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社會企業重鎮—南亞
編譯:孟圓婷
從舊金山到大英國協,從奈洛比到墨西哥城,社會企業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其中印度儼然成為社會創新的領航者,掌握發展契機、建立生態系統、協助社會企業創立、成長、擴大規模。知名企業顧問公司Intellecap在今年四月的「印度社會企業概況」報告指出,印度社會企業自2005年起即如火如荼地開展。
社會創業家在新興領域中展現無比企圖心,積極為服務金字塔底層消費者募集資金並擴大規模。在當地社會企業中,約有三分之一處於成長階段,其中專注於能源與農業相關領域的數目成長最顯著。相關報導亦指出這些企業家欲拓展運作規模,卻面臨投資者質疑其各方面的準備。因此,儘管企業家正一步步推進企業運作,在經營面上仍有諸多待學習之處,包括呈現社會與財務面的產出。若經營得當,印度將是影響力投資的全球試驗集散地。
DasraUnLtd IndiaVillgro雅美達巴德印度管理研究所企業創新培育中心(Centre for Innovation, Incub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IM, Ahmedabad)以顧問的身分協助扶植當地社會企業。聰明人基金自2001年起已對印度企業投資超過2160萬美金,並於2006年設立地方辦公室;Omidyar Network則自2009開始對當地社會企業投資超過6000萬美金,並承諾在2015年前加碼至2億美元;Aavishkaar則是印度第一家專門資助發展鄉村地區的在地創投。目前更有18個專注於協助印度社會創投的基金, 包括:Khosla Impact VenturesUnitusLGT Venture Philanthropy等。Sankalp年度論壇更提供創投、社會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交流平台,像是聰明人基金、d.Light與米糠電力系統(Husk Power)皆參與其中,與會者藉此拓展投資契機、培養能力並分享知識與經驗。
儘管印度面對許多挑戰,無庸置疑地仍是社會企業搖籃,原因有三
一、 印度每四百人就有一個非政府組織,全國約有三百一十萬個非政府組織,這樣龐大的第三部門,自然成為社會企業的搖籃。尤其有百分之四十人口生存於貧窮線之下,推動相關計劃的需求與機會自然不在話下。 
二、 官方語言為英語,對社會創業家在找尋資金贊助與國際企業競賽上著實有幫助。
三、 以社區為中心的文化使社會創業家能夠發展強而有力的網絡支持,在適當時機提供相關資源。
印度的鄰國孟加拉,有著舉世聞名的鄉村銀行與大型非營利組織BRAC,創新的Grameen Phone已成為最大私人電信;並與法國食品集團「達能」(Danone)合作,提供孟加拉孩童充足和均衡的營養來源。這些創新促使孟加拉除了微型金融以外,觸及更多推動社會發展的方式;但來自個人、足以改變整個系統的想法仍遲遲未出現。
巴基斯坦在社會創新、永續發展領域與地區其他國家相較之下,則有更大進步空間。該國缺乏公共設施、各界支援與資金投入,使得創業家難以立足。政府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上也不及他國。縱使巴基斯坦有著諸多需克服之處,對促進社會發展與提升改變契機的需求仍不可小覷。有潛力的社會企業與創業家在這個總人口一億七千萬,其中百分之六十每日僅憑兩美元度日的國度,仍可有卓越的貢獻。
那斯里蘭卡呢?尼泊爾?不丹?為何不見南亞地區這些國家更多社會創新機構與計劃?印度能夠如何引領地區在社會創新上向前邁進?
根據卡內基美隆大學公共政策學院Heinz School對全美八百多個社會創新機構所做的調查,一座城市的規模、高等學院比例,以及能夠支援社會創新的組織數目是促使紐約、波士頓與舊金山成為該領域重鎮的要因。但以南亞各國目前發展情況,更須注重如何使社會企業吸引國際投資者。投資者以及援助社群則應思考,究竟該資助有能力的創業家到他國解決大問題,或是轉向具熱情的當地人更能有效達到目標。可能的想法包括與地方機構和大學合作培育當地創業家;由史丹佛、哈佛、杜克大學、IIM Ahmedabad在俄國、越南、泰國等地建立附屬機構;或是專注於發展中國家各地僑民的訓練等,皆需進一步規劃,而目前應掌握的是如何運用印度、肯亞、巴西等地的經驗,促成南亞地區的發展。
資料來源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