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家/文:范毓雯
台北車水馬龍的民權東路三段,拐彎進入一處巷弄裡,隔絕一切喧囂,悄悄藏身了一處滿眼綠意、緩慢自得的靜謐空間。
這裡是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創辦人王友華,以及他的弟弟作家王文華的老家。11 年前,正值知天命之年,他決定在人生轉彎處,延續年輕時就一貫投注公益使命,重新改造老家,成為協助青年世代的公益空間:「University Café」,也是 2019 年協會展開的重要起點。
50 年芒果樹下的老屋,蒼勁翠綠。許多青年一邊沉浸咖啡香,藉由藝術、音樂、座談等方式,創造有意思的事。「我們期待這個空間,能帶動人與人溝通、交流與合作。有了分享,讓青年朋友更有想像力創造與實踐,開展人與人、與地方、與夢想的連結。」王友華說。
卸下金融董座光環,重拾當年公益初心
打從年輕起,投身金融界的王友華,就充滿理想、溫暖和人文關懷的特質,「年輕的時候就可以做很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每個人都能扮演一個催化者的角色。」王友華說,面臨社會上有待改進之處,要能把握時代的機遇,透過對話建立連結,設法解決它,帶給社會一個溫暖的改變。
1990 年代,初入金融機構的公共事務任職的王友華,便站在巨人肩膀上,投注公益關懷,籌辦多次重要慈善活動,邀請各國政要出席。但是他不滿於此,反而意識到作為獲利遙遙領先的金融機構,卻還是無法與社會大眾產生連結、影響,讓王友華深感惋惜。
穿梭凱悅飯店、晶華酒店、西華酒店,看著現代富麗的裝潢,有天王友華不禁想,「眼前這一切,究竟和我們家門口菜市場的老百姓,有什麼關聯?」擁有外商資源,理應能夠為社會做得更多,王友華隨即與老闆展開討論,決定從台灣為出發點,不僅推動「聯合勸募」等創新公益募資形式,「在當時信用卡多數與消費購物大量,我們成為第一個推動刷卡捐款,讓刷卡也能對社會有意義。」他說。
儘管金融世界裡,數字是一切價值的表徵,但王友華知道,存於社會的價值不只於此。推出聯合勸募後,王友華繼續支持喜憨兒文教基金會,協助他們到台北開設「喜憨兒烘焙屋」,轉變為全國性的公益團體;此外,更支持了台北第一個古典音樂電臺――臺北愛樂」,從不聽音樂的他,深知音樂對於一座城市的重要,他堅信:「一個進步的城市就該要有這樣的電台。」
「外頭世界是什麼?」王友華人生轉彎助青年
工作、生活都是財務數字,何以特別懂得、挖掘社會中許多值得被珍惜的獨特價值?「這可能要歸功於大學時代,就讀外文系所培養的人文關懷。」那時,王文華和整班年輕同學,被任教系上的作家王文興要求得用 3 小時讀著 5 頁小說情節,揣摩、擬情、分析角色的關聯和狀態。「這些人文訓練,培養了我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的同理心,以及對社會、環境、時代的理解能力,你會比較能夠去感知別人的痛苦和處境。」
如今,戲稱「圈外認識、圈內做事」,王友華和年輕世代所一起投入創辦的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也是如此。
說是中年覺醒的人生轉彎,更像是王友華在人生下半場,找到自己的「Spark light」。任職花旗銀行公共關係部副總裁、投顧總經理,再到大華投顧總經理與富達投顧總經理,光鮮頭銜下,王友華有一個更大的「外頭世界」等著他。
審視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王友華一路照著家人、職場、社會期待的規則前進,讓自己彷若音樂盒上的跳舞人偶般,上緊發條後,便不斷重複同樣舞步轉動。
提醒他得記得抬頭看看外頭世界的,是一次國外友人的來訪。「你的生活不能全部都是這些。」對方閒談時,向王友華說。「那該是什麼?」還找不到答案的王友華,心頭擺著這道問題。但時間一眨眼,幾年前向他說著想開餐廳的國外友人,真的開了家餐廳,給自己「Gap Year」;一位鎮日喊著創作小說的華爾街金融精英,王友華乍聽是玩笑話,最後對方真的圓夢,出版了小說。
這些出走故事,為王友華帶來莫大啟發,思考著會操盤、績效好、能創造龐大投資收益的佳績,在 10 年後、甚至 30 年後,還能被記得嗎?因此,年過半百的王友華,讓內心堅信必然和善與社會關懷的永續價值,繼續更加發光發熱,一個人的成就,不能僅以物質衡量,而是一生中,你有沒有善待和幫助他人實現夢想?以及有多少人真正愛你和關心你。
嬰兒潮世代,創造世代共好的社會
眼見全世界高居不下的房價、一籌莫展的青年世代,王友華和金融界的同事張苡庭,在 2019 年創立非營利的「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協助青年們投入社會事務,並得到自我實現的機會。
「我沒有辦法緩解很多很多人痛苦,但我可以緩解一部分人的痛苦,我們成立的青年公寓,可以緩解他們痛苦,那我覺得這也值得做,如果每一個社會參與者,都能夠從自己能力出發,改變一些事情,這樣聚沙成塔的力量不是很可觀?!」王友華表示。
高齡化時代下,照顧的社會責任已然成為人們的思考重點,1961 年出生的王友華卻提出不同看法,認為高齡者不見得需要被照顧,反而能成為促進世代共融的推手。
「嬰兒潮世代出生的我們,接受過良好教育,擁有許多社會資源、人生閱歷等寶貴能力,甚至名下還有許多閒置房屋可運用,假如高齡族群們能將這些資源與能力傳遞下去,必定能化為改變社會的一股力量。」王友華表示。
目前大台北地區有高達萬戶低度使用住宅,他也期待高齡世代的房產持有者,可以轉化思維。成為跨世代的「資深代表」,王友華也期待,與他一般的熟齡族群,一起投入對社會有益的行動。「我沒有覺得是誰在幫助誰,而是一種跨世代之間的對話,其實高齡者也需要青年世代的流行資訊,數位工具怎麼操作的學習,彼此互補互助。」
作為中介角色,一連打造出「藝術」、「氣候」公寓後,也有許多屋主響應,找上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希望協助青年解決「居住困境」。
一間可以看到美麗華摩天輪無敵景觀的電梯華廈,是由屋主的女兒和協會洽詢,當屋主本人聽到協會費心扮演中間者角色,不僅省去房東出租房子時的疑慮與壓力,另一方面,也給予青年共居者一個溫暖的家,於是這位屋主大表贊同這樣的理念,還千交待萬叮嚀女兒一定要「不惜成本」裝修好房子,讓更需要的青年人住進來。
「讓我們上一代的房子成為下一代青年住得起的地方,這是一種看得見的投資,住在我們永續行動基地裡的青年,再用他的才華和熱情為周圍的社區付出,一起創造世代共好的社會。」王友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