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部落格/文:李昱德
共享汽車的概念發源瑞士,隨後擴展到全歐,而電動車的流行與網路、手機的普及,更讓共享汽車的借用變得容易。2022 年歐洲共享移動的市場潛力約為 700 億歐元,而 2030 年前,保守估計會成長至 1500 億歐元,可謂潛力巨大。
身為積極推廣節能減碳的先行者 McKinsey & Company,歐洲各國政府也將共享汽車視為解決都市壅塞及汙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又以 1970 年代末就已研議要如何減少車輛數量的荷蘭,推廣最為積極。
相較於其他歐洲大國,荷蘭跟台灣一樣有著人口集中都市、車輛太多而交通堵塞的問題,考量到此,推行共享汽車的相關試行計畫便於 1994 年在萊登(Leiden)正式展開。
隔年,荷蘭共享汽車基金會(Dutch carsharing foundation)作為政策顧問機構成立,並立即在荷蘭 160 個行政區中提出了超過 16 種可行方案。
政策優待與交通規劃接軌 荷蘭共享汽車開低走高
一開始整體狀況不是很好,政府雖提供了補助,共享汽車使用率到 2013 年仍然偏低,但荷蘭並沒有因此放棄,接著於 2015 年提出「共享汽車綠色方案」(Green Deal on carsharing),結合員工、企業、地方行政區及中央政府的力量,訂下要在 2018 年前達到 10 萬台共享汽車的目標;其延續計畫「二代共享汽車綠色方案」(Green Deal Carsharing II)的 70 萬台共享汽車目標已於 2020 年成功達成。
荷蘭交通政策研究院(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transport policy analysis)歸納出共享汽車成功的 6 個因素:
包括「對共享汽車友善的地方停車政策」、「在高密度區域提供種類多元的共享汽車」、「服務的彈性與便利性」、「與大眾運輸接軌的高度協調性」、「針對特定目標族群的宣傳」,以及「以社會企業的方式提供共享汽車服務」等等。
舉例來說,相較於自用車需負擔高額的停車費,共享汽車擁有政府發給的特殊停車許可,讓停車更為方便;除此之外,共享汽車與大眾運輸設施可以無縫接軌,在主要車站設置共享汽車專用的停車場等,也能讓轉乘更加便利,強化民眾使用的意願。
另外,可用車輛的數量與分佈也十分重要。
以阿姆斯特丹來說,市內隨時有上百台車可供租借,只要走出家門或辦公大樓,就可以在轉角找到一台共享汽車,隨租隨還也讓行程更具彈性,而一旦養車成本高於共享汽車,人們自然會投向新的共享方案。
最後,節能減碳與社會企業這類較為新型的理念,對年輕人等受眾有較強的吸引力,藉由強化行銷、提供優惠與補助等方式,也可以達成增強動機的效果。
台灣車輛自有比例高 共享汽車推廣仍有待政策調整
事實上,台灣現在也已有 iRent、Smart2go、Zipcar 3 間共享汽車供應商在全台提供類似的服務,其中又以交通壅擠、人口稠密的北部車輛分佈最多。
然而,2020 年比價王(eprice)網站就站內會員進行了調查,發現近 8 成會員未使用過相關共享汽機車服務,其中又有 65% 受訪者表示,因為有其他代步工具而未曾使用過共享載具,加上台灣民眾使用機車比例也高,整體環境相較荷蘭還是有所差異。
台灣若想強化共享汽車的使用,可以效仿荷蘭的經驗,藉由交通法規、停車收費政策加強共享汽車的使用優勢,同時考量汽機車的使用偏好,並做好良好的大眾運輸設施規劃,才有可能打造更舒適的都市環境。
參考資料
- Snapshot of the European car-sharing market(McKinsey & Company)
- Fact sheet Car sharing(荷蘭基礎設施和水資源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