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文:黃思敏
提升經濟動物福利是國際趨勢,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簡稱動社)今年 4 月正式推出「動物福利標章」,昨(2 日)動社宣布「吉蒸牧場」所生產的「透明鮮乳」,成為台灣首支通過標章認證的鮮乳品牌,目前在全台家樂福門市都買得到。
根據動社,台灣畜牧技術人才、醫療量能長期不足,「和國際不斷進步的動物福利科學脫節」,需透過更專業人力,以及現代化、自動化的科技設備,改善過去傳統人為管理所造成的疏忽。動社表示,將持續提高標章認證標準,並擴展到豬、肉雞等更多物種。
從蛋雞到乳牛 動社擴大推動台灣動物福利標章
提升經濟動物的動物福利是國際趨勢,相關標章制度在歐盟等國家也已行之多年。動社自 2017 年以來推動「友善雞蛋聯盟」,已建立蛋雞動物福利原則與標準,至今有近 40 家蛋雞場加入聯盟,以平飼、放牧等取代傳統「格子龍」的飼養方式。
由於每個物種的動物福利需求都不同,動社耗費兩年時間,持續與產官學對話,於今年 4 月正式公佈「動物福利標章—乳牛篇」,並於昨(2 日)宣布台灣第一支通過動物福利標章認證的鮮乳,是花蓮瑞穗鄉「吉蒸牧場 jj farm」所生產的品牌「透明鮮乳」,目前在全台家樂福門市都買得到。
台灣乳牛面對熱緊迫、3 大疾病威脅 飼養技術與醫療量能不足
然而台灣高溫多溼、土地空間不足,有 8 成 5 以上乳牛飼養在潮濕炎熱的南部,動社曾公布「台灣乳牛五大痛苦指標」,指出台灣乳牛長期處於不同程度的「熱緊迫」(註一)威脅;此外,在不斷地配種、懷孕、生產、大量泌乳的狀況下,不當飼養管理使乳牛容易罹患乳房炎、蹄病及繁殖代謝疾病等 3 大疾病。
陳玉敏指出,台灣與歐洲的飼養環境不同,應針對台灣獨有的問題,制定動物福利標準與因應措施。例如:國外良好的酪農場一定有放牧場,然而台灣地狹人稠,只能在室內集約飼養乳牛,因此做好圈養環境的散熱與通風,以及定期替乳牛修蹄,彌補其無法在草地磨蹄等,是台灣酪農場首要須處理的難題。
然而陳玉敏表示,台灣畜牧產業長期以來面臨技術人才斷層,「多數畜舍的改建與飼養方式,都和國際不斷進步的動物福利科學脫節」,急需透過更專業人力,以及現代化、自動化的科技設備,改善過去傳統人為管理所造成的疏忽。此外,台灣的畜牧醫療量能長期不足,「缺乏病倒牛緊急醫護與人道屠宰的機制。」
動社號招品牌申請標章 證明「對牛好」不只是宣稱
首個通過認證的吉蒸牧場獲得 80 分,陳玉敏表示該牧場不僅有駐場獸醫師,也提供懷孕期間的泌乳牛數量充足的牛床、設置牛體刷等豐富化的設施、透過自動化掃地機器人保持地板乾淨,該牧場工作人員對待牛隻溫和,確保擠牛乳時不會有緊迫反應。
陳玉敏指出,核發給業者的標章每年須稽核一次,「明年分數要更高,才會再繼續合作」,她表示吉蒸牧場未來能再提升剛出生小牛的照護,以及未生產「女牛」的生活空間。
除了吉蒸牧場外,陳玉敏表示目前仍有另一家業者在申請階段,團隊就曾在臉書粉專上發起活動,邀請民眾標註自己常選購、支持的鮮乳品牌,用申請標章的行動,證明自己在乎乳牛動物福利,而非只是主打「對牛好」,卻沒有任何依據。
動物福利攸關食安與防疫 動社促政府制定官方規範
陳玉敏表示,此標章如同國際上許多具有規模、公信力的動物福利標章,都是由民間組織推動,而民間將制定比較嚴謹的目標與評量方式,「但這不是動社單方面訂定,而是有充分和政府、產業、學界對話,獲得支持。」
陳玉敏表示,動社自 2019 年起倡議、督促農委會應推出官方版本的「牛隻友善生產系統定義與指南」,過程中多次參與農委會的會議,與中華民國乳品協會、酪農協會及各大乳品廠等多方代表,以及專家學者取得共識。目前官方指南已完成函告,「由政府應制定最低標準的飼養規範,民間團體則推動更好、標準更高的標章。」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近年來強調各國政府皆應制訂動物福利規範,由於動物福利不僅只是倫理、人道考量,更攸關食安、疫病防治與畜牧產業的永續發展,「我們希望能建立農民、消費者、動物與環境的四方共好。」
台灣每年約飼養 3.7 億隻家禽、790 萬頭豬、6 萬多頭乳牛、3 萬多頭公牛等,動社指出只有比例極少的農場動物,能在比較友善的環境中度過一生,絕大多數的動物終生都被剝奪基本活動空間、無法表現自然行為與天性。因此動社將配合動物福利科學發展,逐年提高動物福利標章的認證標準,並擴展到豬、肉雞等更多物種。
註一:一旦超過 22℃ 且溫濕度過高時,乳牛便會感到不適,面臨「熱緊迫」威脅。當「熱緊迫」發生,乳牛會不斷喘氣、流口水、無法進食,導致日漸消瘦且疾病纏身。一個在乎動物福利、管理良好的牧場,應該要即時監測畜舍的溫溼度,透過各種降溫系統(風扇、噴灑水霧、遮陽簾等),以確保生活在亞熱帶台灣的乳牛,能避免高溫高濕環境的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