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繆葶
你知道公平貿易(Fair Trade)與道德貿易(Ethical Trade)兩者間的差異嗎?其實它們雖然有著不同的起源,卻有著共同的目標:讓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興起的國際貿易,能夠對開發中國家以及第三世界人民更加友善。本篇簡單整理出公平貿易與道德消費的發展過程,以及兩者間的不同之處。
公平貿易(Fair Trade)
公平貿易起源於1980年代,迄今已有25年歷史,為了保護被低廉國際市場價格壓迫的生產者-多數為種植咖啡、可可、棉花等作物的農民-而誕生。「建立於貿易夥伴關係之上,強調對話、透明以及尊重,保證生產者獲得公平價格,藉以促進永續發展」乃為公平貿易核心。
在公平貿易風氣漸起之後,標記著公平貿易標示(國際公平貿易組織WFTO、公平貿易認證組織FLO)的產品提醒著大眾那些在傳統貿易中,受到低廉價格以及不公平對待的生產者們,在公平貿易制度下,除了可以獲得公平的交易價格之外,也鼓勵使用有機栽種,以天然的耕種方式友善土地,而生產者合作社也能獲得一筆社會發展基金,以改善當地教育及水資源等相關問題。
「公平貿易認證組織(FLO)」主要係為「材料」認證,除了廣為人知的咖啡、香蕉之外,鮮花、蜂蜜甚至像是運動用品、黃金等,都是FLO所認證的範圍;而」國際公平貿易組織(WFTO)」則是進行「組織」認證,舉凡生產者、進口商、零售商等在產銷鏈中參與的組織單位,均屬於WFTO的認證範疇。
道德貿易(Ethical Trade)
於1990年代正式興起的道德貿易一詞,緣起於全球化世代來臨,生產線遍布全球,在已開發國家多數廠商削價競爭之下,位於開發中國家的工廠往往藉由降低工人薪資來維持自身的競爭力,而工人卻只能被壓榨;此外,在不少國家中,保障勞工的法律體系並不完整,有愈來愈多製造成衣、鞋子、食物以及各類民生用品的工人們所處的嚴苛工作環境,陸續經由媒體以及相關人士的揭露而曝光。
作為道德貿易供應商,須具備9個條件:包含尊重勞工基本人權、保障工作環境安全、基本工資福利以及能夠組織工會等相關大項,主要概念為品牌及零售商應為改善生產線以及提供工人安全的工作環境負起相關責任。
然而在現代龐大供需體系之下,全球化的工廠,其中所含括的勞工問題是複雜且難以就單一標準來解決的,例如童工問題。雖然「禁止童工進入工廠工作」的本意良善,但要如何兼顧這些童工的家庭經濟需求,以及其他可能衍生的問題,都值得道德貿易提倡者深思並找出因地制宜的解決之道。
相異列表比一比
公平貿易(Fair Trade)
道德貿易(Ethical Trade)
專注於幫助開發中國家農民,使他們能夠自立、改善生活。
專注於保障生產線勞工的人權。
主要適用於「作物與商品」,而非公司體系。
著重於「企業端」(如品牌、零售商、與供應商)是否保障並尊重勞工的權力。
公平貿易是在肯定倫理消費的前提上,尋求能為第三世界帶來正向幫助的做法。
道德貿易是建立於倫理上的貿易關係,傾向降低經由貿易所造成的傷害。
公平貿易標示(國際公平貿易組織WFTO、公平貿易認證組織FLO)已被消費者廣泛認知。
著重於鼓勵企業端遵循道德貿易規範,並無相關認證標籤。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