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平常看不見的自己-黑暗對話社會企業
文:黃仲豪、林以涵
想像你暫時失去視覺能力,在視障培訓師的引導下,強迫自己慢下步調去體驗各種活動,從中省視自己的核心價值,透過與黑暗的對話,你將學習信任、釋放自己。2011年,台灣最大視障社福機構愛盲基金會,取得授權成立「黑暗對話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北DiD),由謝邦俊醫師(Ben)擔任董事長。本月的YK專欄與Ben對話,帶你更了解DiD的經營之道。
問:DiD身為一家社會企業,在社會價值和企業經營這兩方面,有什麼樣的創新?
答:社會企業有理想與現實兩面,如同手心和手背般無法切割。我們找到想解決的社會問題(手心)後,也必須找到可以持續運作的商業模式(手背)是什麼,包含獲利的來源、形式、比例等,才能夠支撐手心那面理想。這個社會對於視障者是沒有那麼關切的,我們在路上看到視障者,惻隱之心會讓自己關懷、協助他一下,但絕對不會連結到「說不定有一天自己也會變成這樣子」的想法。明眼人對於周邊情報的蒐集,眼睛占了70%,這也是為什麼視障者擁有很少數的工作機會與就業平台。
建立DiD這個社會企業,消極目的是為視障者創立新的職種、提供新的就業機會,目前全球DiD培育的視障培訓師高於6000人,這已經超過台灣視障工作者的總數。積極目的是彰顯每一個人、每一個資源,都有其正面效益。我們不是讓所有人去幫助視障者,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讓正常人暫時失能,去體會眼睛看不見是怎麼一回事,在黑暗中帶領、幫助參加者的是視障者,證明他們仍有正面的作用,他們的陽光、積極、活在當下,也讓明眼人學習珍惜身邊現有的一切。DiD不是去改變某個人,而是改變這個環境。
問:當初選擇取得DiD授權的考量為何?台北DiD與其他國家的機構又有何與眾不同之處?
答:Dialogue Social Enterprise(DSE)1988年創立於德國,至今全球常設機構有32個,其中直營的只有個位數。在所有全球DiD裡面,台北DiD是唯一一個由視障相關組織出面成立的,比起其他的DiD系統,我們對視障的了解最深,對視障資源的掌握也最多,不會讓既有支持視障朋友的組織把DiD當作是資源競爭者。其實愛盲基金會本身的資源就可以提供類似服務,不過基於以下三點考量,仍決定付費取得DSE授權。
第一,視障者一般被認為是弱勢中的弱勢,所謂的弱勢是一種「自認不如人」的心理狀態。透過DiD這個國際認同的品牌來經營工作坊,能助長、增加視障者的自信,會比愛盲基金會自立門戶做本土山寨版DiD來得好。第二,DSE經營了二十幾年,對於「把視障資源當作是一種商業模式來經營」有許多經驗和模式可以供我們參考、學習。第三, DiD能讓參與其中的視障朋友培養國際觀,例如當我們踏出台灣到香港參加DiD年會,與來自22個國家的各色人種交流,我們的視障培訓師會感受到自己的重要、覺得自己的經驗也可以被其他人採納,是很大的鼓舞。
DSE在組織精神和運作規則上有基本要求,但也開放很大的空間讓各地機構自主開發產品服務。例如以色列特拉維夫的DiD就開發出讓人耳目一新的「黑暗婚禮」,吸引到以色列電視台的採訪。台北DiD至今也開發出除了工作坊外的服務,例如結合音樂和對口相聲的「黑暗樂劇場」、「黑暗品酒會」、「黑暗生日party」等,都讓參加者很感動,反應很好。這些成功經驗對DSE系統也是種反饋,在每次年會都受到其他國家許多肯定,如果我們是關在台北自己做,就不會有這種國際交流。
問:台北DiD的產品定位、為客戶創造的價值,以及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為何?
答:DiD一開始只專心做工作坊這項服務,工作坊沒做成功之前,其他的我們都不碰觸。因為工作坊的投入金額最少,計算模式卻最明確,一堂課三個小時有標準收費,培訓師資、場地租借與佈置、教具等各成本項目也很清楚。DiD對於自己工作坊在「顧問課程」這個市場中的定位與利基點也很清楚。第一,DiD工作坊只做「挖掘」的動作,不做「清理」的動作,也就是我們只帶領參加者去碰觸問題,但不去處理解決問題的方案。第二,挖掘的問題也分為專業技術面或本質面。我們的人員不是技術者,所以DiD碰觸的是屬於本質上的問題,讓所有參加DiD工作坊的人一起去挖掘,我們提供一個氛圍、場域或情緒,讓所有人進入當中,彼此激盪、自我反饋、找出問題所在。
這樣的目標與市場定位下,消極面來講,DiD不會增加自己不需要的配備與成本;積極面來講,我們帶領參加者找出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的部分交由其他的專家承接,許多顧問公司樂於進行業務合作,將前段「發掘問題」的機會給DiD,我們少了競爭者、多了合作者,例如DiD現在就和台大、政大,輔大EMBA等組織合作企業培訓課程。
問:在經營上主要的困難和挑戰?
答:首先是成本控管。我們非常節省,只要能用DiD成員的腦力或勞力達到的任務就不外包。例如有一次在南港展覽館幫Yahoo辦活動,我們沒有找任何工人,同仁們在挑高的會場中爬上爬下黏燈座、貼黑紙遮掉餘光。公司營運初期,除了視障培訓師外,工作坊分享師都由公司成員不支薪擔任。DiD在2011一整年做了32場工作坊,其中許多是沒有收費的,2012年到六月底已經做了40場收費且按照公司開價的工作坊。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我們的時候,我們的產品服務很難收到應有的價格,成本控管讓我們拉長時間換取生存空間,沒有在去年就Game Over出局。
此外,人才的取得也是很大的挑戰。適合的領導人才必須要有企業經營的經驗,也認同社會企業的理念。公司成立初期資源少、人手不足,沒有辦法比照大公司的軍團打仗制度,很多事情必須要領導者捲起袖子親力親為,這樣的工作型態不是每位領導者都有辦法適應。我們很幸運地在今年春天找到一位很適合的總經理,他的執行力很強,也能把資源引進來,我確立公司的大方向後,他便會把執行面細節一一完成,DiD的業務也因此推展得更順利。
問:台北DiD的未來展望?
答:我們今年預計要做100場收費工作坊,此外還會開發新產品「黑暗餐廳」。這個概念之前有人做過但不成功,原因主要是找不到同時有餐飲與視障社福相關經驗的合適人選來經營,目前我們正在向外尋求合作的資源,希望能成功實現這個想法,讓更多人從在黑暗中用餐得到樂趣與學習。
社企流七週年論壇「社企十年:下一個十年,社會企業會消失嗎?」 早鳥隨票附贈社企流限量周邊,優惠倒數中! >>> 馬上搶票

文章標籤

  • 老園丁的綠園

    老園丁的綠園

    朱永光先生現為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負責基金管理及投資業務,擁有超過20年投資及科技產業經驗。早期即以Green House(綠園)分享生命樂章,實現對社會公益的的願景。2010年參與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一系列的工作坊,並於同年擔任該學會舉辦之「社會企業創業競賽」評審,提供相關企業輔導。現在持續與社企流合作擔任常駐作家,分享對社會企業開發,經由商業經營實踐公益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