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網/記者王海艷(2013年7月12日)
電子商務、社交網站、社會化媒體、社會企業等新興商業模式繁榮,不僅意味著企業經營方式和邏輯正在發生著根本性變化,而且為應對社會轉型、創造商業機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日前,南開大學創業管理研究中心主辦“全球化背景下的創業研究:理論和實證進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全球200餘位專家學者論道中國的創業和創新問題。
哈佛大學的C hristopher Marquis(孟睿思)教授接受南都記者專訪。他認為,社會創業不能空喊口號,可從三重底線(社會、環境和經濟)來挖掘生意,落到實處。
從“買一捐一”模式看“社會創業”
南都:什麼是社會創業,和一般商業創業有什麼區別?
孟睿思: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社會創業以社會使命為核心,同時也向社會提供服務或者產品。而商業創業以提供新產品、服務為核心,以創造商業價值。一般來講,社會創業創始人有很強的社會使命感和承諾。比如美國有一家眼鏡企業叫Warby Parker,美國眼鏡此前很昂貴,Warby Parker通過繞過傳統廠家供貨渠道以及網絡銷售的方式,以極低的價格打破市場壟斷。同時,Warby P arker採取了“買一捐一”的模式,每銷售一副眼鏡,就有一副捐贈給有需要的人。這種社會創新模式目前在美國很流行。
中國也有這樣的企業。比如在長沙的遠大集團,也是我研究過的案例。這家企業的創始人非常推崇環保問題,有很強的社會使命感,這也導致他們的產品都是以環境保護為核心,比如綠色空調。創始人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南都: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中外創業者是否有區別?
孟睿思:在美國,很多二三十歲的青年對於社會環境問題很關注。過去這些問題主要由非營利組織解決,現在青年人他們看到這裡面有商業機會,也更為關註三重底線(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問題。在中國,這樣的情況還不是很多,大家的確非常關心環境、食品安全等問題,這些從微博、新聞等都能反映。但是,中國的青年人還沒有將這種關心付諸行動,較少地圍繞自己關心的問題去做一些事情,包括創業。
南都:你認為國內針對社會領域創業機會的關注和利用程度不足,能更多介紹一下麼?
孟睿思:如果你問某個人關注哪些社會問題,他可能會說,食品安全、空氣或者水污染等等。其實這裡面就包含了很多機會。中國政府也會以各種措施做出指引,告訴人們什麼是重要的,這些都是有創業機會的。
北京有一家公司叫青雲創投,他們做投資決策的時候關註三重底線的問題,這和別的投資公司有明顯不同。他們當然關注產品的創新性,但創始人也非常關注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比如他們投資的一項就是廚房垃圾的回收處理。從數量上看,中國的家庭垃圾大概是美國的10倍。青雲創投投資的那家公司就是用生物技術去處理回收家庭廚房垃圾,他們得到了風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創新的技術去解決環境問題。此外,這也是政府關注的問題,企業創業也可以幫助政府解決一些問題。
讓創業企業告別生存難題
南都:中國企業也非常關注社會責任,但是創業企業首先面臨的問題是生存。
孟睿思:是的,大家都很關注食品安全,關注孩子和家人的安全,讓關心轉化為行動和創業動力,有很多現實的製約,這是時間問題。
南都:你提到中國的小貸公司和微型金融可以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請介紹一下。
孟睿思:在美國,企業獲得貸款相對容易。在中國,銀行體系則傾向於國企和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很難獲得初始資本,那麼微型貸款就很重要。中國有一家公司叫宜信,他們給了很多創業企業貸款和幫助,這種模式的發展對於中國克服中等收入陷阱都很有幫助。
我個人對中國政府的建議是,給中小企業更多支持,這非常關鍵。為什麼浙江等地地下錢莊會存在?銀行體係對小企業缺乏支持,這給了地下錢莊存在的空間。
南都:中國企業“走出去”希望更好地融入當地,不過有一些負面聲音存在,你對於中國企業在海外運營有什麼建議?
孟睿思: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小部分美國人對於中國企業的成長和中國的崛起有抵觸和極端評價,這種負面情緒多是個別政客別有用心的產物,我個人對此並不贊同。在這方面中國政府可以做一些事情,更多地幫助企業在海外推行社會責任,幫助消除當地人民敵對情緒。
[觀點]
現在青年人他們看到這裡面有商業機會,也更為關註三重底線(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問題。
用創新技術去解決環境問題,這也是政府關注的,企業創業也可幫助政府解決一些問題。
政府可以更多地幫助企業在海外推行社會責任,幫助消除當地人民敵對情緒。
全文轉載自南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