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令婕/圖:羅令婕、林語彤
因此在尋找畢業專題靈感時,他造訪焚化廠與垃圾掩埋場,意外發現廚餘廢棄問題相當嚴重,「這件事情一直在我的腦海裡」。因此畢業工作幾年後,他便自組團隊著手研發廚餘處理器BIOVESSEL。
BIOVESSEL的外觀是個純白色的船型容器,裡頭裝有土壤,以及1,200隻紅蚯蚓。紅蚯蚓有個特色就是牠擅於消化分解,每天可進食自身體重一半的廚餘量,而且排出的糞便是極為營養的有機肥料。
趙晟翔與團隊借用紅蚯蚓的特性,將生廚餘變成肥料。使用者每天可在BIOVESSEL投入500克如小黃瓜頭、果皮等生廚餘,經過適當澆水,維持一定濕度,透過紅蚯蚓消化、分解、排便後,即可生成天然有機肥,提供植物所需,整個過程全不耗電。
我們希望藉由BIOVESSEL創造一個循環,「你吃剩的食物放進去,會變成你吃的食物。」趙晟翔說。
為了營造適合紅蚯蚓生存的環境,使其能夠有效消化生廚餘,趙晟翔表示,BIOVESSEL的容器表面曲度與氣孔位置皆經過精密計算後才設計出來,「所以這個形、開口或是密度,都不是我們決定的,而是為了生物決定的。」
BIONICRAFT團隊集結建築設計師、生物學家、景觀設計師、植物學家、工業設計師等專家,他坦言,跨領域的結合能激盪出更多創意,同時也產生不少限制,因此在研發過程中,必須不斷協商討論,但如此的過程相當有趣。
受限於容積大小,BIOVESSEL僅能容納、處理家庭廚餘,「我想先從小型的、家庭的,深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裡面開始做起。」他說。同時,團隊現正積極研發BIOVESSEL-Pro,可處理更大量廚餘,未來將進攻餐飲市場。
目前BIOVESSEL已登上國際集資平台 Kickstarter進行募資,除了想藉此了解市場反應,也希望達到宣傳理念的效果,藉此可讓更多人省思食物浪費的問題,進而珍惜食物,「我們把BIOVESSEL想成一個movement。對我們而言,這樣的意義可能會大於多賣幾個BIOVESSEL。」
廚餘問題跨國界 HomeBioGas讓廚餘轉為燃料
不只臺灣有公司關注廚餘處理議題,遠在以色列,另一家新創公司研發廚餘處理裝置HomeBioGas,可將廚餘和動物糞便等堆肥器無法處理的產物,轉化為烹飪用的天然瓦斯和液態肥料。
HomeBioGas運用細菌加入水和廚餘中發酵,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原理,每年可處理一噸的有機廢物。除了減少廚餘燃燒後,所產生的有害氣體排放量,也讓原本使用傳統燃燒木材烹煮食物的低收入戶家庭,免於罹患空污相關疾病,維持肺部健康,既環保又可幫助貧窮社區。
核稿編輯:林冠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