮實訓練,幫助進入決選的團隊加強營隊企劃與簡報所需能力,提升決賽獲選之機會,更有助於後續營隊執行期能更順利。
結合了公益和創意的營隊經驗,讓青年學子認識了觀光事業更多的可能,也體會到在地特色或許就如璞玉,只要用心雕琢,必能閃耀不凡的光彩。最重要的是,透過光譜計畫,大學生們能習得多元的實戰能力、有利畢業後接軌就業,更獲得了一個不同以往、親近鄉土的夏天。
想知道如何辦一場有影響力又令人難忘的公益營隊嗎? 第四屆光譜計畫開跑,點我報名前導論壇
註一:SUP(Stand Up Paddle)又稱「立槳衝浪板」或「站立式滑槳板」,為一種水上活動用具。使用者可站立或端坐其上,運用浮力於水上前進。
註二:江許笋基金會,昇恆昌創辦人江松樺先生以其母親之名所成立,其公益宗旨為關懷清寒子弟、獎助向上學子、捐助各教育機構及學校等。
核稿編輯:李沂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想以具體行動支持我們,歡迎按下標題下方或文末的「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鼓勵社企流創造出更棒的內容!灌溉指南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