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一般社団法人防災ガール粉絲團Photo Credit: 一般社団法人防災ガール粉絲團

文:仁人學社(黃珮瑜)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東北部發生 9 級大地震,觸發海嘯吞噬了近兩萬條性命,逾 2500 人至今仍未尋回。這場天災使日本本州向東移了 2.4 米,同時徹底撼動田中美咲(Misaki Tanaka)對災難和生命的看法,她遂成立了團體「防災女孩(Bosai Girls)」,冀重新包裝傳統的「防災」論述,致力提升日本年輕人的避難意識。
311 地震那一年,田中美咲加入了東京一家大型資訊科技公司,負責開發電子遊戲。公餘時她會到受災地區當義工,深切感受到災民的無助,並開始反思如何活得更有意義。
最終,她離開了自己喜愛的工作崗位,全職加入了一個支援地震災民的非營利組織,並搬到狀況最嚴峻、爆發核洩漏事件的福島縣。她的新工作是要成立資訊小隊,將最新且真確無誤的災情發布上網,讓外界得知福島正在發生什麼事及如何調撥資源幫助當地人。
(田中美咲(中)參與非營利組織支援地震災民,發現了防災知識中的痛點。來源:一般社団法人防災ガール粉絲團)
(田中美咲(中)參與非營利組織支援地震災民,發現了防災知識中的痛點。來源:一般社団法人防災ガール粉絲團

年輕女性乏危機意識

田中美咲坦言,要不是積極參與救災工作,也不會發現自己缺乏危機意識及求生技能。雖然不少人說,居於日本就必須學會與天災共存,但早前當地一項調查顯示,認同防範自然災害重要的人口比例隨年齡層下降,30 歲以下的受訪者中,只有 3 成人表示同意,當中又以女性的防災和求生常識最貧乏。
2013 年,田中美咲以非營利團體的名義成立「防災女孩」,目的是提升年輕人的防災意識。別誤會該組織的服務對象只限於女性,其實加入「女孩」一詞只是說明女性較缺乏相關知識,因此在災害面前特別脆弱。
田中美咲發現,要提升女性的防災意識,不能單靠「填鴨式」灌輸,更有效的方法是引起她們的興趣。她進一步反思傳統防災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得出的結論是:所有關於防災的論述都予人剛強的感覺,難怪很多女性都沒有興趣,「例如防災用品,唯一的要求就是實用性;又例如防災建議及方案,很多都採用男性化的術語,而非顯淺易明的字詞,這都令女性卻步。」
(「防災女孩」的對象不限性別,目的是提升年輕人的防災意識。來源:一般社団法人防災ガール粉絲團)
(「防災女孩」的對象不限性別,目的是提升年輕人的防災意識。來源:一般社団法人防災ガール粉絲團

求生用品美觀兼實用

要對症下藥,田中美咲的第一步是重新包裝「防災」,抹去剛強味,加入女性視角,其中一個例子是推出為女性而設的水靴。有別於笨重的傳統款式,「防災女孩」推出的女性靴雖然同樣防水、防硬物穿刺,但採用了較輕身的物料,方便攜帶,而且有拉鏈和綁帶,美觀又易穿。
「防災女孩」還設計了一系列遇難用具,包括可折疊的粉紅色平底鞋,繪有止血方法和滅火筒使用方法的毛巾,內有手電筒、哨子、髮夾和橡筋的應急包。別小看髮夾和橡筋,女士避難時如能束起頭髮,會比披頭散髮方便和安全得多。
此外,又特別推出針對年輕族群的求生用品,例如用色彩繽紛的傘繩編織而成的手環,當中加入了時尚元素。傘繩是尼龍繩,二戰時期,美軍用以作為降落傘的操縱線。後來士兵發現傘繩還有許多實際用途,包括充當鞋帶、登山繩、以之固定帳篷、晾曬衣物、設置陷阱和漁網等。而「防災女孩」的傘繩手環可當作首飾佩戴或掛在手袋上,萬一遇上危難,解開手環便可拉出長達 3.5 米的堅韌傘繩。
然而,單有抗災用品還未足夠,如何避難也是重點,故田中美咲的下一步是舉辦「次世代避難演習」。她認為傳統演習有兩大問題:首先是乏味,其次是脫離現實。「每一場演習都是『照辦煮碗』(照本宣科),但在真實世界中,天災不一定發生在學校和公司,也沒有工作人員在場給予指示,屆時人們便不懂得如何應對了。」
(「防災女孩」重新包裝「防災」的概念,抹去剛強味,加入女性視角的親民設計。來源:一般社団法人防災ガール粉絲團)
(「防災女孩」重新包裝「防災」的概念,抹去剛強味,加入女性視角的親民設計。來源:一般社団法人防災ガール粉絲團

潮人演習添打機元素

所謂「次世代避難演習」是將場地由學校和公司,移師至澀谷等「潮人集中地」,務求讓更多年輕人參與。更有趣的是,次世代演習不會有工作人員在街上發號施令,也沒有指定路線圖,要參加者自己動動腦筋,透過指定手機程式得悉「災難」發生地點和集合點,再於指定時間內逃到安全地點,最後「防災女孩」會跟參加者一起檢討該次演習。
田中美咲更將自己過往開發電子遊戲的經驗應用到演習上,「我們將參加者分成兩批,誰能夠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將獲得積分,最高分的那組勝出。只有用玩遊戲的心態去參與演習,才會有趣味。」
「防災女孩」的野心不只於此,他們跟另一非營利團體The Nippon Foundation合作,在日本全國推行 #beOrange 計劃,目的是令人將橙色聯繫到海嘯。即使不懂日文的外國人,只要一看到橙色旗幟就知道是海嘯警報,馬上遠離海邊,逃到高處躲避。
現時,「防災女孩」已向最少 70 個城市派發 400 多面橙色旗幟。另外有逾 16 萬人主動接觸該組織,查詢有關防災備災的事宜。至於「防災女孩」的成員,已由原本寥寥可數增至 130 多人,當中大部分是 20 多歲的女性,相信隨着組織的知名度愈來愈高,民間的防災力量將不斷伸延開去。
全文轉載至仁人學社,原文標題:日「防災女孩」 避難教育變時尚

身為地球村公民,我們都該具備相應的「永續力」以回應當代問題!立即參與永續素養大調查,掌握年度最熱門永續話題、還能獲得多項永續好禮! >>即刻填答

文章標籤

  • 社創群英

    社創群英

    仁人學社由謝家駒博士與蔡美碧女士在2012年創辦,是香港唯一一家專注於推動社會創業教育及培養社會創業者的社會企業。謝博士和蔡女士都是推廣社會創業的先驅,以悉心培育新一代社會創業者為己任。過去幾年,曾扶助和支援香港多家正在營運和新近開辦的社會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