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鄭芊芷Photo Credit: 鄭芊芷
生命力新聞/記者鄭芊芷、劉俐君、蔣昕蒨
一位從事遊戲研究的大學副教授、一位體制外的教育工作者,前者希望遊戲設計觸及在地,後者看見歷史教育的封閉,於是一拍即合,有了跨界合作的想法。實境遊戲《進攻臺灣府》便是他們的結晶。《進攻臺灣府》將歷史架空,孩子扮演蔡牽之後的海賊領袖,在實體世界聚會 4 天的過程裡,需要蒐集情資,實地探訪古跡,目標就是攻陷臺灣府,建立自己的國家。

京都之旅 啟發楊智傑開發文史遊戲

「做遊戲是一個糖衣,它很容易受歡迎。」南臺科大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副教授楊智傑說,「但我們不是純粹要做娛樂性的東西。」他更看重的,是遊戲糖衣下包裹的「砲彈」,打醒人們認識自己,認識漢人這個族群,認識這片土地。
楊智傑還有一個身份,是府城人文遊戲實驗室的創辦人。他稱 35 歲時的京都之旅,開啟了自己對台灣這片土地、人文的「中年覺醒」。因為參觀了許多京都的現代博物館和美術館,他覺察到京都和台南有許多相似之處 — — 這兩座城市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然而自己在台南生活 20 年卻好像對這片土地沒有很熟悉。於是從鄭成功和荷蘭人的時代開始看一些臺灣史,後覺得不太好讀,又轉戰台灣歷史題材的小說。
楊智傑原本就已做了 5 年的遊戲研究,之後在 2015 年成立府城人文遊戲實驗室,一方面訓練做遊戲的人才,另一方面把前一兩年鑽研歷史的知識整合成設計遊戲的方向進行探索,並有了一個以「五條港」為核心的遊戲開發計畫。五條港是清朝時期形成的 5 條商用港道,周邊的區域因此成了繁忙的商業中心,也就是現在台南市中心中西區的雛型。從河港的繁盛到完全消失大約只有百年的時間,卻奠定了府城(現今台南地區)商業中心的基礎,所以探索五條港就能了解台南地區在清朝時期的商業文化等社會情況。
他認為,在台南城區裡面,五條港算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地方,更能引起共鳴。而且台南有很多學者做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容易以先前的歷史學、田野調查資料作為基礎設計遊戲。

覺醒中年相遇返鄉青年

羅士哲生於台南郊區,大學一開始念物理系,後來改念清大人文社會學系,讀完書又回到台南創立台南塾教育工作室,便成了楊志傑口中的「返鄉青年」。台南塾做體制外教育,既不是補習班,也不是一般的才藝教室。塾裡可能會安排一些和學校內容有相關的課程,像是科學,社會,寫作等等。但這些課程不是為了讓小孩「跟上學校進度」而設計的,也不會有對成績的要求。羅士哲教導的學生約有一半沒有在學校唸書,而是自學,他提倡的是「教育者、家長、小孩」3 方的合作式教育,培養小孩的思考能力。而且他常跑田野,遇到有趣的東西,就會想如何轉化成文史相關的教案。
(羅士哲(中間穿白 T 者)和參加《進攻臺灣府》的孩子一起討論該如何判斷出軍工廠的位置。來源:羅士哲)
(羅士哲(中間穿白 T 者)和參加《進攻臺灣府》的孩子一起討論該如何判斷出軍工廠的位置。來源:羅士哲
2016 年的一天,楊智傑在臉書上發佈了為府城人文遊戲實驗室聘請專業助理的貼文,一位和兩人都相識的朋友就向他推薦和羅士哲聊一聊。羅士哲之後沒有成為楊智傑的助理,卻成了他的合作夥伴。楊智傑以「五條港」為核心的遊戲開發計畫想要探詢「遊戲x文史」跨界合作的可能,而羅士哲則看見了「教育X文史」的可能,他們就一起發想出了探索「遊戲×教育×文史」的計劃 — — 實境遊戲《進攻臺灣府》。
《進攻臺灣府》也是府城人文遊戲實驗室和台南塾的合作,他們一同組成團隊,從 2016 下半年開始開發。在團隊中,府城人文遊戲實驗室負責統籌,羅士哲和實驗室專任助理許博雅負責田野調查、文本撰寫和遊戲設計,南臺科大多媒體系學生則負責平面美術、2D 動畫和出版物的編輯。

利用遊戲 培養孩子多種能力

《進攻臺灣府》以營隊的方式進行,在 2017 年夏天正式推出第一次活動,它分為 4 個階段,每個階段以一天作為單位,考驗的能力也有所不同。玩家以國小 3 年級以上的孩子為主,扮演一群在蔡牽之後進攻台灣的海賊,家長也可陪同參與,時間設定在 19 世紀初,目標就是進攻臺灣府。
《進攻臺灣府》前 3 個階段是蒐集情資和資源的過程。在第一、二階段,主要練習的能力是解讀各式資料和文獻。首先,孩子們先創立一個自己的海賊團,每人擔任不同的職位:船首(負責管理資料)、領航員(負責判斷方向)、軍師(負責破解謎題)、偵查員(負責跟路人、村民對話,問路或問事)。然後他們會得到一張殘缺的「台灣府城圖」和文獻「重建台郡各建築圖說」。他們需要通過一系列以解密遊戲為主的關卡,獲得線索,讓「台灣府城圖」變得完整。每一個關卡都設置在不同的地點。而羅士哲等大人則扮演「關主」的角色,並引導和盡可能發揮遊戲蘊含的教育潛能。例如第一天,孩子們來到赤坎樓的石碑林中,找一面寫著「軍工廠」的石碑,通過解讀石碑上的圖形和文字討論並判斷出軍工廠的主要功能。
(楊智傑(右)講述選擇實境遊戲的原因,與羅士哲(左)對望。來源:鄭芊芷)
(楊智傑(右)講述選擇實境遊戲的原因,與羅士哲(左)對望。來源:鄭芊芷

通過遊戲 探尋攻守雙方的故事

在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拼湊出蔡牽進攻台灣的路線以及過程。孩子們需要移動到各個蔡牽進攻台灣的相關地點,但他們同樣需要破解任務,才能知道下一個地點所在,並能獲得一塊有詩句或文言文的「故事碎片」,幫助了解當時在這個地點發生的事情。整天的碎片蒐集完,就可以呈現出完整的進攻故事。例如孩子到達府城天險,需要判斷出現在的風向,順著風向,就能夠在地圖上找到下一個地點。
當時主要抵抗蔡牽等海賊進攻的,就是以王得祿為首的大清帝國的海軍。探索完蔡牽的故事,在第三階段,孩子們從台南轉戰到了嘉義。因為王得祿就是福建省臺灣府諸羅縣溝尾(今嘉義縣太保市)人,他在台南、嘉義各地都對抗過海賊勢力。遊戲設計了附有說明的景點卡,讓孩子們自行去探訪跟王得祿有關的景點,練習做田野調查、與人溝通的能力。有些景點,也包含了任務,解開就可以獲得特別的寶物。例如來到七娘媽廟,需要找到王得祿贈送的匾額,並且解開其中的意思,來獲得七娘媽的祝福。「七娘媽的祝福」,就是一張兵力卡,代表七娘媽對孩子最後進攻台灣府的贊助。之前玩過的有一批孩子,還巧遇了王得祿的後代,留下了珍貴的回憶。
到了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把之前搜集到的進攻路線、地形、氣象等等情資,變成破關、正式進攻的線索。成功進攻之後,羅士哲等人還可以引導孩子招開一場建國大會,討論國家的建立。

拉大格局 在選題上鑽研

五條港位於台南舊城區,是以前台灣府城最重要的商業門戶,但「區域」難以形成遊戲的主題。《進攻臺灣府》團隊在確定主題上花費不少心力,希望能把格局拉大,審視五條港作為海陸之間的節點所扮演的角色。
「後來朋友建議,要研究五條港,不如研究軍工廠。」羅士哲說,清朝時代的軍工廠,現在雖已不復存在,卻一直留存於台南人的記憶中。再設定海賊的角色作為攻擊方,以王得祿為首的大清帝國海軍作為防守。「蔡牽、王得祿是人物,軍工廠是地點,有人、有地,有那個時間的歷史,就能合起來變成一個遊戲。」
在羅士哲看來,戰爭中獲取情報、糧食各式各樣的物資能反映社會情況。像每個地方有什麼物資,首先反映地理的特色。當時要從台灣獲得木材就很不容易,常常都從大陸進口。戰爭還可以反映台灣的位置,台灣一直以來處於一個矛盾的關係中,是「大陸的延伸」,還是一個海島?「這個遊戲是對過去的探尋,也是對未來的盼望。」他說。

不斷思考 提升遊戲體驗

接下來就是超過半年的籌備,《進攻臺灣府》團隊通過查閱文獻、實地做訪問,一點一滴地蒐集資料、設計遊戲。讓羅士哲費最多頭腦的,是將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與手頭現有的科技工具整合。於是,《進攻臺灣府》引入他人開發的「芝麻出任務」APP,在遊戲的第二階段利用這個 APP「直接在 Google 地圖上面設置連續關卡,提出任務來讓小孩破解」。以 APP 取代人工發佈指令的方式,為他省出更多的時間來專心研究教學。
他還請自己台南塾的學生一起來開會討論這個遊戲,優化體驗。本來遊戲裡在孩子中間有一個召集人的角色,因為怕有權力落差,使得該召集人的地位會高於其他參與的孩子,後來又拿掉了。「我的一個學生實際參與遊戲後說了一句,『我們真的做出來了,就像真的遊戲一樣!』」這句話讓他感觸頗深。
(羅士哲帶領孩子騎行 30 公里,依《進攻臺灣府》的路線實地探訪散落在台南各地的古跡。來源:羅士哲)
(羅士哲帶領孩子騎行 30 公里,依《進攻臺灣府》的路線實地探訪散落在台南各地的古跡。來源:羅士哲

台灣教育產生民主素養的實證

《進攻臺灣府》的玩法也在實踐中不斷作出調整,優化體驗。原本連續玩 4 天改成了一個月玩一天、一次玩 4 個月,讓小孩的學習動力在遊戲的間隔中不斷發酵。「有小孩入戲太深,爬山的時候都在用樹枝討論攻略圖。家長傳來攻略圖的時候,還蠻感動的。」羅士哲笑著說,和單純獲得知識的效果相比,直接把孩子投入到那個情境裡面去做決定和判斷,會讓他們格外深刻。
《進攻臺灣府》第四階段的遊戲設計,是將國家理論變成一個教案。玩家攻下臺灣府後要討論建立一個國家的各個要素及如何調解在國內發生的任何問題。在討論政體的時候,羅士哲觀察到孩子能提出各種的想象。「當小孩提出議會代表制的時候,他就是在削減自己的權力。我會故意問他:『你是開國元老耶,這樣不會太虧待自己嗎?』」他說,有小孩就一直在糾結建立民主的國家和自己的權力被剝奪這兩件有衝突的事情。「這樣的糾結很深刻,因為那是台灣的教育產生民主素養的實證。」楊智傑也在一旁感慨,「還蠻神奇的,小學生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可以討論的議題更複雜。」
楊智傑希望把《進攻台灣府》以 IP(智慧財產權)的方式推廣,以現有的故事文本為基礎,將其在不同領域轉化為更多不同的故事。除了現在已推出的實境遊戲之外,團隊也將在明年一月推出改編的小說和桌遊。在傳統人文的考量和應用層面取得平衡,做跨領域的整合,這是他的堅持。
羅士哲說:「我們習慣從大框架看歷史,但是真的能夠影響到人,包括他的認同、他的情感的,其實是生活」。與其從大架構開始,不如從生活的周遭開始,這應該是對《進攻台灣府》最好的註解。

採訪側記

一個剛下過雨的下午,在台灣文學館對面的文學茶館與兩位老師對談。茶館的空調恰巧壞了,幸而大家都能忍受些許悶熱,及略顯嘈雜的環境。楊智傑老師談了很多與跨領域合作相關的可能,羅士哲先生善於舉生動的例子來說明自己的想法。他們一個站在遊戲端,一個在教育段,因對文史的熱情一起合作,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們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進攻臺灣府 探索「遊戲×教育×文史」
社企流 Startup Night #2:從數據到行動方案,如何用數據突破事業成長瓶頸?
本次邀請漸強實驗室共同創辦人黃紹航、好日子創辦人簡仲威、團圓堅果創辦人劉家昇,他們如何用數據來看產品設計、社群行銷、規模成長? 社企流 Startup Night 交流之夜,邀請想探索新趨勢、新思維、新解方的你! >> 名額有限,報名由此去

文章標籤

  •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