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後,投資一個更好的世界
編譯:黃喬邦
編按:Geoff Mulgan,曾經在英國政府擔任要職,也曾是英國社會創新組織Young Foundation的執行長,目前為多國政府的政策及策略顧問及NESTA執行長,同時也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及墨爾本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本文將作者在TED的演說以第三人稱改寫。
 
 
Geoff Mulgan針對帶動經濟成長的資本主義提出反思,因為2008年的金融危機竟然凍結了所有經濟動能,期間甚至需要政府提供大量的金援讓整個系統勉強運作;以另外的角度來看,危機可能是強迫我們進步的動能,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確認「危機」並利用它帶來影響。

資本主義帶來的快樂?

崇尚資本主義以來,經濟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但並非所有事物都跟著變好,例如:憂鬱症比例增加,以美國人為例,缺乏傾訴心事之對象的比例,從原本的10%提高到25%,而且工作通勤的時間越長,對生活的滿足感(Life satisfaction)越低,這顯示出經濟的成長並不能自動轉換成心理層面的成長。

危機即為轉機

面對資本主義帶來的危機,許多人也開始嘗試改變,例如:把屋頂或是土地變成城市農場;越來越多人透過科技,將不同的資源集結在一起,許多分享的服務或組織紛紛出現,像時間銀行(編按:貢獻自己時間給其他人的服務)、平行貨幣等等,這說明了促進人們成長的不是只有利潤或金錢。     有些政府已經開始將資源投入綠色經濟,例如巴西聖保羅市長頒布「乾淨城市法」來禁止戶外刊登廣告、舊金山為電動車打造基礎建設等,而商場上也出現類似的改變。例如美國的醫療照護產業逐年擴張,其中又以老人及嬰幼兒的照護為主,而教育支出的比重也逐年攀升。環境服務、能源服務及其他綠能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漸漸改變傳統的經濟模式,不再只注重產品,反而更著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照護及影響。  
(圖:Geoff Mulgan 博士在TED Talk的演說。圖片來源

如何實現

在科學與科技領域,一直以來都會做系統性的實驗,也有相關資料可以參考對照,然而對社會學來說,卻不像科學一般有系統性的數據結果以供對照。社會議題的答案需要借由不斷實驗來找出創新的解方,而解方並非從理論得出,而是透過系統性的實驗精神,並透過與人接觸、和他人生活在一起、分享這個世界,來找出更好的社會解答。

資本主義的反思

資本主義發展至今,不能只專注於追求利潤,而是應該變得更社會化,參與更多的社會投資與社會關懷。企業的價值不再只是公司賣的產品,也應轉變為人與人關係的建立。資本主義並不是個能自給自足的系統,而是需要依賴其他系統、環境、家庭或是社群,每個族群都是互相影響的。人類的天性不只有自私,也有同理心;不只有競爭,也有關心;這個危機過後,我們可以選擇回到過去資本主義追求利潤的懷抱,或是向前看,開始反思我們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麼。
(圖:改變世界的關鍵字。圖片來源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文章標籤

  • 社企影音專區

    社企影音專區

    社企流「影片專區」為你收錄社會創新與創業的影音訊息,透過生動的影片讓你看見創意、實踐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