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Fairphone (CC BY-NC 2.0)Photo Credit: Fairphone (CC BY-NC 2.0)
社企流 X 循環台灣基金會/蔡業中(採訪)、呂家睿(撰文)
有過維修手機經驗的人,多半能體會到當前各手機大廠們,對於「自行拆機」這件事的保留態度。
當手機遇上故障,並不想耗費太多時間在原廠送修流程時,我們往往會選擇獨立的維修商家。但每當正式開始維修前商家總會先警告:「自行拆機,將失去原廠保固」。
自行拆機即喪失保固的政策,體現的是大廠在觀念上對於拆機一事的保留態度。而這樣的態度也逐漸落實在手機的設計上:猶記在以前,幾乎所有手機都可以讓使用者自行拆開背蓋、更換電池。但在今日,我們卻得稍微花些時間比較,才可以找到電池沒有鎖在機身內的手機。
手機大廠們在售後保固、機身設計的同步出招,讓拆機這件事離手機使用者愈來愈遙遠。而在不鼓勵拆機的氛圍下,卻有間來自荷蘭的新興手機品牌「Fairphone」選擇挑戰主流—
在設計上,他們的手機不怕你自己拆;在售後保固上,他們更鼓勵你自己拆;而在品牌社群經營上,他們甚至自己出錢出力教你怎麼拆。

拆,是為了重新拼出更好的手機產業

以挑戰主流並標榜著「拆」的價值為訴求,乍看之下,Fairphone這新興的手機品牌著實有些反骨之氣。而追溯其品牌成立源起,也確實與一場社會運動有極深的淵源。
在2010年的荷蘭,曾有一群社運青年站上街頭,抗議在手機製造過程中「衝突礦產」的使用。由於製造手機必備的稀有金屬,多分佈在衝突頻仍的非洲國家內。為爭奪開採權,當地武裝衝突、勞工剝削、童工僱用等問題時有所聞。
而在運動過後的數年內,這群青年將抗爭的力道化為創業動能,成立了Fairphone這個品牌,期待以社會企業的模式來改善「衝突礦產」問題。
然而隨著Fairphone逐步涉入手機產業,他們也漸漸發現「衝突礦產」僅是手機產銷體系內重重問題中的小小一環。除了製造層級的「衝突礦產」問題外,其實手機產銷體系內有更多的問題發生在使用層面。
在使用層面上,手機不易拆解、維修的特性,養成使用者遇到手機故障時,常跳過維修而直接購買新機的消費習慣。該消費習慣累積下,也可能導致過度製造,造成資源浪費。由於卻乏完善的回收管道,那些被汰換掉的舊機也時常因處置不當,而有內部物質流出,污染環境的風險。
為了改善這些從使用層面衍生出的問題,Fairphone便擁抱循環經濟理念,以此為發想,設計出了易於「拆」(也就是易於維修)的手機。透過「拆」的概念,他們打造出了使用壽命更長的手機,並期待藉此拼湊出一個更永續的手機產業。

易拆易修,自行更換螢幕只需30秒

在循環經濟理念中,若能在源頭的產品設計階段預先將可維修性(Repairability)納入設計準則,進而打造出易於維修的產品,將可延長產品使用壽命,並減少資源浪費。而Fairphone在落實這套理念上,選擇以「模組化」的設計作為實踐手段。
模組化的設計,意即Fairphone內的所有零件皆可被輕易拆解,並能自行獨立更換。以目前最新的2代機Fairphone 2為例,全機可被拆解為大大小小共7個部件,如果個別部件的功能損壞,使用者只需更換單一部件即可完成維修。
以「易拆解」為原則設計的Fairphone,不只讓維修變得相當簡單,也更經濟實惠。以往一般手機費時費工又花錢的螢幕更換,在Fairphone上只需要30秒即可完成,而其中所要負擔的花費也只是螢幕本身的材料費而已。
此外,易拆解的優勢也同樣意味著Fairphone在硬體上擁有高度的開源(Opensource)特色,易於使用者依據自身需求,為硬體進行升級。這些產品亮點,讓Fairphone在銷售理念之餘,更能握有實實在在的產品優勢。

做手機、賣手機,為手機的理念說故事

多年以來,模組化手機的概念在業界已廣為流傳,但往往多停留在只聞樓梯響階段。Fairphone以小型新創廠商之姿,搶眾家大廠之先,成功開發出全球領先的模組化手機,實屬不易,而支撐他們一路向前的動力,是那群有著相同理念的粉絲。
其實在Fairphone一代機的設計階段時,因財力、人力短缺,他們只得仰賴向手機大廠取得授權,以大廠的既有機型為基礎,進行修改。在此模式下,Fairphone一代機其實不那麼易於自行拆解、維修。但儘管如此,認同產品理念的粉絲們仍以行動表達支持—根據統計,在當年賣出的6萬支Fairphone一代機中,後續的維修零件購買次數,高達了將近4萬次。
如果以傳統商業角度來看,這群死忠的粉絲會是一大商機,作為品牌的Fairphone理應把心力放在推出更多商品,換取更大利潤。但是以社會企業自居的Fairphone卻不然,他們把做手機、賣手機外的心力,放在「為手機的理念說故事」上。
為推廣維修理念,也為使群眾瞭解手機產銷體系的各層面問題,Fairphone舉辦了Urban Mining工作坊。在工作坊中,他們透過實際帶領消費者拆解手機、認知手機內部構造,並訴說手機原料故事的形式,來加深消費者對於相關議題的意識。
雖然在舉辦工作坊一事上,Fairphone所及之處僅限於歐洲國家,但隨著網路的無遠弗屆,也有來自越南、墨西哥等國的Fairphone粉絲們透過從官網下載資料,自行舉辦Urban Mining工作坊。從這些實體活動的成效看來,Fairphone理念的影響力,已跨越了國界。

翻轉產業模式 逆向打造友善回收管道

不鼓勵消費者多買手機,還把心力花在與銷售無關的理念推廣活動,這些行動足以顯見Fairphone在手機產業中的「怪」,但他們的「怪」仍不止於此。在事事都求節省開支的商業世界中,Fairphone卻在兩件事情上反常地自掏腰包,一切的動機,也仍是為了環境的使命。
首先,在因應手機缺乏妥善回收管道,恐造成污染風險的問題上,Fairphone推出了「逆物流」回收服務。他們藉由自行吸收運費,讓Fairphone使用者能在產品壽命告終後,能有便利的回收管道,而不至於將手機隨意處置(其他品牌手機亦可使用此服務,但需自行負擔運費)。
另一個讓他們自掏腰包解決的問題,則是與電子廢棄物的處理相關。當前各國電子廢棄物的最終站,多為送到非洲國家處理,但由於缺乏處理電子廢棄物的適當技術,在當地提取電子廢棄物內貴金屬的做法,常只是將其送去露天焚燒。此種粗糙的方式,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卻是跨越國界。
有鑒於此,當世界各國紛紛將電子廢棄物送往非洲的今日,Fairphone為了環境卻反其道而行,將非洲國家內的電子廢棄物「反過來」運回技術成熟的歐洲國家進行處理。

不希望你買太多手機,只希望你把手機用好用滿

回顧Fairphone這家獨特的手機廠商,他們的行事風格總看來有點不按牌理出牌,但其實他們所做的一切,皆是有著縝密的考量。在實踐循環經濟理念的過程間,他們體認到,欲解決現行產業所帶來的社會、環境問題時,必須系統性地思考與行事,過於片面急躁的策略,常常會淪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結果。
而他們也明白,欲在產業帶來改變,單憑一己之力是大大的不夠,必須與政府、產業上下游,以及消費者的通力合作,方有改變的契機。
展望未來,由於對於Fairphone來說,目前最新的第二代Fairphone 2已符合製造者對於手機耐用、便於維修的期待,他們表示,在短期之內並不會盲目地開發新一代手機,而是將專注力保持在讓Fairphone 2發揮最大價值,期待消費者「用好用滿」,並持續努力喚起大眾對於相關議題的意識。
究竟Fairphone還會為了理念與價值顛覆多少產業常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核稿編輯:金靖恩(社企流)、循環台灣基金會 策展夥伴:循環台灣基金會
(本文為社企流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之專題文章,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循環經濟 X 社會設計

兩大創新關鍵議題一次滿足:從搖籃到搖籃,如何讓線性進化到循環經濟;從設計到社計,用設計思考解決社會問題。
這個夏天,從7/6到8/17,社企聚落串聯世界設計之都、歐萊德、布花園、佳龍科技、REnatoLab、以立國際服務、SolutionaMkers...各方團隊 用講座、工作坊實作形式,讓你一次掌握兩大創新議題!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