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年會演講紀錄:林依瑩Q&A
文:呂家睿/圖:鍾敏豪
同樣也是阿嬤帶大的孩子,主持人許毓仁聽完演講後,內心有著極大的感觸。
許:在幫助了那麼多長輩,有時甚至陪他們走完最後一段旅程的經驗中,你不斷提到了『最後一刻』的重要。而在你的最後一刻,會想要什麼樣的夢想?」
「曾經想要像家族裡的親戚一樣,生四個小孩,但現在只完成一半。而覺得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不管是開心的、傷心的都一起走過。」
「去到北歐,不管挪威、芬蘭、丹麥這些社福做得多好的國家,去問那邊獨居的爺爺奶奶,最開心的永遠是子女的探望、陪伴。我想親情的維繫,不管在哪個國家、哪個社會都是一樣重要的。」
許:以社會企業概念出發,著眼於經營公益如何兼顧商業與經營的永續性?
「台灣現在有個現象,多數公益團體依賴政府補助,忙於接政府案子。但政策改變緩慢,常常無法符合民眾需要。這樣脈絡下,公益團體往往只忙於接案,讓組織生存,而無法真正地去幫助人。」
「公益團體的資源來源很重要,如果單靠政府、企業補助,只能活在不穩定的框架下。還記得08年做了50分鐘的《不老騎士》DVD後,在去香港宣傳時,就帶了10片去賣。當時雖然是試水溫,但覺得好的東西如果透過社企推動,是能夠讓組織的使命源源不絕。而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發展健全的營運模式,而非單純的公益推廣。」
許:老爺爺、老奶奶在離開世界前,最想完成的三件事是什麼?
「通常問老人有沒有夢想,他們總是會說『都這麼老,不必問了』,在細問後他們會說『身體健康、子孫平安』,但這些都不是我們要的。」
「我們認為老人們都一定有他的夢想。像是高雄有個小兒麻痺的奶奶,說過希望在往生後,能放一雙高跟鞋在棺材,在去年我們真的去訂製一雙鮮紅色的高跟鞋給她。其實長輩們心裡有很多夢想,但是需要花功夫挖出來。此外,有時候長輩講了會不知道如何圓夢。像是彰化有個奶奶,曾夢想著當國光號的客運小姐、也想搭高鐵,最後我們把兩個夢想串起來,讓奶奶在高鐵上當售貨小姐,因為奶奶親切的態度,在一節車廂內,奶奶推車裡的東西,就全部賣光。」
「在稀鬆平常的談話中,如何挖掘起老人家的需要,這就是很重要的人本專業。」
許:社會企業的模式是否對於非營利組織造成威脅?
「認為威脅一定有,但其實非營利組織的威脅來自四面八方,如果過於依賴政府,反而政府會是很大威脅。其實組織應該思考的是自身的永續經營,有時沒有威脅反倒會讓組織不思進步,停滯不前。相信在將來,新的一代公益經營者,也會找出使命跟永續平衡的路。」
許:關於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推行時間銀行(Time Bank)的進展,以及不老戰士與國防部合作的過程?
「時間銀行其實是我研究所論文的題目,弘道雖然一直有在做,但我認為會是一個不成功的案例。原因在於,國內志工的風氣沒有很成熟,還是有種志工是在幫助弱勢的心態,其實我們將來想做的,是推廣社會互助的心態,讓大家都願意幫大家。而且也加上目前我們沒有一套好的行政機制負責時間銀行的營運,這也是另一個會被認為失敗的原因。」
「與國防部的合作,其實是因為有個志工以前是司令官。但真正的契機是這個活動的可貴跟感人。軍方的長官們會說,看到老人們驕傲的穿起軍服,回憶以前當兵的歲月,會讓年輕的他們感受到身為軍官的光榮。因此,一個活動的成功,不在於有沒有人幫你牽線,而是它的本質跟精神。」
許:看見了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推動這麼有意義的工作,該如何參與?
「我們其實一直都在徵人,北中南的都有職缺。而其實我們也有很多能幫助老人的方案還沒推行,或許可以成為潛在的社企創業機會,我們也很願意分享這些點子,給想要創業的人們。」

文章標籤

  • 社企流一週年回顧專欄

    社企流一週年回顧專欄

    此專欄收錄社企流2013年2月3日一週年活動「From Idea to Action-五百個種子對世界的想像」講者專訪與活動報導文章,以及精選2012年網站文章而成的「一週年特刊」,讓無論從哪個時間點開始關注社企流的讀者,都能透過此刊物輕鬆地溫故知新、鑑往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