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陸穀人家Photo Credit: 陸穀人家
生命力新聞/徐浩一、湯義濂
由於消費者飲食習慣改變,導致台灣普遍稻米銷量減少,許多農家被迫轉型。但桃園農民蘇柏嘉並沒有放棄,反而成立品牌「陸穀人家」,主打新品種稻米桃園三號;此外,為了發展穆斯林市場,更是取得清真認證,使自己稻米能夠合乎清真認證標準,同時也積極參加國內外食品展,期許自家稻米能夠得到更好的銷路。

因為環境所逼迫 傳統稻田不得不轉型

位於桃園市新屋區的陸穀人家,是由蘇柏嘉一家人與當地農民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共同打拼出來的結果,然而最一開始並不是這個樣子的。
起初是由蘇柏嘉的父親蘇順基在新屋經營碾米廠,除了碾米廠之外,蘇順基也親自下田耕種,蘇柏嘉便跟著父親一起進入農業生產的領域。
蘇順基在經營碾米廠期間選擇與當地農民合作,久而久之便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建立產銷履歷,並與當地農民一同組成「新屋區稻米產銷班第八班」,逐漸發展成在桃園地區規模最大的稻米產銷班,之後更是成立「陸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展稻米事業,蘇柏嘉現在就是擔任陸穀實業的業務經理。
(蘇柏嘉隨著父親蘇順基一起進入農業生產事業。 攝影:湯義濂)
(蘇柏嘉隨著父親蘇順基一起進入農業生產事業。 攝影:湯義濂
然而面對時代的變遷,台灣有許多傳統產業面臨生存危機,陸穀也是如此。
自從 2002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台灣開始開放國外稻米進口,一年從國外進口的稻米量將近 4 萬 4 千公噸,國外的稻米又因成本關係與國內稻米相比下來便宜許多,因此有許多消費者會基於價格因素,而去選擇國外進口稻米,導致台灣本土米銷量減少,農民損失慘重。
再加上近年來國內消費者的飲食習慣改變,以往也許一天要吃上好幾碗的白米飯,現在麵粉類、速食類食物增加,消費者的生活型態從之前餐餐在家煮,轉變成現在餐餐外食,種種因素無形之中都降低了消費者對於台灣傳統稻米的依賴。
在這樣種種社會變遷下,蘇柏嘉與產銷班農民開始思考應變之道,若要與國外進口稻米比價格,是不可能贏的;若要使消費者只吃稻米而不吃其他主食,那也是不可能的。唯一的方法,只有加強自家稻米的競爭力,才能讓自家稻米生存下去。
傳統稻米生產的市場定位以高產量為主,並不會太重視稻米口感、香氣等,但在社會變遷的影響下,高產量的市場定位轉變成口感佳、香氣足的精緻稻米,產銷班也從原本種植的台梗四號、台農七十一號,改種植較受市場歡迎的桃園三號。
蘇柏嘉表示,桃園三號的白米本身帶有芋頭香味,色澤也較晶瑩剔透,米粒形狀也較大顆。
桃園三號是桃園農業改良場培育 10 多年才成功的新品種,是台梗四號與台梗二號雜交出來的成果,生產期較短,約 100 天到 110 天即可收成,屬於高技術門檻的高價值稻米。
於是,產銷班向農改場申請技術轉移,儘管有了農改場的技術指導,產銷班農民還是花了幾年的時間嘗試種植。嘗試期間收成十分不佳、種植成本也非常高,但最終還是在經驗的累積之下,成功將桃園三號種植出來。
嘗試過程中,產銷班發現肥料的氮素多寡是種植桃園三號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若是氮素過高,會使稻米的芋頭香氣減少,香味也不耐存放,也使稻米容易桔梗過多,重量變重,風一吹就輕易倒下,因此合理化施肥便是產銷班農民所要做的,不僅可以減少無謂的肥料浪費,更可以保存白米的芋香。

陸穀人家的主打商品:新屋芋香米

有了逐漸穩定的產量之後,緊接著就是要發展產品的通路,將自家的稻米行銷出去。
「一直在想如何行銷稻米,所以才會創立這個品牌。」蘇柏嘉表示,自己開始思考該如何行銷桃園三號,因此才會將其註冊為「新屋芋香米」,並且為了吸引消費者目光、符合現代都市人稻米越吃越少的生活型態,決定將米以精緻的小禮盒作包裝,不僅包裝精美,白米品質也十分優良。
以最為熱銷的「喜米」為例,喜米就是運用包裝手法而成功行銷的一個優良案例,其實就是把結婚時所送喜餅中的大餅改成白米,放在禮盒中銷售,既可避免也許少數人不喜歡吃喜餅的窘境,更具備實用性與濃濃的喜氣,因此喜米的銷售量一直都有穩定在成長。
後來,產銷班更是成立「陸穀人家」品牌,以陸穀人家來行銷新屋芋香米,不斷推出各種不同類型的白米商品,如喜米、新屋芋香糙米、芋香米粒冰淇淋等,且每項農產品都有申請相關產銷履歷驗證,使消費者可以輕易了解該農產品生產歷程等資訊。
(以全新包裝所呈現的新屋芋香米。攝影:徐浩一)
(以全新包裝所呈現的新屋芋香米。攝影:徐浩一

得到清真認證 多方面拓展市場

有了優良的產品和品牌後,下一步就是要拓展自己的銷售管道。這也是蘇柏嘉最擔心的一點,就算有再好的產品,沒有銷路一樣沒辦法將產品賣出去。
除了在國內販售,蘇柏嘉每年都積極參加國內外的食品展,透過外貿協會與國外當地廠商洽談,其中最特別的是:為了打開穆斯林族群市場,蘇柏嘉更讓自己的商品得到「清真認證」。
清真認證,也叫做伊斯蘭認證或伊斯蘭清真認證,是指所有生產食品的原料、過程都必須合乎在清真認證的規範下,在台灣則是由財團法人台灣清真產業品質保證協會負責管理,「就是不要跟任何豬扯上關係,」蘇柏嘉說:「連皮毛、鬃毛刷等在生產過程中都不行。」
蘇柏嘉表示,其實要合乎清真認證不難,協會會派人到現場來看東西來源、原料產地、生產過程等,是否有符合作業標準,有點類似 ISO 食品安全衛生認證的機制,自家的所有農產品都算在認證內,多一個認證就可以多一個銷售管道。
然而,蘇柏嘉也坦言,自己的產品是還處於與國外市場磨合的階段,期待自家農產品不僅可以在國內市場繼續得到亮眼成績,更要努力拓展國外的市場,迎合不同的市場需求,為台灣農業找出路。

未來的轉型之路? 仍是困難重重

除了成本過高、銷路不夠這兩個問題之外,消費者無法接受新產品也是蘇柏嘉要去面對的難題。
傳統商品要能成功跳脫傳統,也要看消費者能不能接受。蘇柏嘉說,公司有推出一個叫做「米金」的創意新產品,以米金代替拜拜用的金紙,把米的包裝印成圖案變成金紙,本來的立意是因為米金既不用火燒又還可以做環保,但是就是老一輩的消費者不太能接受這樣前衛的觀點,因此銷量一直都不是很好。
(米金因為設計前衛,難以得到消費者喜愛。攝影:徐浩一)
(米金因為設計前衛,難以得到消費者喜愛。攝影:徐浩一
另外,當國內消費者提到台灣的好米時,往往腦中浮現的就是花東米。蘇柏嘉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未來消費者在想到稻米時,能不再只有想到花東米,而是讓大家都知道北部米也是不會輸給東部米的。

採訪側記

其實在採訪前,腦海中早已建構出一個傳統農家的模樣。然而實際到訪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個樣子,映入眼簾的是幾片荒蕪且水汪汪的農田,與幾座碩大的廠房和農倉,最後自己才發現原來是季節不對,根本還沒到稻米種植期;而受訪者也不是像我設想的是一位農夫,反而是一位在辦公室裡的企業家。又由於是第一次採訪,心中非常緊張,實在是難以從容面對,好在受訪者十分和善,分享許多事情給我們,才稍微舒緩自己當時繁亂的情緒。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陸穀人家 清真認證的新屋米香
社企流 iLab 提供創業家從 0 到 100 的無縫支持,助你用商業啟動社會影響力 ! >> 第三屆 iLab 育成計畫強力徵件中,更多資訊請上 iLab 官網

文章標籤

  •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