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Marc Wieland on UnsplashPhoto Credit: Marc Wieland on Unsplash
隨著近代全球化以及資本主義的快速擴展,我們的食物生產遭遇到前所未見的危機,從食物分配不均,到國際廉價農作物的傾銷,人們與食物的關係越來越疏離,飲食越來越不健康,飢餓也不斷蔓延。同時,也開始出現一些不同的聲音,嘗試從食農教育著手,讓人們重新認識人與食物的關聯。2018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邀請《一張六十億人都坐得下的餐桌》作者 Judy Wicks,以及印尼的食農教育先驅 Helianti Hilman 、合樸農學市集創辦人陳孟凱分享經驗,他們都從自己熟悉的社區開始,一步一腳印,影響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重建人、食物以及土地的親密關係。
文:趙浩宏
「我們都想改變社會,所以一起坐在這裡;我們都想改變系統,所以一起研究,找到讓這個社會更好的方法。」講台上,主持人主婦聯盟董事長賴曉芬對著台下的聽眾們喊話,在推動食農教育的路上,大家並不孤單。

開一間友善大自然的咖啡館

(《一張六十億人都坐得下的餐桌》的作者  Judy Wicks。來源:社企流)
(《一張六十億人都坐得下的餐桌》的作者 Judy Wicks。來源:社企流)
《一張六十億人都坐得下的餐桌》的作者,白狗咖啡廳創辦人 Judy Wicks 相信,人們的生活可以藉由對社區與環境更友善的消費行為,創造一個永續的生活方式,為全世界的人們打造一張 60 億人都坐得下的餐桌,而教育是改變的起源。
白狗咖啡廳座落於費城的小鎮,一開始的初衷單純只是為了讓當地的人們吃得健康,並培養想從事餐飲的孩子學習如何烹煮好吃又健康的食物。
由於 Judy 打從心底關心社區裡的人們以及地球,同時也關心小農、探討食物的生產以及販售,因此她一邊尋找願意合作的小農,一邊在咖啡廳舉辦「table talk」和在地人對話,一起聊不同的議題,關心環境、社會住宅、認識監獄裡面的囚犯如何藉由種菜療癒自己,認識社區裡各式各樣的作物。(同場加映:「若無繁盛的在地經濟,人民沒有權利,土地沒有聲音」Judy Wicks 與地方共榮,打造 60 億人都坐得下的餐桌
「因為我們都是地球有機體的一部分,我們需要感受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感受動物的恐懼,社會變遷的傷害,然後找到每個人自己的良知。」
Judy Wicks 除了在自己的社區做食農教育,同時也和大廠商合作,告訴他們有更好的方法成為一個備受尊敬的友善食品製造商,一起加入食農教育的行列。

為全世界找回被遺忘的食材

(Javara 食品公司的創辦人 Helianti Hilman。來源:社企流)
(Javara 食品公司的創辦人 Helianti Hilman。來源:社企流)
「健康食品買不起,那就自己種吧!」
創立 Javara 食品公司的 Helianti Hilman 是一名家庭主婦,也是印尼的食農教育先驅與成功的創業家。從小生長於偏鄉農村的 Helianti 長大後定居馬尼拉,一開始也只是出於簡單的初心,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吃到健康的食物,於是在自己的花園裡種菜,但在一開始無論怎麼種都沒辦法把菜苗種好,反之,許多野生的植物快速滋長蔓延取而代之。
直到有一天,一個原住民朋友告訴他院子裡那些野生作物其實是很珍貴的傳統食材,Helianti 恍然大悟:我們是不是在集約農業和快速商業化的過程中遺忘了許多重要的事情?
「我們都忘了印尼有多棒的生物多樣性,有許多天然而且富含營養價值的食物,遺忘了大自然的恩賜,我需要付諸行動。」
除了開發當地食材,Helianti 很清楚需要創造需求者,所以她四處推廣健康的飲食習慣,幫助消費者建立更好的飲食習慣和品味,並為他們開發每個人都買得起的產品,一同幫助小農、推廣食農教育。(同場加映:「人們早已忘記,我們曾擁有超過 7 千種稻米」印尼食農先驅 JAVARA 保存食物多樣性,將在地農產推向國際

市集 X 教育,讓友善農業走進人們的生活

(合樸農學市集創辦人陳孟凱。來源:社企流)
(合樸農學市集創辦人陳孟凱。來源:社企流)
合樸農學市集創辦人陳孟凱從 11 年前投入友善農業,積極在中部地區舉辦市集和大大小小的食農教育課程,多年的經驗讓他清楚知道,只有一小群人關注友善農業、在地經濟是不足的,於是他創辦市集,讓友善農業走入大家的生活。(同場加映:拋開高薪卻充滿病痛的生活,他開辦「合樸農學市集」,以有機蔬果找回健康人生
「社會企業如何讓自己的社會使命能夠成功被達成,關係的建立很重要,於是我們讓市集不只是市集,也參與了教育。」
合樸農學市集利用實作課程當作前導,儘管遇到大雨、寒流,市集也不擔心沒有人,因為當消費者藉由課程了解市集裡農民所生產的食物和作物遠比超市更好時,他們會有非常大的動力參與市集。
最近幾年,陳孟凱更是致力於臺灣黃豆的復興以及教育,除了在市集中販售,也開設許多黃豆食品的手作課程,讓消費者藉由自己製作豆腐認識健康食材的重要性,至今已經培養 30 位社區豆腐坊的師傅,成立 8 家社區豆腐枋,另外也開設黃豆食品釀造工作室,邀請大家使用臺灣黃豆,支持本土的黃豆小農。

找到聰明的方法,讓食農教育遍地開花

「當代人的要求很高,同時要好吃又要健康,不然對於健康的追求就會像一場折磨,所以有好的廚師與食譜很重要,食農教育也需要餐桌上的美味。」
論壇的尾聲, 3 位講者都提出了相同的看法,認為應讓大眾能在追求健康的過程中也獲得好的飲食經驗,因此他們 3 人在經營社會企業的過程中,都不約而同找來廚師成為自己的夥伴,從舉辦食譜活動、烹飪教室,到找知名廚師代言、與知名餐廳合作等,他們發覺只要東西好吃,就能吸引更多新夥伴加入友善大自然的行列。
除此之外,在與農民合作方面,3 位講者也特別強調了品管的重要,尤其當組織擴張以後,不僅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參與,也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因此建立一套品管標準來確保新進農民的作物生產流程是必要的。正如同陳孟凱所述「食農教育除了用說得以外,如何落實才真的重要。所以新農民加入前,真的需要花時間觀察,讓支持我們的消費者能夠持續信任自己的品牌。」
(3 位講者與主持人合影。來源:社企流)
(3 位講者與主持人合影。來源:社企流)
核稿編輯:金靖恩

文章標籤

  •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明日亞洲」

    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明日亞洲」

    今日亞洲,正共同面臨許多未解之題,明日亞洲,如何用社會創新翻轉難題?
    高峰會聚焦「食農、銀髮、弱勢就業、綠能環保」四大議題,透過跨國、跨領域的座談研討,串起社會行動者的支持體系,讓產官學界與民間一同聚集,為明日的亞洲尋找改變的契機。更多詳情請見 明日亞洲 2018 亞太社企高峰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