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小聚/文:林麗珊
「投資理財要趁早」這句廣告詞常常被掛在嘴邊,告訴我們要及早開始建立金錢觀念,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與普惠金融意識抬頭,大大降低了人們近用金融商品的門檻。過去必須到銀行才能處理的業務,都能透過數位化、行動化大大改善服務體驗。
與此同時國外數家 Fintech 新創也看到了新的趨勢——孩童與青少年的用戶將是 Fintech 新創的藍海市場,傳統銀行絕少將 18 歲以下的青少年視為服務對象,而 Fintech 將是打破藩籬的機會,下一個世代可能終其一生都不需要踏入實體銀行就能享有金融服務。
「學校、家庭都不會教理財,讓我們深感困擾,」行動銀行 app「Step」的共同創辦人 CJ MacDonald 在外媒訪問中提到,很多時候家長並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為他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尤其在金融科技飛速成長的現代,許多金融行為都不需要在實體場域發生。
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到底有多重要?研究顯示 3 歲的孩子對金錢有基本的概念了,而在原生家庭雙親的影響下, 7 歲以後孩子的金錢觀基本上就定型了,許多 Fintech 新創則看準這項機會,提供新世代有別於傳統銀行的選擇,並且幫助下個世代建立數位金融素養。
數位科技幫助孩童從體驗中學習金錢觀
「Goalsetter」創辦於 2016 年,創辦人 Tanya Van Court 原先在兒童頻道 Nickelodeon 服務,提供教學輔助與親職教育的數位內容,「我們在家長訪談中瞭解到,他們希望能夠有一個平台讓孩子學會存錢並建立正確的金錢觀,」於是她決定設計一個提供兒童銀行體驗的 app,可以在孩子成長階段持續陪伴他們學習金融知識,Goalsetter 在 2021 年的種子輪中募得 390 萬美金。
另一家提供兒童與青少年信用卡和金錢管理的 app「gohenry」,在 2020 年 8 月的 B 輪融資中 ,募得 6620 萬美元。創辦人 Dean Brauer 指出,美國只有 17 個州有針對金融素養(financial literacy)進行規劃,他認為新創公司不只可以與學校合作,更可以透過線上的互動建立關係,同時培力家長與孩子正確的消費行為。
教育下一代如何聰明用錢,從青少年開始養成金融素養
除了幼齡孩童的基礎金錢觀念建立,青少年市場更是許多新創搶攻的大餅,創投在外媒訪問中表示,全美有 8500 萬名青少年與家長,這是傳統銀行尚未開發的客群,也是建立未來世代金融素養重要的時機。
行動銀行 app Step 的主要用戶年齡層在 13-18 歲,在 2020 年推出了免費的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帳戶 (FDIC)和 Step 的信用卡,在 B 輪募資時,吸引了許多名人投資者如 Justin Timberlake 和 Eli Manning 的青睞。創辦人 MacDonald 認為,「我們(新創)的使命是教育下一代如何在金錢上變得更聰明。」
另一家新創也同樣認為應該及早開始培養理財教育,「Copper Banking」成立於 2019 年,創辦人 Behringer 認為,青少年必須透過做中學「我們可以儘早教育青少年,金融知識的基礎並不複雜,可是一定要有人展開對話。」,Copper Banking 的 app 的使用年齡中位數為 14 歲。與德州、加州、佛州的學校合作,透過 app 教育學生關於銀行帳戶、金融卡、信用卡及儲蓄的相關知識。
創投看準這波 Fintech 發展帶起的兒童金融素養教育浪潮,在 5 年內創投至少投入 5.35 億美元,在 89 家以兒童、青少年與家長為服務對象的 Fintech 平台,光是 2020 年就有募資總額就高達 3.44 億美元。其中的佼佼者是 2014 年創立的 Greenlight Financial Technology ,主要在指引家長如何教育孩子透過 app 與信用卡來存錢。2020 年 9 月 Greenlight 完成了 2.15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後,其估值高達 12 億美元。
對於 Fintech 新創來說,除了專注於推動新型態的金融服務以外,教育下一個世代的金融使用者也是重要的機會,讓本來被排除在銀行服務外的青少年、兒童有機會提早接觸金融產品。尤其金融素養教育在台灣未受重視,長期缺席台灣的體制教育,許多家長面對快速成長的金融科技也束手無策,更需要越來越多人提供好的內容與服務,建立屬於下個世代的金融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