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Yuanling
我們常聽到,要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但什麼樣的自己,才是更好的自己?更好的自己等於「成功」嗎?等於賺很多錢、聲名遠播、把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嗎?
擔任講座主持人、也是 TFT 第六屆校友劉宜嘉分享,TFT 十週年以「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為活動主題,目的是帶著大家一起回顧:過去的你,期待未來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現在的你,有沒有達到當時的期待?
「雖然我們現在年紀也已經很大了,但依然可以在長大的過程裡,繼續思考 10 年之後的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而現在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劉宜嘉說,TFT 希望與大家一起透過思辨與經驗分享,幫助年輕世代在充滿挑戰、變化多端的環境中走過挫折與自我懷疑,「先找到自己、做自己、肯定自己。」
黃楚文:成長帶來的孤獨與自由,為自己的決定完全負責
任教於屏東縣石門國小的黃楚文,原本是一位語言治療師。直到一次因緣際會下,黃楚文赴高中教授微課程(註一),這才發現自己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感到十分享受、滿足,對於教育懷抱著興趣與熱忱,內心有個聲音告訴她:「我希望更長期的去陪伴孩子,看見一些改變。」
於是,她決定申請 TFT 第九屆徵才計畫。當她將這項決定告訴家人時,迎來的卻不是支持,而是「原本的工作不是做得好好的嗎?」、「為什麼要換掉穩定的工作?」、「2 年 TFT 計畫,中間的斷層怎麼辦?」等質疑與家人的擔憂。但內心對於教育的熱情已被點燃,不甘就此罷休。「我第一次大聲對我爸講話,我告訴他:安穩是你想要追求的人生目標,不是我的。」這讓一向乖巧順從的黃楚文第一次和家人起了衝突,為此她感到非常自責,「我好像成了一個不懂事的小孩。」
於是,她向哥哥尋求建議,「一個是後悔、一個是去承擔未知的風險,你願意選擇哪一個呢?」哥哥告訴她不論哪條路,必然都會帶來相對地痛苦和挑戰。哥哥的一席話點醒黃楚文,讓她找到心中的答案。「原以為留在原本的領域,我不會失去,殊不知代表我放棄了一個自己真正想要的,反而去追求了別人的期待」毅然決然送出 TFT 申請。
「過程中我很孤獨,這是第一次我自己做出一個重大決定,我再也沒有辦法去怪罪別人,要別人為我的人生負責,而是自己必須接受所有的負擔和結果。」經過這次勇敢的決定,讓黃楚文深深體會原來「成長」是這麼一回事,「長大是一件很孤獨的事情,因為要獨自面對一些風險,但同時也帶來了自由。」
泰辣:從隨心所欲開始,學著接受不那麼喜愛的事
身為網紅、Podcaster 的泰辣(Tyla)與多數人不同,他對自己的人生目標一直是非常清楚,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也十分堅定自己的立場與想法。來自南投水里的他,從小夢想就是要離開偏鄉到大城市、進入時尚產業發展。
考大學時,一心想進入時尚產業,甚至選填志願單時只填了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當班導看到他的志願單,告訴他這樣風險太高,便替他多填了幾個志願,這一舉動也讓敢於表達自我的泰辣反擊:「你不要插手別人的人生!」
歷經一番準備,泰辣卻落榜了。他沒有考上實踐服設系,反倒以榜首之姿進入世新大學廣電系,這無疑對泰辣而言是巨大打擊。「但沒有辦法,我還是得去讀,所以當時只好一直說服自己必須接受這件事。」泰辣回憶:「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這麼努力說服自己,去做一件不想做的事。但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慢慢體會到人生很多事情,本來就是即便不想做,你也得做的。」
接受生命安排、進入世新廣電,好勝心極強的泰辣沒有「服輸」,依然拼命努力,目的就是要向老師證明:自己不是做不到,只是志不在此。「每一件事,我都要做到第一名,系上所有作業,我都要拿到第一名,考試成績也要拿到前幾名,如此一來,最後我才能帥氣地丟下一句:『我可以,只是我不喜歡!』」因為這份倔強,讓泰辣從未錯過任何學習機會,更認識一群一樣努力的同儕。
畢業後,泰辣沒有忘記初衷,第一份工作便應徵服飾公司,進入時尚產業。但歷經一番兜兜轉轉,最後還是回到了廣電界,泰辣笑著說:「我當時說過,自己死都不要做廣播節目,但我現在卻是個 Podcaster。」大學落榜的挫折跟悲傷,卻成為他人生的轉彎,「我變得越來越能接受不一樣的東西,學習如何去接納那些我原本以為我不想要、但也許其實是我生命中需要的事情。」犧牲了隨心所欲的「任性」,擔起為自己負責的踏實,反而迎來另一片天空,是泰辣從人生旅途中看見成長的風景。
Apple:知足,是長大的第一份禮物
與泰辣、G蛋布丁一起經營「到處都是瘋女人」YouTube 頻道的 Apple 回憶自己的成長歷程,自世新廣電系畢業後,便進入廣告製作公司,當時薪水不高卻得每天加班,即使在週末也無法休息,必須隨傳隨到,時間幾乎奉獻給工作。「我們小時候會對長大有很多想像,可以自己搬出去生活、花自己的錢,但直到進入職場,我才發現自己變得不一樣了,以前的我很有正義感,會勇敢發聲,但現在的我只是默默地在做事,我覺得自己變得很愛錢、很社會化。」對於當年的 Apple 而言,第一次感受到,原來長大是完全失去自己的生活、失去以前的自我。
2019 年,Apple 創了業、經營自己的服飾品牌。但並沒有讓忙碌奔波的生活按下暫停鍵,不斷累積的疲勞,讓 Apple 身體終於不堪負荷。某天,因下腹疼痛不已,她住進了醫院,經過漫長檢查,卻查不出病因,只能禁食、打抗生素度日。
躺在床上的 Apple,看著病房的天花板,人生彷彿跑馬燈般在眼前流過,眼淚從眼角不斷湧出,「當時我在心裡說,我願意用任何東西交換健康,用我人生所有的一切去交換都沒關係。」轉變想法後,Apple 病情奇蹟似開始有了好轉,「我不知道我用了什麼交換,大概就是用心、用轉念去換。」
大病後,徹底改變她的人生觀。過去的 Apple 是個幾近完美主義者,任何事情都想做到 100 分、120 分,居安思危的天性令她對自己要求甚高,不敢懈怠。「但我在那個時刻突然發現,我是不是不一定要這樣活著?這樣活著只讓我感覺很累、壓力很大。」她察覺自己似乎不夠知足,「我發現自己是一個很貪心的人,一直覺得賺得錢,還要再更多、更多,當時就想,我怎麼那麼不懂得知足?」
給年輕世代的建議,Apple 想用「知足」當成長大的第一份禮物,「當我學會知足,不去跟他人比較,專注在自己的發展上面,我過得比以前更快樂、灑脫。」
長大是一種解脫,也是重新自我認識
對有些人來說,長大是一種解脫,能夠跳脫過去的束縛、不再被限制,代表更多選擇的自由 ;但是有些人來說,長大反而是一種限制,可能為了在社會的框架中求生,迷失了自我。如同泰辣所說:「人都會衰老,但長大不會,因為長大是一種化學反應。」不斷詢問自己「我到底是誰?想要什麼?」,逐漸在自我覺察過程中長成自己的樣子。
正如 Apple 引述舞台劇《單身租隊友 2》的一段名言:「所有東西都是給別人看的,有房、有車、有很好的工作、有老婆有小孩,這些是別人看到會羨慕的;但是沒有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沒有煩惱、沒有病痛、沒有憂愁,這些是別人看不到的,別人也不會羨慕你,這才是真的。」
在成長路上,不論幾歲,不斷回歸自身想望、回頭問問自己的初衷,不與他人攀比、不因小事放棄,時時謹記自己不是孤單一人,或許是與成長時的痛苦共存的最佳解方。
註釋
註一:微課程(microlecture)指教學時間相對較短的課程,例如以單一主題錄製的數分鐘,使用影音方式進行解說。
核稿編輯:葉于甄
星展永續好時光系列活動「食物零浪費一週挑戰」,邀請大家參考食物零浪費指南,用簡單步驟挑戰零剩食生活,一同減少食物浪費、節省飲食開支,還能把多重好禮帶回家!>> 參加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