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玟成
對於台灣年輕人而言,大學時期是最多人探索自我的時期,許多人透過社團、交換學生、旅行和打工實習等方式,更加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志向。當時身為大學生的邱星崴也是如此,熱衷參與各種志工旅行和服務性活動。不過影響他往後人生道路的關鍵點,不在這些追尋外在世界的過程之中,而在於一門重新認識自己家鄉的課堂作業。
「以前我對自己的家鄉南庄是不熟悉的,但是透過一門研究清代歷史村莊的課程作業,才讓我有機會去看到原來自己的家鄉文化歷史這麼豐富。」邱星崴透過學術研究展開溯根之旅,連同研究所論文前後花費超過5年時間,針對苗栗台3線和客家文史進行研究和田野調查。
在過程中,他觀察到自己的家鄉正面臨人口流失、產業衰微、缺乏文化認同等挑戰,因此他實際投入社區營造發展工作,希望和在地人民一同改善家鄉現況。
滿腔的熱血,卻被現實利益給澆熄
社區營造發展工作一開始讓邱星崴覺得勝任愉快,因為總幹事和在地居民喜歡有年輕人返鄉辦文化活動,而自身也覺得透過這些活動可以凝聚在地人認同,進而一起解決在地問題。但後來的地方選舉,卻澆熄他原本滿腔的熱血。
「一到選舉大家就會為了利益衝突而扭曲原本的理念,很多前輩因為現實利益的考量,而不將選票投給自己理想的候選人。」那時候邱星崴才意識到,社區營造是意識面的改變,而不是結構面的改變。如果沒有經濟的自由,就不會有思想和行動上的自由。(同場加映:老寮Hostel創辦人談社區營造:先讓在地農民溫飽,再來談思想和政治選擇)
接著苗栗爆發大埔事件,邱星崴轉身投入社會運動,為被徵收土地的居民們捍衛權益。然而激烈的抗爭手段卻造成當地居民對邱星崴的質疑和不信任,也讓他重新思索除了社區營造和社會運動之外,是否有其他改善在地的可能性。
運用田野調查,開啟在地新出路
退伍之後的邱星崴重新回到家鄉工作,這一次他選擇用新的方法——社會企業來改變在地議題。他前後開設「老寮青年旅館」和「Valai農創店」,並開發在地小旅行和商品。
有別於一般的新創公司,邱星崴投入很多時間從事田野調查,建立對在地社會網絡的認識和研究,並從中開發產品和服務。例如他們帶領遊客去採桂竹筍,讓遊客從活動的過程中了解在地文化,並且藉由消費支持當地產業運作。(同場加映:老寮青年旅舍 重溫故鄉的顏色)
「為什麼我們選擇推廣桂竹筍而不是桐花或桂花釀?這就是從田野調查結果發展的差異化。」邱星崴分析南庄老街賣的產品,發現大部分都來自商人炒作,而不是由在地家庭式農業生產而來,無法實質改變在地經濟,也和當地文化沒有連結。但他返鄉創業的目標是要重振在地產業和文化,創造符合在地需求的新選擇給遊客和在地人,提供南庄更好的出路。
年輕人別責怪老一輩不改變,用行動證明新的選擇
走過社會企業的3年創業旅程,邱星崴即使在事業上慢慢站穩腳步,卻也承認在地居民的改變有限,因為過去的舊有模式已經影響老一輩太深了,但他認為一味去抱怨並無法改變現況。
「我們要改變條件而不是責備個人,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限制。在人口老化和凋零的困境下,他們除了廢耕和賣田地賺錢之外還有什麼選擇?與其責備老一輩不改變,不如用行動提供他們不同的選擇。」
儘管大環境改變有限,邱星崴仍然保持樂觀的態度,一方面他認為改變社會問題本來就不是一蹴可及,另一方面他也看到改變的曙光出現。有些年輕人受到邱星崴的鼓舞,跟隨腳步返鄉創業,另外也有在地人開始從在地需求發展出創新經營模式,例如一位原本開長途卡車的司機,轉而成為發展魚稻共生的農人。他認為唯有新一代的年輕人團結合作,創造經濟上的獨立自主,才能擺脫現況改變家鄉。
給未來創業者的建議:社會企業要解決真正的問題
邱星崴認為,對於社會議題有夠深的認識,才能找到真正的問題,進而發展出好的戰略,而非只會戰術的運用,卻只解決表象的問題。
以開發番庄茶產品的經驗為例,邱星崴在研究在地茶產業的時候,觀察到人力短缺造成茶園廢耕的困境;同時他也透過訪談發現在地曾流行過「番庄茶」這款產品,與現產東方美人茶相比,番庄茶可以運用機器採收,能降低人力成本和擴大茶園使用率。
因此他在「戰略」上決定復興番庄茶作為新產品,並透過「戰術」上的商品包裝和平台行銷進行銷售。如果跳過問題研究的階段,直接從現有生產的東方美人茶進行戰術上的包裝和銷售,難以實際改善當地人力短缺的結構性問題。
「很多年輕人對於返鄉創業存有不少幻想,不如先好好認識在地議題。」邱星崴用扎實的田野調查和行動,一步步踏出自己返鄉創業的道路,而他的故事,也可作為未來創業者寶貴的經驗。
核稿編輯:金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