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江畔的空中花園
急速高度城市化上海市中,空氣污染、空間壅塞、生活壓力大等諸多難題,隨著棟棟高樓一同被築起。對於都市人而言,得以找到一片綠地享受片刻悠閒,甚為奢侈。然而,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浦東區,V-roof團隊透過自身景觀設計專業,充分利用空間,在屋頂栽植農作、花卉,在綠化了城市天空之餘,更增添了一分閑適與清新空氣。
以下全文轉載自新京報網

一個社會企業的屋頂種菜計

2012-09-17
如果有一片閒置的屋頂,你會拿來做什麼? 晾台? 養花?鋪草坪? 黃柯的回答是:種菜。

夢想:都市屋頂上的田園生活

黃柯和她的伙伴們有著多年的景觀設計行業背景,供職的公司是上海世博園區景觀設計總體顧問單位。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湧現出很多低碳、生態、可持續的理念和技術應用案例。 黃柯和夥伴們開始思考如何在世博會結束後切實運用和推廣這些技術,延續「Green city, Better Life」(綠色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政策的鼓勵也讓他們看到了這一產業的發展前景。 世博會之後,立體綠化的理念在上海得到了推廣。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上海計劃新增立體綠化150萬平方米,其中屋頂綠化100萬平方米,95%以上適宜屋頂綠化的新建公共建築都將進行屋頂綠化。
「利用屋頂空間種植蔬果,可有效降低太陽輻射、調節氣溫,使天台下方的房間冬暖夏涼;而且都市人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需要有地方呼吸新鮮空氣,仰望星空。空中菜園讓都市人可以不出郊外就體驗一把做農夫的感覺,享受種植和採摘的鄉野樂趣。」黃柯和夥伴們覺得,屋頂種菜既能實現都市田園生活與城鄉資源互動,優化都市閒置資源的開發利用,又有利於緩解食品安全、土地稀缺、空氣污染、生活壓力、交通擁堵等大城市通病。
於是,從2011年開始,這群東聯設計旗下的景觀設計師便組成了名為V-roof(空中菜園)的團隊,挑了浦東某棟住宅的天台,開始著手實現他們的綠色夢想。 一段時間後,周圍居民驚訝地發現,旁邊樓頂的天台上冒出了雞毛菜、空心菜、茼蒿之類的綠葉蔬菜,還有依牆而生的絲瓜、黃瓜,鬱鬱蔥蔥。

難題:屋頂荷載、農業技能與資金

雖然試驗期進展順利,但真要把項目推廣應用,黃柯和夥伴們還是遇到了不少困難:「首先是技術問題。不是所有的閒置屋頂都可以打造成天空菜園,主要是荷載問題,由於覆土需求(20厘米左右),在濕重情況下,對屋頂的荷載要求在150公斤/平方米以內。我們需要根據建築屋頂的技術性資料,比如結構圖紙來測算屋頂的承載力,是否可以滿足天空菜園的荷載要求。」
V-roof現在首推的是容器式的屋頂種植,投入明顯低於花園式的屋頂綠化。 容器用的椰磚用有機的椰殼碎粒做成,重量輕、纖維粗,透水性好,而且這種土壤比普通土壤更易清潔,即使是在私人住宅的屋頂上使用,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黃柯面臨的還有農業專業技能方面的困難:「我們團隊的成員比較年輕,很多人懷疑我們在農業方面的專業度。屋頂農業和傳統大地農業有很大的不同,國內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土壤(種植基質)的配置、追肥問題、病蟲害的防治、誰來養護等都需要解決。」為此,他們聘請了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農業技術顧問進行專業指導,團隊也會自我學習考察,並著力開發都市農業相關的供應商。
除此之外,和所有新創項目一樣,V-roof的實施也遭遇了資金問題,「前期的建設成本比較高,我們團隊除了從英國文化協會舉辦的『綠色生活』行動項目中獲勝得到3萬元種子基金外,又通過升級方案,獲得上海市科委的80萬元扶持資金。」
「現在,我們在上海建成的空中農場大概有1500平方米。」黃柯希望,未來上海的屋頂會是一個複合體,50%種菜,30%景觀,20%提供休閒服務,並結合雨水收集系統、太陽能利用設施等,讓更多人享受低碳生活。
■ 創業者名片
黃柯
圍圍農業發展副總經理,目前供職於東聯設計集團。 上海世博園區建設期間曾被公司派到世博局參與園區景觀設計和項目管理工作。 2011年成立圍圍農業發展,是擁有綠色夢想的創新型社會企業。 團隊成功實施了空中菜園(V-roof)項目,該項目獲得英國文化協會綠色生活行動項目第一名。
■ 創業問答
讓更多人認識到屋頂利用價值
記者:對社會企業而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是如何具備自我造血功能。 空中菜園項目通過何種運營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黃柯:V-roof最早的運營模式分三步:拿下屋頂-投資建設-運營養護。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思考,我們現在將其主要分為兩塊。
一是純粹服務。 目前通過積極宣傳,陸續有企業或私人找到我們,委託我們提供建築屋頂農場的「設計、施工、後期養護」一條龍服務,打造企業或個人的健康加油站。 通過提供這樣的服務,我們前期就不需要太多的資金,而是通過團隊自身的經驗提供服務,既可以積累天空農場的建設經驗,也能有一點盈利,藉此還可以逐步整合供應渠道。
第二塊是投資經營。 我們通過合作或租賃的方式獲得特定屋頂的使用權,主要是一些商業空間、公共服務空間等。 我們負責設計和投資建設天空農場,先使它成為一個綠色平台,在這個基礎上加入特色服務,比如蔬果吧、種植培訓課堂、園藝小站、有機餐飲、菜園租賃等。
記者:上海、北京都有大量的閒置屋頂,未來如果想大面積推廣空中菜園項目,還需解決哪些問題?
黃柯:首先是觀念問題,得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屋頂空間的利用價值。
其次是造價問題,既要保證工程質量,又要降低天空農場的單位造價。
第三是屋頂蔬果種植技術的成熟。 空中菜園和地面農場不同,就算有經驗的農業專家,也需研究和實踐出一套專門適合都市里屋頂上農場種植的經驗。
第四是成熟的後期養護服務。 空中菜園就像地面農場一樣需要打理,除了鼓勵大家參與田園休閒,學習農耕知識外,還需有專門的團隊提供專項服務。
記者:在美國紐約市中心,一群熱衷綠色環保的年輕人開闢了一個有機農場——「布魯克林農莊」,這片面積為3700多平方米的屋頂有機農場位於一棟建於1919年的六層高的倉庫上。 V-roof與美國布魯克林項目有哪些異同?
黃柯:我們也學習了布魯克林農莊的案例,感覺不同在於以下這些方面:單個體量,布魯克林大約3000-4000平方米,V-roof目前500平方米;布魯克林外觀效果追求蔬果種植產量, V-roof種植蔬菜的同時注重景觀美化效果;布魯克林的運營模式是合夥人投資租下屋頂後種植經營,V-roof目前主要為企業機構或個人提供設計施工養護的一體化服務。
■ 專家點評
成敗關鍵在於有無可持續發展模式
● 王蘭蘭,英國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社會項目經理,綠色生活行動負責人
中國的創意生態社會企業還面臨著許多機遇和挑戰。 「社會企業」對於中國來講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其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 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包括政府、商界、公益圈和學界,都已經意識到社會企業不僅有助於為社會問題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還有利於改善社會公共服務。 對於任何一個領域的社會企業的創立和發展,不管是生態,還是扶貧、養老等,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均有共通性。
就機遇而言,中國政府近年來大力提倡社會管理創新,轉變政府職能,加大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的力度。 比如,北京市政府自2011年6月以來,就已經先後三次在政府文件或會議中明確表示支持社會企業的發展。 這就為社會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基金會和社會投資人在關注中國社會企業的動向,並為一些優秀的社會企業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促進其良性成長。
就挑戰而言,主要集中在資金、能力和外部環境三方面。 總體來說,社會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缺口依然很大,尤其對於眾多初創期的企業。 社會企業自身能力的局限也會成為其發展的瓶頸,很多由傳統公益組織轉型的社會企業,往往缺乏必要的商業技能,而能否設計出真正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是成敗的關鍵。 政府部門對於社會企業的認知在逐漸加強,但從政策、法律和資金方面給與大力支持恐怕還需時日,社會企業還需要一個更健全的外部發展環境。
黃柯與V-roof團隊創新的空間利用模式,為上海的天際線點綴了綠意。(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采寫新京報記者繆晨霞
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