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堯泰X黃宸謙對談:創客與創客推手應「魚幫水、水幫魚」,共同活絡創客生態系
近年來創客風潮吹入臺灣,不僅青年世代參與了這場自造革命,連政府也投入資源,開辦創客基地,並從中小學開始提倡創客教育,本文將探討創客與創客推手如何攜手合作,共創活絡的創客生態系。
文:社企流
在一個涼爽的午後,步入位於圓山的花博園區,這裡不只有綠意,更是臺灣知名自造空間「Fablab Taipei」的新落腳處。Fablab Taipei 創辦人洪堯泰與進駐團隊代表黃宸謙,在這裡暢談對於臺灣創客生態系的觀察。
自 2013 年開辦自造空間 Fablab Taipei 的洪堯泰(以下簡稱洪),是臺灣創客風潮的先驅者,他相信集體智慧可以加速創意的實踐,因此多年來致力於為創客提供關鍵資源,包括硬體設備、社群串聯、人脈媒合等資源。除此之外,洪堯泰更積極將 Fablab Taipei 推向國際,使臺灣人才能與國際交流。在全球目前 1200 多家 Fablab 當中,Fablab Taipei 為經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Fab Foundation 認證的「超級節點」(Supernode),而獲此認證的 Fablab 全亞洲目前僅有 4 間。
於 2015 年創辦「心展物聯網」的黃宸謙(以下簡稱黃),則盼望透過科技工具,解決 NGO、NPO 和政治團體的現金捐款難以透明化的問題。因此黃宸謙開發一款「智慧型募款箱」,捐款者投入現金後,隨即能獲得附加 QR code 的收據,捐款者掃描後即可得知金流去向,最後,捐款明細更會全部上傳至雲端,讓整套捐款流程更加公開透明。心展物聯網於 2017 年開始進駐 Fablab Taipei。

成為創客的初衷:只是想做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

洪:我在美國念書和工作 10 年之後回來臺灣,想要創業卻不知道該創什麼業,於是從過去的經驗出發,思考這輩子做什麼事情感到最有意義、最快樂。我想到之前念南加州建築學院(Southern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時,曾管理過學校的木工廠,幫助大家把自己的作品完成,帶給我很多樂趣和成就感,因此想要做類似的事情。
當時 Makerspace(自造空間)在國外算是很新的風潮,可是臺灣相似的組織卻不多,因此想要引進。而在各式各樣不同的 Makerspace 品牌中,例如 Hackerspace、Fablab 之中,我選擇 Fablab 是因為它非常注重國際的交流合作,可稱之為跨國性的社會運動串聯。
目前全世界約有 1300 間 Fablab,遍布於 70 多個國家,這個國際社群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年度大會,現在甚至還能隨時在視訊會議上看到各國的創客,和彼此聊天,或是交流最近正在做的作品。
Fablab 的精神,正是強調將眾人的智慧結合在一起,依靠知識和經驗分享,加速科技的進步,我們可說是匯集全世界的創意。
除此之外,Fablab 還盼望透過數位製造,讓所有的國家都可以在地取材、在地製造,這件事對生產方式會造成很大的改變。舉例來說,若是想要做一隻原子筆,(傳統工廠)必須要開模,再大量製造;但是數位製造就能夠做出少量、客製化的商品,可以只做出一隻完全符合我手型的原子筆。
客製化的好處是,所有產品都是先有需求才生產,而不是像現今的工業生產,先預設市場反應決定生產數量,若產品賣不掉只能降價行銷,造成更多的地球汙染。
黃:其實一開始創業時,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創客,只是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2014 年時,我是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的成員之一,當時部門所處的位置正好在大門口,常常有民眾來捐款,我就必須要跑到二樓財會室拿收據,一來一往很耗時,後續的收據整合也十分麻煩,因此開始思考能不能以更聰明的方法解決。
我打造了一台智慧型募款箱,讓現金捐款從被動變成主動,它是個有趣的機器,讓人在捐款時能夠多想一秒該社福團體正在做什麼、捐出的錢可能會被用在什麼用途,並會在收到現金捐款後吐出收據。

整合硬體和軟體,Fablab Taipei 提供創客跨領域的資源

黃:以硬體空間來說,Fablab Taipei 有雷射切割機等多種機器,平常若要自己尋找可使用機器的地方是非常麻煩的,這裡就把機器整理得很好。此外,我以前待的工作室空間很小,在這邊就能夠一張桌子做電銲、一張桌子做別的事,不用一直整理桌面,效率加快很多。
以軟體來說,Fablab Taipei 有一些跨領域的資源,洪堯泰有時也會幫忙轉介適合的客戶。
洪:(除了轉介客戶之外)也有可能促進異業結合,因為 Fablab Taipei 的社群早期有很多設計師,以及 3D 列印領域的人。
不過並非每一位來找我的創客,我都幫得上忙。有些人會請我幫忙介紹案子,但是我並不知道他的能力足不足夠,有時候雙方也會因為時間或價格因素喬不攏。其實合作成功的案例,都是巧合成分居多,就像黃宸謙需要空間,我剛好可以提供空間,因此我們才有持續保持合作的可能。

魚幫水、水幫魚,創客與創客推手應相輔相成

黃:合作這件事其實很動態,情況常常是剛好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我認為兩者最佳的合作方式,就是大家把各自的事情做好,(經營自造空間者)只要把想像中應該要有的場地經營出來,自然就會有適合的人走進來,不適合的人就會離開。
洪:自己想做什麼事,就應該要自己想辦法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如此一來合作的雙方就是魚幫水、水幫魚的關係。
對我來說,創客社群是自然發生的,像是一個有機體。其實只要是人組成的單位,成員都會來來去去,符合這裡文化、喜歡這裡資源的人就會留下來。以國家和移民來舉例,今天如果大家都認為這個國家活不下去,自然就會移民到另一個國家,因為生命都會自己找到出路。

創客精神,是不滿意現狀、持續創新的生活態度

洪:創客一直都是小眾市場,很難成為主流,這是由一群不滿意現狀、並企盼自己努力去改變現狀的人們所組成的群體。如果你對物質生活已經很滿意,就不會謀求改變。
未來創客精神普及化一定會發生,舉例來說,在農業機具發展之前,所有人都是農夫,但當工具進步後,許多人力的工作便被(機器)取代,而在這樣的轉換過程之下,人類一定要有創客精神才能活下來。再把時間拉到現在來看,目前 AI 人工智慧很進步,以後現有的文書、銀行等行政工作,很可能都會消失,那這些員工的出路該怎麼辦?這就要自己去想辦法。
黃:我認為創客運動從來沒有死過,因為在工廠裡面,每個人都是創客,每個科技研發部門也是創客,重點在於創客精神有沒有被普及。舉例來說,假設你今天想要一件衣服,你會選擇去店裡面買,還是自己做一件?當你想要自己做,就符合創客精神。

創客將持續推動世界改變

黃:心展物聯網今年(2018 年)將會持續開發創新的產品,目前正在籌劃一款線上的捐款工具,讓各個社福團體能透過 Line 之中的聊天機器人自動完成捐款手續,還能線上開收據給捐款者。未來我希望每一個人在捐款時,都能不被感情推著走,而是可以多想一秒,讓資源更有效地被利用。
洪:而 Fablab Taipei 的目標,一直都是希望建立一個活躍的創客社群,透過讓不同領域的佼佼者聚在一起,激發出更多不一樣的火花,未來也希望這個社群的組成能更加多元和平衡。
對我來說,創客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個過程。當你在實踐點子的過程中,如何面對發現的問題,並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術,最後把產品做出來,這就是一種創客的態度。我認為創客總是會不斷地願意去嘗試不同可能,進而改變世界、改變未來。

文章標籤

  • 創客時代 · 自造臺灣的未來

    創客時代 · 自造臺灣的未來

    2012年,趨勢大師安德森(Chris Anderson)曾在《自造者時代》一書中表示:「自造者將掀起第三次工業革命,改變世界。」如今全球自造運動已經跨入 4.0 時代,臺灣的創客熱潮也正風起雲湧,創客們將引領臺灣走向什麼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