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山上的孩子歌舞、運動再厲害,卻頂多當興趣?」東澳國小校長 談原鄉教育的未來
文:部落好朋友
「我一直在思考原住民的路到底在哪裡。」校長很清楚地說。
「泰雅孩子歌謠、舞蹈、運動天生優秀,但是舞台上有幾個原住民?不說有名的,音樂老師、體育教練又有多少是原住民?」校長問。

山上的孩子路在哪?

比完了,頒完獎,大家開開心心,之後呢?我一直在說比賽結果成就了考績,那學生的未來呢?
一般都市小孩國中、高中有音樂班、舞蹈班,之後可以上藝術專科、藝術大學。求學期間乃至出社會後,有各種比賽可以爭取獎金跟知名度,未來可以繼續鑽研、出國、比賽、表演、任教等等,發展管道很多。但是偏鄉沒有這種升學體系、額外的才藝班,更沒有發展管道,要學音樂、舞蹈、藝術就只能去都市唸國中。可是一般國中沒有宿舍,得另外租屋,而這對偏鄉的家庭來說太強人所難。因此國中階段便已幾乎成為音樂教育的分水嶺,將偏鄉學童導離音樂。
「雖然國小到大專都有教育部主辦的學生原住民族舞蹈比賽,可是國小之後沒有任何發展途徑(如音樂班),所以比完了,頒完獎,大家開開心心,之後呢?我一直在說比賽結果成就了考績,那學生的未來呢?」講到這裡,校長難掩激動。
「這樣的比賽有其貢獻,多年來確實讓大家重視還有傳承原民舞蹈文化,不然大概也早就斷了,然後也發現社會確實有看到民族舞蹈之美,」校長很有自信地說,「然而我們要更進一步追問何以山上的孩子歌舞、運動再厲害,卻頂多當興趣?我比較務實,我要問這如何切實幫助到我們的下一代成家、立業?」
東澳國小射箭隊教練正在為每一位選手量身製作箭。(圖片來源:鹿樂)

全校都是反曲弓校隊

反曲弓要價不斐,全部要靠學校自籌款支撐相當吃力,因此少有學校能夠發展射箭隊,而現在東澳國小做到了……
將近十年前因為覺得運動學起來好像比音樂、藝術便宜,校長開始思考泰雅可以發展的運動是什麼?
泰雅的竹弓很有名,所以一開始曾經試著發展。然而竹弓難以活化,不太有發展性,「機緣之下,想說不如改成發展現代反曲弓。」校長說。
反曲弓是世界比賽項目,有各種比賽可以參加(全大運、亞運、亞錦賽、各式盃賽公開賽等等),也有升學管道(體大),將來有機會可以當教練等等,更有發展空間。然而反曲弓要價不斐,全部要靠學校自籌款支撐相當吃力,因此少有學校能夠發展射箭隊,而現在東澳國小做到了,並且請了台灣體育大學的校友回來擔任教練,也提供從這裡畢業的國高中生回來母校練習。
「我們學生少,全校都是校隊。哈哈!」雖然無法篩選,然而東澳國小射箭隊幾年下來佳績卻不曾少過。去年全國性比賽花蓮縣長盃便榮獲團體、個人組各一個冠軍一個亞軍,其他如新竹總統盃、台東理事長盃、體育署錦標賽等等,亦皆斬獲多項大獎。
「我們發展反曲弓非常成功,不只移地訓練,還出國比賽。然後發現要是會英文,就可以同外國選手交流經驗、交朋友,世界更開闊、發展機會更多。」校長說幾次下來之後,開始非常重視語言,也就是國文跟英文。
畢業學生也回來母校練箭。(圖片來源:鹿樂)

基本能力是孩子發展專才的臨門一腳

不是不好,開卡車也很賺,而是說如果孩子有天份有興趣,我們能不能培養出讓他能朝此發展的基本能力?
校長說:「我自己跟我兒子說不知道做什麼工作沒關係,身體練壯一點,做板模月薪也有 5 萬。但是語言很重要,你一定要會溝通,不然什麼都做不了。」除了作文額外親自批閱,校長在走廊上也會隨機抓小朋友考每週單字,不會的就到校長室罰寫。
「為了孩子將來的發展,我們必須補強學科基本能力。不是要 20 變 90 分,而是 20 變 60 分。」校長舉例在有教育學程之前,只要體育班保送師大,就保障當體育老師或專任教練。但是 96 年開辦教育學程之後,老師資格要用考的,學校也要用考的。而一般來說女生考得比男生好,普通班比體育班好,那體育班的男生怎麼辦?
「所以我們很多孩子唸完體大、師大,但是考不上,很抑鬱,最後開卡車、蓋房子。不是不好,開卡車也很賺,而是說如果孩子有天份有興趣,我們能不能培養出讓他能朝此發展的基本能力?」
校長親自批閱作文,寫下厚厚一疊的評述。(圖片來源:鹿樂)

原鄉教育的核心是原民知識體系

我不是要跟主流對抗,而是要在主流的沖刷中站穩自己的腳步,走自己的路。
校長說:「我認為原住民教育真正的核心議題是知識體系。原住民能不能有自己的知識體系、教育體系,從幼兒園到博士班。」現在的民族相關系所都是用考的,土地感受低、認同低、在地意識不足,只有知識,體質很虛弱。「如果可以從小建立,豈不是很好?」
「我的夢想是小朋友要是將來讀了國高中不想升學,就讓他來學自己的文化跟文化資產,想辦法把原住民的文化包裝推廣,然後發展出一種經濟模式,改善經濟,然後改善教育,形成正向循環。我不是要跟主流對抗,而是要在主流的沖刷中站穩自己的腳步,走自己的路。」
全文轉載自Mata Taiwan,原文標題:「原民教育不是要跟主流對抗!」原鄉教育的未來,這位校長是這樣看……
作者簡介:《鹿樂》是一個專為偏鄉教育而創的群眾協力募集平臺。近幾年,偏鄉教育議題漸漸浮上檯面,我們看到很多需要幫助而默默耕耘的學校單位及老師,也發現許多充滿熱情和資源卻找不到對象、不知如何付出的民眾與企業。我們不禁想問,雙方溝通的可能性在哪裡?
「鹿樂」音譯自 rural,原意為偏鄉。《鹿樂》的目標,是作為偏鄉小校與社會群眾的中介,透過網路讓教育需求的資訊被看見,不但替偏鄉小校募集所需之人事物,同時為想出力的人找到真正需要的角落。目前 4 四所偏鄉學校在招募課業輔導或專業科目教師資源(特別期待是退休老師)用在地生活交換教學經驗,東澳國小是其中一所,另外一所原住民學校還有南投仁愛國中。
歡迎需要幫助及想要出力的你,與我們聯絡!
鹿樂平台 電話:02-29393091 分機 65752 E-mail:i-chu@nccu.edu.tw

文章標籤

  • 看見台灣的眼睛

    看見台灣的眼睛

    你了解,為什麼原住民朋友可享有各項社會福利嗎?你訝異,台灣的阿美族和紐西蘭的毛利人,竟然是血脈相傳的親戚!你知道,台灣很可能是全世界四億南島民族的文化起源,小小台灣竟有多達 26 族原住民族,現仍有將近 20 種語言被使用!......正如同「mata」一詞在全球,從台灣到馬來西亞,從夏威夷到復活島,都是「眼睛」的意思,《Mata‧Taiwan》期許成為世界認識台灣南島文化的眼睛,讓世界看到台灣原住民文化的美!官網:Mata‧Taiwan/粉絲團:什麼,你也愛台灣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