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全球塑膠垃圾問題出現新契機!科學家發現一種能夠分解塑膠的真菌,可望成為安全降解塑膠的天然方法。英國獨立報報導,有研究人員自巴基斯坦伊斯蘭馬巴德城外的垃圾場採集樣本,並從中發現了吃塑膠的土壤真菌。
研究主要作者、世界農林中心(World Agroforestry Centre)和昆明生物研究所的卡恩(Sehroon Khan)博士說:「我們從巴基斯坦伊斯蘭馬巴德的垃圾場採集樣本,想看看是否有任何生物以塑膠為食,就跟其他生物以死亡動植物為食一樣。」
在這份發表於《環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的研究中,科學家分離出這種真菌,鑑定確認為塔賓麴黴(Aspergillus tubingensis),並評估其降解聚氨酯(polyurethane,PU)的能力。
PU 常用於製造各式各樣的日常用品和零件,包括輪胎、保險套、軟水管、超市手推車、汽車懸吊系統和一些黏膠。
研究團隊測試了真菌在 3 種不同環境中降解 PU 的能力,分別是在瓊脂平板上、液體中,以及埋在土壤中。以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的結果顯示,塔賓麴黴會在塑膠上繁殖,使塑膠表面降解、出現疤痕。其中又以在瓊脂培養基中被降解的程度最高,接著是液體和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在液體介質中 2 個月後,PU 薄膜完全被降解成較小的碎片。」研究摘要中寫道。

卡恩博士說:「我們團隊的下一個目標是確定真菌生長和塑膠降解的理想條件,包括 pH 值、溫度和培養基等環境因素...以利往後將這種真菌應用在廢棄物處理廠,甚至處理被塑膠污染的土壤。」
去年,日本京都理工大學和慶應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現一新種細菌,能分解廣泛用於製造塑膠瓶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社企流數年來緊追台灣社企發展脈絡、掌握國際社企趨勢,與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星展銀行攜手,將多年深刻觀察精煉出10大心法,《開路:社會企業的10堂課》是台灣唯一深入探討「社會企業」的進階巨作,更多精采內容都在書中。→ 點此搶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