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整理/林冠吟
印度發明家Narayan Peesapaty 為了減少塑膠餐具,在一次性使用後便遭丟棄而汙染環境,2010年在印度中部的海德拉巴創立Bakey’s ,用小米、米飯和麵粉等天然食材做成各種湯匙、筷子,讓人用餐完後,可以把餐具一同吃下肚,還有原味、甜味、辣味3種口味可以選擇。
這個發明來自於10年前,Narayan在 ICRISAT擔任研究員時,發現了印度的水資源日漸缺乏,和稻米生產過剩的關聯。
他在接受NDTV和Yourstory採訪時表示,在做地下水研究時,發現大部分的天然井都逐漸枯竭,而越來越多的高梁被需水量更大的稻米所取代。一公斤的稻米需要5000公升的水來灌溉,一噸的米就需要500萬公升的水,然而諷刺的是,在印度食用米飯的人口並未增加,且每年都有數千噸稻米在倉庫存放到壞掉。
因此他理解到,解決地下水枯竭的方法,便是創造抗旱作物的市場,例如他在設計湯匙時所用的材料之一,高粱。
The Better India報導,Bakey’s 推出的餐具,可以保存三年,而且不含防腐劑,若不想食用,放在土裡約4、5天就會自行分解。這套可食用的餐具,不僅不會汙染環境,價格也十分親民。
Narayan在接受Deccan Chronicle訪問時說道:「我知道我的主要競爭者是便宜的塑膠湯匙。我的湯匙每個是2盧比(約台幣1元),然而我正在嘗試降低價格到1.5盧比,甚至1盧比。如果需求增加,價格就能下降更多。我很期待未來在小餐館和鐵路餐廳中,都能以我們的產品取代掉塑膠餐具。」
台灣醒報整理, 目前印度已經有超過1千5百萬人開始使用可食用餐具來取代塑膠餐具。除了湯匙和筷子,Narayan說,他的目標是擴展到刀叉、杯子、碗盤及更多的免洗餐具,開創一種全新的飲食風潮。
印度有米製的湯匙 台灣也有稻殼筷
台灣人出外飲食常使用竹製的免洗筷,但為了賣相佳,常被添加漂白水,發明者黃明星經過長時間的實驗,將稻穀剩餘物再生利用,做成稻殼筷。並堅持層層把關,確保無農藥殘留,目前不少餐廳業者跟進,例如桃園市八德區的興仁夜市,自去年八月開始,全面禁用竹筷子,改用鐵筷或稻殼筷。
核稿編輯:金靖恩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嗎?社企流希望帶給你更好的內容,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馬上支持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