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 - 婆婆媽媽真偉大
要成為一位成功的社會企業家,除了勇敢做夢以外,更要培養對社會敏銳的觀察力與同理心。由街坊鄰居發起、合作甚至入股的社區企業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他們熟悉地方,知道什麼樣的服務方式最有效率;他們更了解服務的對象,知道什麼樣的需求最為迫切。而許多社區企業也在接受適當的人才培育與輔導下,最後成功轉型為永續經營的社會企業。位於屏東的「元氣館」與台中的「石岡傳統美食小鋪」,都是源起於一群熱心的地方人士,為了照顧弱勢孩童以及保存文化所設立的社區企業典範。
以下全文轉載自中國時報

我見我思-婆婆媽媽真偉大

2012-11-22 01:28 中國時報 【謝錦芳】
百貨周年慶期間,台北貴婦們出手闊綽,刷卡動輒千萬;遺憾的是,此刻屏東高樹鄉有五十多位小朋友即將沒早餐吃。這個消息日前經本報獨家報導之後,引發各界重視,許多熱心民眾詢問如何提供協助,反而政府單位感到訝異,甚至還質疑「怎麼可能沒早餐吃?」其實,官員們不必忙著反駁與卸責,只要親自到元氣館走一趟,真相就大白了。
元氣館的存在,顯示台灣許多偏鄉的隔代教養、貧富差距惡化問題,如果不是婆婆媽媽們這麼熱心,這些孩子下課後沒人照顧,甚至有一餐沒一餐,很可能學壞,形成新的社會問題。事實上,元氣館不僅活化了閒置蚊子館,更主動協助改善社會問題,官員感謝都來不及,怎還忍心說風涼話?
屏東之外,台中石岡也有一群熱心的婆婆媽媽,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成立「石岡傳統美食小鋪」,她們以合作社方式經營,推出許多客家傳統美食,並研發創新糕點如蜂巢蛋糕,由於美味又可口,生意超乎預期,為地方創造許多工作機會,也帶來了新商機。
石岡媽媽們希望透過美食讓大家認識客家精神,主動和當地小學合作,讓學童從美食認識客家文化,也將盈餘用於補助當地貧困學童的營養午餐與課輔費用。如此一來,「美食小鋪」變成在地文化的傳承者,也算是成功的社區企業。
社區企業在英國有悠久歷史。倫敦國王學院研究社會企業的黃西誼教授指出,英國許多社區企業是自發性的公司組織,由社區居民入股,扮演政府與民間之間的橋梁角色,許多社區重建計畫由社區企業進行,效率比政府高,也較能符合民意。以倫敦市中心一家成立卅年的柏丁頓社區企業為例,主要從事老人照護與手工藝品製作,社區民眾發揮互助合作精神,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
社區企業是社會企業的一種形式,不以營利為目的。黃西誼指出,英國許多企業登記為社會企業之後,政府提供相關輔導,包括經費與人才培育,民間企業也適時提供專業人才的培訓與支援。不過,在台灣,這樣的合作並不普遍。
以元氣館的例子來看,婆婆媽媽們熱心感人,但靠政府補助或各界捐款畢竟有限,也無法永續。如果政府或企業界能夠提供專業協助,例如輔導元氣館的媽媽們生產無毒蔬果賣到更好的價錢,建立新的營運模式,早日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成為一個真正可以永續的社會企業,反而比靠捐款維持運作更有意義。
發揮自己的最大值,人人都可以是改變社會的種子,一起讓心中的理想發芽茁壯。
2/3 From idea to action 500 個種子對世界的想像 一起發芽成長。
按此進活動網頁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