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比爾蓋茲;譯者:張靖之, 林步昇
氣候調適還有一個面向值得更多關注,那就是我們需要做最壞的打算。
氣候科學家已確定了可能加速氣候變遷的許多臨界點。舉例來說,如果海床上含有大量甲烷的冰狀結晶體變得不穩定並破裂,短時間內災難恐怕就會在世界各地發生,導致我們對抗氣候變遷時疲於招架。氣溫愈高,就愈可能達到臨界點。
我們看似正朝臨界點邁進,而接下來要說明一套大膽 (有人認為幾近瘋狂)的方法,這些都是所謂「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的範疇。雖然這些方法尚未得到證實,也引發道德爭議,但我們應該趁仍有餘裕時加以研究與辯論。
地球工程屬於「緊急情況」下的尖端技術,基本概念是暫時改變地球的海洋或大氣層,以降低地球溫度。這些改變並不是為了豁免我們減少碳排的責任,只是幫我們爭取時間,以便藉此好好振作。
多年來,我一直都在資助地球工程的研究(與我支持的減緩與調適措施相比,這筆資金根本微不足道)。大多數地球工程技術都是基於一個想法:為了彌補我們釋放到大氣層中溫室氣體所造成的暖化,我們得把照射到地球的陽光總量減少 1% 左右。
有許多方法可以達成目標。其中之一是在大氣層上層分布極細顆粒,每個顆粒的直徑只有數百萬分之一英寸。科學家知道這些顆粒會反射陽光,導致地球降溫,因為他們已見證過類似的情況:大型火山爆發時,都會噴出類似的粒子,使得全球溫度明顯下降。
另一項地球工程是增亮雲層。由於陽光會被雲層頂部反射,我們可以使雲層更亮。方法是運用鹽霧讓雲層反射更多陽光,從而讓地球降溫。而且也不需要大幅增亮:想減少 1% 的陽光,只要將覆蓋地球面積 10% 的雲層增亮 10% 就可以了。
還有其他類型的地球工程,但都有 3 個共同點:第一,相較於問題的規模,這些方法的成本相對較低,所需前期資金成本低於 100 億美元,而且執行費用極低。第二,雲層增亮的效果可持續一星期左右,所以我們可以依需求加以使用或停止,不會產生長期影響。第三,無論這些方法可能面臨何種技術問題,相較於必定會遭遇的政治障礙都不算什麼。有些批評人士抨擊,地球工程是把地球當成大型實驗品。
不過正如支持者所指出,我們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早就在對地球進行大規模的實驗了。
持平來說,我們需要更了解地球工程的在地潛在衝擊。這確實是合理的擔憂,值得多方研究,之後再考慮於現實世界大規模地測試。此外,由於大氣層屬於全球的問題,任何國家都不能自行決定嘗試地球工程。我們需要建立各國的共識。
如今,很難想像如何要世界各國同意以人工方式決定地球溫度,但地球工程是唯一已知的方法,我們希望可以在數年、甚至數十年內降低地球溫度,卻又不至於癱瘓整體經濟。未來有一天,我們也許別無選擇,因此最好現在就做好準備。
每個在地行動,都能為永續發展盡一份力。社企流最新專題《社區永續家》,帶你看台灣各地的社造者,如何接軌國際、實踐永續目標!>>>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