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家/文:洪郁真
生長於南投的范懷仁於海軍服役,妻子擔任空服員,兩人工作穩定卻也受諸多限制,2001 年一次入住台南白河民宿「阿嬤的家」的美好體驗,讓夫妻倆發現原來有這樣高度自主、能在鄉村享受慢步調的生活模式,就此種下民宿夢。但當時民宿剛合法化,夫妻倆對要經營什麼樣的民宿沒有頭緒,花了好幾年四處走訪民宿旅館做功課,范懷仁還在工作之餘重拾書本,到樹德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攻讀景觀相關系所,只為加強專業知識。
蓋民宿破壞了環境,民眾還看什麼?
繞了台灣一圈,兩人選擇落腳南投的頭社盆地,此處不但低度開發,能被大自然擁抱,附近又有知名觀光景點日月潭可帶來客源。走在頭社一帶,水道溝渠裡有青蛙與魚蝦,山林小徑還能見到山羌的蹤影,望著如此豐富的自然環境,范懷仁想:「如果因為蓋民宿破壞了這些景觀,未來客人來,要看什麼?」於是,一座友善環境的民宿就此誕生。
從屋子裡到屋子外,處處都是范懷仁的「友善」巧思。例如因應地理環境,散步的雲設計成坐南朝北,只要窗戶一開,風洞效應引入北邊日月潭涼爽的風,客廳自然降溫;同時也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取代較為耗能的瓦斯爐;與其追求潮流時時淘汰換新,散步的雲寧可選擇品質良好的原木家具,降低汰換次數;而為了不打擾夜間生物作息,散步的雲建築採取較低明度的燈光設計,低調融入夜間環境。
民宿追求低碳、環保=簡陋克難度假?
如今,綠色永續浪潮也成旅遊提倡理念,當年散步的雲早了許多步,懷著低碳與環保理念開幕時,自然遇到挑戰。第一年住房率十分慘淡,尤其旅客一聽環保民宿概念,常常誤解成民宿設備陽春簡陋、需要克難度假,范懷仁苦笑:「還有人打來問,是否需要自備衛生紙?」
經過一番苦思,范懷仁才想通,客人住宿的本質是追求一段舒適體驗,而不是來上課,於是調整策略,強調民宿周邊獨特的自然生態,再透過活動規劃,與旅客聊天一點點傳遞環境友善的觀念。范懷仁會帶著客人晚上關燈 1 小時,走出房門看星星,客人吹著涼風,聽著導覽,也從中認識氣候暖化議題。
除了環境,散步的雲也帶客人認識周邊農村文化,范懷仁夫妻倆採購在地的當季蔬果,製作成餐廳特色餐點,還在民宿大廳打造可直接購買蔬果的「幸福小舖」貨架,幫助農民拓展銷售管道。如果客人需要農村觀光或導覽服務,他們也會轉介給熟識的農民或地陪,打造互利共生的夥伴關係。
常有客人跟范懷仁驚喜分享,來民宿的路上不小心迷路,被問路的居民竟然親自把他們帶過來;又或是因為空氣好早起出門散步,還遇到農民親切互動。旅客來此不只體驗一間民宿,更透過民宿與在地社區創造美好的人情味連結,讓客人想一來再來。
經營民宿像當里長!?靠理念創造差異
有人可能會問,何必把經營民宿搞得像在當里長,還要關注這麼多周圍的人事物,不是關起門來服務客人就好?
范懷仁解釋,目前台灣民宿破萬家,還有各式商旅、文旅興起,競爭十分激烈,消費者也從過去單純比較硬體裝潢,開始關注民宿主人的價值觀或民宿的經營理念,這正是業者創造差異化的機會點。
從屋子的建材、友善環境到關心社區全方位的串連,散步的雲在 2019 年甚至獲得 CU-GSTC 全球永續旅遊好客民宿的認證肯定。一間小民宿的永續行動,當時還迎來了遠道而來的希臘評審讚嘆:「走過 100 多個國家,沒想到在台灣這一家小民宿就看見這麼多永續行動。」
許多民宿或旅館經營者聽到永續旅遊的第一個念頭常是:「要花大錢才能做到吧?」范懷仁卻認為,永續旅遊靠得不是花大錢,而是透過最簡單的觀光模式,長久保存當地既有特色,分享給每一批來訪的客人,這也呼應散步的雲想把主人生活分享給客人的創立初心。
想讓社區變好、讓台灣更好嗎?參加社區一家提案,讓不分年齡、不限主題、不限國籍的你,實現夢想 >> 立即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