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林冠吟
近年來,原本默默無聞的中國小鎮貴嶼,因為那驚人的畫面,成為許多國外記者的熱門造訪景點:成堆的灰色電腦主機和綠色的電路板、馬路旁相鄰的露天處理場、以及與垃圾共生的小鎮居民。
綠色和平10年前發布的報告指出,貴嶼的電子廢棄物主要來自國外,例如日本、美國,甚至有媒體封以「世界垃圾場」的稱號。
全球電子廢棄物:數量龐大、流向難控管
然而,這些數量龐大的電子廢棄物,真正進入回收系統的卻佔不到1/6,那麼其中的5/6到哪去了?
國際環保組織巴塞爾行動網(Basel Action Network, BAN),將200個GPS追蹤器裝在電子廢棄物中,並送至回收商,進行為期兩年的追蹤調查。今年5月發表報告揭露,其中65個追蹤中的電子廢棄物並沒有妥善回收,反而是被非法走私到亞洲,包括台灣、香港、中國、泰國等地。
綠色和平網站指出,歐美政府雖然有訂定電子廢棄物的回收系統,然而大部份國家還沒有能力處理大量電子廢棄物,再加上發展中國家回收電子廢棄物的成本較便宜,於是許多歐美國家便將電子廢棄物,出口至勞工保障與環保法律皆不完善的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與印度等。
倘若將世界像一張地圖攤開,我們可以看見在中國製造的電子商品,外銷國際,周遊列國後,又回到中國,只是這些回歸不見得只帶來好處。
以貴嶼為例,雖然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替當地帶來許多就業機會,有一半以上的居民從事回收業,然而因為提取貴金屬的手段十分簡陋,多採用露天焚燒,導致當地有嚴重的空氣和水資源汙染。
由此可見目前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具有數量龐大、流向難以控管的情形,而且這是跨國際的問題,並非單一國家和單一政策可以解決。
雖然現況並不樂觀,但如果轉念一想,這些電子廢棄物若都能變成資源,是否能化危機為轉機?
城市採礦:回收電子廢棄物,在城市裡掏金
1988 年,日本東北大學選礦製煉研究所南條教授,提出了「城市採礦」(Urban Mining)的概念,他認為電子廢棄物就是城市中的礦產,人們不需要再去向大自然汲取新的資源,而應善用這些廢棄物,從中回收或提煉出稀有金屬。
聯合國環境計畫(U.N. Environmental Program)於 2010年發表的調查報告指出,目前科技產品中使用的稀有金屬回收率低,可能在未來20年內就會耗盡。而據估計,由手機電路板中可提煉出的黃金量(每噸約150克),要比由含金礦石處理所得到的金量(每噸約5克)要高出將近30倍。
回收
為了取得這些隱身於城市中的礦產,如何自消費者手中「回收」電子產品,成為許多國家的執行重點。例如,瑞士立法要求消費者把不用的手機和電腦,繳交至回收點,同時強制零售商負起回收產品的責任;而瑞士的電子產品售價中,甚至包含了後續的回收處理費用。
在德國,則實施《電子電器産品流通、回收和有利環保處理的聯邦法》,嚴格規定電子廢棄物的處理方法,以及相關罰則,例如廠商若違反條例,將不得販售違規的產品。同時政府也建立更方便的回收機制,像是讓民眾可以自郵局網站下載專門回收電子産品的郵寄包裹單,再直接從郵局寄出等,在多方的管道下,德國的電子廢棄物回收率在2010年超過了45%,預計在2019年將達到65%。
在台灣,城市採礦的概念並不陌生,自1998年起,為了促使垃圾減量和建立資源回收制度,環保署便推動「資源回收基金」,督導大型企業繳交回收清除處理費,並運用獎助及補貼機制,提供後端處理商與民眾回收誘因。
例如,廢電視機回收1台可獲得約379元的補貼,而光是2014年就回收約112萬台的廢電視機,約可佈滿547座籃球場。此制度推行17年來,全國資源回收率由5.8%提高至45.92%。
提煉
把礦產從城市回收後,接著就是從中提煉出可利用的貴金屬。
聯合國大學(UNU)的報告指出,2014年的電子廢棄物中,估計能提煉出1650萬噸的鐵、190萬噸的銅、300公噸的金,以及其他貴金屬,總值高達480億歐元(約台幣1兆7490億元)。
而台灣某環保科技公司,就研發出從電子廢棄物中煉金的方法,平均每拆解3萬3千台的電腦,就可以提煉出1公斤的黃金(註一)。
是城市礦山,也是有毒礦山
「城市採礦的意義是,減少新礦產的開發,做現有資源的再利用」,長期關注電子廢棄物議題的政大公共行政系教授杜文苓說。
「然而台灣在發展城市採礦的同時,也必須考量到如果它變成一個產業,內部需求夠不夠的問題?」她補充說明,倘若料源不夠,我們是否要從國外進口,再者我們是否有能力做好管制,這些都是在政策評估與資源分配上要考量的議題。
過去,台灣曾因露天燃燒廢五金以取得貴金屬資源,導致二仁溪受到嚴重汙染,今年5月新任環保署長李應元表示,當年二仁溪煉金所得到的利潤,比不上後續河川的整治費用,因而不支持前兩任署長的「城市採礦」政策。
聯合國大學校長馬龍(David Malone)在研究報告中也提出警語,認為「全球的電子廢棄物是有價值的『都市礦山』,富含許多可回收的物質,但同時也是一座『有毒礦山』,一定要謹慎處理。」
城市採礦只是末端回收,透過3R重新設計供應鏈
當城市採礦本身仍面臨環境議題的挑戰,面對日漸增加的電子廢棄物,到底應如何管制或處理比較好?
政大公共行政系教授杜文苓表示,目前國際上提倡「延伸生產者責任」的做法,強調企業在製造產品時,就要考量到整體的生命週期,為了方便後續的回收,生產時就要設計成便於拆解和回收。
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認為,台灣對於電子廢棄物的處理,短期做法仍是提升回收技術,除了貴金屬的提煉技術應再提升之外,對於貴金屬提煉之後的剩餘物,也要想辦法資源化、再利用。
但是長期的根本作法,更應探討如何讓回收端與設計端串連起來,使產品在設計之初就先設想到後端產品於再利用(Reuse)、維修(Repair)以及再製造(Remanufacture)等3大環節的應用,重新設計整個供應鏈。
舉例來說,蘋果公司(Apple)設計出機器人Liam,可以完全拆解iPhone零件,包括SIM卡、螺絲、電池等,以便回收再利用,等於是從生產源頭到產品的壽命結尾,整個供應鏈都經過設計。
除了重新設計產品,建立電子產品的回收機制,也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根據新科學人的報導指出,全球的貴金屬正快速地消耗中,例如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材料銦(Indium),被預測在2020年就會消耗完畢。這種關鍵材料即將耗盡的現象,也反映在原料價格的高漲,2003年金屬的售價為每公斤60美元,在2006年時已漲價到每公斤 1000美元。
然而根據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預估,2030年會增加30億的中產階級人口,這些人對於生活品質也有一定的要求,未來的電子產品需求勢必還會增加。因此,如何掌握這些稀有貴金屬,對企業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永續經營關鍵。為了掌握貴金屬的料源,企業更應在商業模式上,建立良好的「逆物流(回收)」機制。
例如英國的手機業者Vodafone,便提供「Trade In」的服務,鼓勵消費者把不用的手機或相關配件寄回公司,Vodafone會在24小時內給予現金回饋。同時,Vodafone也看到了二手手機的市場,他們將消費者在產品試用期中退回的手機,在經過嚴格的篩選和測試後,以Outlet的便宜價格販賣出去,讓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都能使用到Vodafone的手機。
藉由逆物流的設計與二手市場的開發,Vodafone不但能更有效地把手機收回,也減少手機被廢棄或閒置的可能性。
面對成千上萬噸的電子廢棄物,城市採礦雖能做好末端回收,但要發展循環經濟,也要從更源頭的產品、商業模式與產業鏈的重新設計做起,讓所有資源在封閉的循環中持續應用,不再有廢棄物產生,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註一:數據來源,取自佳龍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核稿編輯:金靖恩(社企流)、循環台灣基金會
策展夥伴:循環台灣基金會
(本文為社企流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之專題文章,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同場加映:
源頭設計:從一開始的設計,就追求零廢棄
>> 循環經濟:垃圾Bye Bye!今日的產品都是明日的資源
>> 這支拆裝螢幕只需30秒的手機,有著改變整個產業的大願景—讓你把手機「用好用滿」
>>「大自然會怎麼設計地毯?」全球最大地毯商用仿生學和循環經濟,要在5年內達到零廢棄
>> 這間「只租不賣」的嬰兒服品牌,讓寶寶有穿不完的可愛衣服、爸媽再也不用煩惱舊衣物
>> 這裡曾是4億頭豬的生命終結站,現在變身魚菜共生、麵包與啤酒飄香的新樂園
>> 從咖啡廳到整座城市,阿姆斯特丹打造「循環城市」的最佳實驗室
末端回收:產品不再壽終正寢,賦予廢棄物新生命
>> 可以用一輩子的行動電源!紅點設計大獎得主,讓舊手機電池擁有燦爛的第二春
>> 當人人視廢棄物為燙手山芋,這間新創「把垃圾當寶貝」:用設計顛覆你對環保商品的想像
>> 當「酒矸倘賣無」不再悲情,他用回收廢玻璃做成台灣版的施華洛世奇,外銷全世界
>> 你以為豬舍都又臭又髒嗎?打造養豬場的循環經濟,豬有尊嚴,連豬糞大家都搶著要
循環經濟 X 社會設計
兩大創新關鍵議題一次滿足:從搖籃到搖籃,如何讓線性進化到循環經濟;從設計到社計,用設計思考解決社會問題。
這個夏天,從7/6到8/17,社企聚落串聯世界設計之都、歐萊德、布花園、佳龍科技、REnatoLab、以立國際服務、SolutionaMakers...各方團隊
用講座、工作坊實作形式,讓你一次掌握兩大創新議題!
報名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