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社企大小事
秉持週而復始生生不息的種子精神,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 Social Enterprise Revolving Trust(簡稱社會企業循環基金,SERT)長期關注不同領域的社會企業發展,並以具體投資行動和關係網絡提供必要協助。SERT 在實踐自身社會使命時遇到了哪些挑戰、看見了哪些機會?讓 SERT 帶你一起看投資社企的大小事。
專欄文章
(3篇)
首例影響力特別股成功循環!SERT 攜鳴醫共創雙贏
文: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
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以下簡稱本基金、SERT 基金)成立於 2015 年,過去 10 年來致力以捐助非營利組織、投資社會企業創造公益價值,並於 2020 年率先推出全臺首創「社會影響力特別股」,期待透過鎖定社會使命與鼓勵影響力擴張的機制,搭建社會企業與投資人、商業與影響力均能雙贏的橋樑。本基金自 2021 年起以社會影響力特別股投資的鳴醫股份有限公司(鳴醫)已順利於投資期滿之際,達成約定的心理醫療數位化與普及化影響力成果,並於 2024 年末向基金買回其持股,成為我國影響力投資、公益創新的新典範。(同場加映:全台首個「社會影響力特別股」,投資社企穩健成長)
募資好難!SERT 如何讓社企與投資人「談」好影響力?
社會企業發展創新商模來解決重大環境或社會議題的過程中,往往也需要關鍵資金支持其逐步將產品服務規模化,進而擴大服務對象與影響力。然而,它們卻常因難以清楚論述自身商業與影響力的雙重價值,導致無法獲得投資人的青睞或價值遭到低估。即使成功尋得投資夥伴,也可能因雙方對於公司未來發展應以商業或影響力為導向缺乏共識而衍生歧見。因此,本基金與長期策略夥伴 KPMG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共同研究的社會影響力特別股投資架構,即透過鎖定公司章程中的社會使命、設定影響力指標並持續追蹤、將影響力討論加入董事會議程,以及投資 3 年期滿之際依照影響力成效議定買回價格等方式,協助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人達成與落實影響力共識。
SERT 基金發起人暨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宋文琪表示:「SERT 以這樣的機制挹注社會企業資金並協助訂定及追蹤影響力指標,從而提供社會企業規模化的解決方案、拓展社會影響力;期許能拋磚引玉,促進更多影響力投資的討論與實踐。」
SERT XFarHugs 遠距抱抱,首創影響力特別股成功循環
社會影響力特別股推出後,本基金看見民眾飽受心理健康狀況所苦卻難以求助的嚴重議題,以及鳴醫運用數位平台回應的創新解方,決定以特別股投資支持其「FarHugs 遠距抱抱」平台提供心理健康資訊、諮商轉介與主題式課程等服務,期待打破有需求者主動求助與銜接適切資源的門檻,進而增加整體社會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視與支持。此次投資不僅帶來了拓展平台服務所需的關鍵資金,更協助鳴醫依民眾使用平台服務的 4 個階段設計影響力指標:由瀏覽平台文章來「察覺」自身心理健康狀況出發,接著因平台的便利性與低門檻有了「動機」進行預約,並循此實際開始使用平台上的諮商轉介或衛教主題課程,持續性獲得所需的專業資源。這樣的設計即希望能於呈現心理健康服務之社會價值時,也連結平台用戶成長的商業意涵,展現社會企業兩者兼具、而非商業或影響力二擇一的真諦。且基金亦鼓勵鳴醫與其他(潛在)投資人、員工、使用者等分享指標與成果,以凝聚利害關係人對於公司成果與未來發展的共識。
經 3 年的投資後,鳴醫順利達成影響力目標、並買回本基金持股,與 SERT 共同完成影響力特別股的第一個循環。回顧雙方的合作,鳴醫謝懿執行長也十分感謝這樣的支持:「感謝 SERT 雪中送炭、陪伴我們度過這段發展與轉型的歲月,我們將持續向我們的願景邁進。」
首例特別股投資的成功對 SERT 基金與臺灣的影響力投資生態系而言並不是句點,而是全新的開始。成功回收的投資資金將用於支持其他致力回應環境或社會挑戰的團隊,展開另一個影響力循環。SERT 基金也期待透過這樣的成功案例,能清楚展現社會企業攜手影響力投資人達成商業與影響力雙贏的可能性,進而引動更多志同道合的資金共同投入響應、支持更多創新解方成長茁壯。>> 瀏覽此次投資案例之影響力成果報告
地方的故事,不只一種模樣,隨著人們的夢想與行動悄悄地發生改變。點進專題,細細閱讀他們的充滿感動的故事。 >> 閱讀專題

全台首個「社會影響力特別股」,投資社企穩健成長
文: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
影響力投資是為了同時創造正向社會、環境影響力以及財務報酬所進行的投資。而台灣重要的影響力投資單位、由前台北 101 董事長宋文琪所創立的「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Social Enterprise Revolving Trust,以下簡稱 SERT 基金)」,不僅是台灣第一個投資社會企業的公益信託,如今更推出全台首個「社會影響力特別股」,期待協助社會企業在長期經營的過程中專注於其錨定的環境、社會議題,並穩健、永續的成長。
據 SERT 基金自 2016 年開始的觀察,運用商業手法來解決環境、社會問題的社會企業,除了有來自市場的挑戰,面對股東、董事會對於「社會使命與生存議題的拔河」更有極高的溝通成本。
為協助社會企業在長期經營的過程中能夠鎖定、並有效管理其社會使命,SERT 在今年度與長期的策略夥伴 KPMG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 KPMG)共同設計出「社會影響力特別股」。
這項投資工具利用特別股本身的特性,量身打造適合影響力投資人與社會企業共同合作的方式,其投資條件包含:在公司章程中明定社會使命、指定在董事會中加入社會影響力的報告議程、設定社會影響力目標並定期跟社企討論達成狀況等;在持股滿 3 年之際,社企得買回 SERT 的持股,買回價格則會因社會影響力目標的達成狀況而異。
SERT 基金創辦人宋文琪表示:「有了『社會影響力特別股』的投資機制,影響力投資人便能在投資前與社會企業共同設定社會影響力目標、在投資過程中定期追蹤目標達成進度,並在投資後評估影響力成果;對社會企業而言,在獲得資金支持的同時,也獲得了本基金的社會影響力評估輔導,協助他們實踐初衷(社會使命)。」
SERT 基金在今年 7 月份完成第一個「社會影響力特別股」投資,投資的社企是關注心理健康、數位健康議題並開發出「FarHugs 遠距抱抱 app」的鳴醫(MEDIOT)。
鳴醫透過數位科技串聯有心理諮商需求者以及心理醫療人士或諮商機構,提供線上諮商、實體諮商媒合以及線上文字傾談的服務,有效降低接觸諮商的門檻。
鳴醫創辦人謝懿表示:「全台灣約有 200 萬人長期受憂鬱情緒困擾,鳴醫透過結合數位科技與心理健康服務,在保障隱私安全的前提下,協助民眾對接適合的心理資源,進而守護台灣人的心靈健康、強化社會安全網。獲得 SERT『社會影響力特別股』的投資,不只是資金上的支持,更代表著我們的產品在社會影響與永續價值上得到肯定。」
KPMG 主席于紀隆會計師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從 2020 年至今持續肆虐全球,讓眾人感受到社會與環境的風險如何大幅影響你我的生活,也凸顯化解這些風險刻不容緩!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作為面對社會與環境問題的創新解方,便扮演關鍵角色,逐漸吸引全球投資人參與。」
SERT 基金經由推出「社會影響力特別股」不僅將能協助社會企業兼顧資金募集、營運成長以及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更期望能樹立影響力投資的典範,引導更多資源共同投入響應這樣同時帶來正向影響力與財務報酬的投資。
從小吃店主打永續食材、大企業發布永續策略,到聯合國制定永續發展目標。全世界都在談永續,但它究竟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10 分鐘測測看你的永續素養等級,還能免費兌換多項好禮!
>>> 前往測驗

影響力投資是什麼?台灣首檔社企循環基金「SERT」解析投資社企大小事
文: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 侯家楷、汪劭穎助理
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 Social Enterprise Revolving Trust(簡稱 SERT 基金)SERT 基金成立於 2015 年年底,自成立之初便進行一連串「影響力投資」行動,積極尋找能善用商業模式為環境、社會創造價值或解決問題的社會企業家。
SERT 基金不僅僅是以股權投資,SERT 基金同時以諮詢輔導、社企獎學金、共同行銷等各項計畫提供社會企業成長茁壯所需的養分;運作至今近 4 年的時間裡,SERT 基金一共投資 了 4 家社創業者、贊助了 3 間組織,投入金額超過 1200 萬台幣。其中,SERT 基金最關鍵的投資策略就是援引「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的概念所進行,然而什麼是影響力投資?
什麼是「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
在以影響力投資概念投資社會企業的過程中,SERT 基金最常被問到的就是:「什麼是影響力投資?」。影響力投資和傳統投資有什麼不同?它和另一與投資相關、討論熱度也極高的「責任投資」(Responsible Investing)又有什麼不同?
其實,若我們將「提供資金以換取財務(有形)、環境與社會(無形)報酬」的行動視作一個光譜,最左端是僅講求「財務(有形)報酬」的傳統投資,最右端是僅在乎「社會、環境價值」的傳統慈善捐款,而「責任投資」和「影響力投資」則落在光譜中間。前者係以維持財務報酬為前提,在傳統財務分析的觀點上,另外將潛在投資對象的「非財務資訊」指標,也就是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 ESG 3 大面向納入投資決策的過程中;後者則企圖將資金投入特定環境、社會使命為出發點,並同時期望財務報酬。
根據 SERT 基金長年的合作夥伴 KPMG,影響力投資的定義是「為了獲得正向的社會及環境影響力與財務回報所進行的投資」,其重要的特徵有 3 個:
- 投資人希望透過「資金供給」對社會或環境產生正向影響的「意圖」,是影響力投資的核心
- 影響力投資投入的資產類別相當多元,橫跨股票、債權等,然而不論如何,影響力投資都希望創造財務報酬,或至少要求資金回本,這便是它和傳統慈善捐款的差別所在
- 影響力投資致力衡量和揭露自身創造的社會和環境影響力,以達到公開透明與責信的目的
國際影響力投資市場
影響力投資市場的樣貌究竟是如何?根據國際影響力投資網絡(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簡稱 GIIN)2019 年針對影響力投資人的最新調查,2018 年影響力投資的總金額已達到 9930 億台幣,與 2014年 相比成長了超過 3 倍,整體而言影響力投資市場總額已突破 15 兆台幣規模。參與此份研究的影響力投資人當中,約有 4 成以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基準,衡量其所有投資為社會和環境帶來的貢獻,更有超過 9 成表示其投資的財務和影響力績效都符合甚至超越了預期。
從此份報告中,我們亦可以一窺現今影響力投資領域的多元。舉例來說,影響力投資人的背景就不僅限於大眾最容易直接聯想到的基金公司,不過不少基金會、非營利組織、商業銀行,和國際性的開發銀行等,也都積極利用影響力投資來達成其社會目標。
GIIN 所建置的影響力投資資料庫 ImpactBase 也證實了上述影響力投資的第二項特徵 —— 可能投資不同的資產類別,並透露出其所關注的對象遍布了環境、社會面向的各種議題。
SERT 基金如何以「影響力投資」投資社會企業?
在 SERT 基金的具體執行上,「影響力投資」概念最先體現在投資標的的篩選方法中。SERT 基金以「社會使命」為評估的根本,檢視社企是否針對其欲解決的議題提出有效的解方,其次再考量社企的經營管理各面向是否能支撐其社會目的的達成。最後,SERT 基金也看重社企是否能產生系統性的影響力,亦即其影響力是否有被規模化的可能。
當然,「影響力投資」絕不僅用於評估上。在確定投資一間社企後,SERT基金會為其製作影響力模式圖,挑選適合用來衡量成果的指標,並定期與社企會晤,了解影響力達成的狀況。此外,SERT 基金也發表自身的影響力報告,和各方利害關係人溝通我們透過投資創造的影響力。從投資前的評估(Scoping)、投資後的管理(Engage and Evaluate),到發布影響力報告 (Deliver),SERT 基金的「影響力投資」便是以這樣「S-E-E-D」模式來實踐。
本文為 SERT 基金合作專欄,如欲轉載全文至其他介面,請來信洽詢社企流。
「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需要你的支持,為社會創造更多可能! →馬上支持社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