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的回憶不是消失,只是不曉得放到哪個抽屜」新活藝術以社工專業  帶長輩找回生命故事
「新活藝術」是第二、三屆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的參與團隊之一。社企流編輯室透過第一線的採訪,帶讀者全方位認識新活藝術團隊的社會創新模式,以及其在經營管理上的成功關鍵或挑戰。
文:林冠吟
如果回憶有形狀,那會是圓的、方的或扁的?如果回憶有顏色,那麼是燦爛的還是灰暗的?如果回憶可以傳承,那麼長者內心深藏的故事是否就能代代流傳於後輩?
位於景美的「新活藝術」團隊,辦公室佈置的像注重美感的小家庭。團隊成員的背景皆是社工、說起話來散發著溫暖氛圍的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是用課程帶著長者探索回憶,並用專業引導長者說出內心深藏的故事。他們希望透過視覺藝術,讓長者的回憶擁有形狀和顏色。   新活藝術的執行長康思云表示,那些上過課的長輩,有的是家庭照顧者,因為課堂上的分享與談話,逐漸卸下過往心理包袱,願意表達自己的悲傷,允許自己哭泣;有的是失智長輩,在團隊與家人的陪伴之下,逐漸回想起自己往日的風華,到後來甚至能出門去買菜。
「這不是魔術,我們只是比別人更知道如何打開那些抽屜。」擁有十幾年社工經驗的康思云進一步說明,失智長輩的回憶並不是消失,只是不曉得放到哪個抽屜裡,而社工的訓練讓她更有耐心地去一個一個打開抽屜。

「其實,心理照護與生理照護一樣重要」

自大學畢業後就投入老人照顧領域的康思云,與另一位擔任營運長的夥伴江明璇相同,最初的服務動力都是因為家裡有對她們很好的長輩。 「如果要我回憶看過最溫暖的笑容,我總會想起我的外公外婆。」康思云說,當年畢業時要選擇社工的服務範圍時,發現當服務對象是老年人時,自己對案主的容忍度會大很多,比較能夠設身處地的替對方著想,因而決定踏入老人照顧領域。
(新活藝術團隊。來源:社企流)
(新活藝術團隊。來源:社企流)
從過往的工作經驗中,她觀察到台灣的老人照顧服務缺乏社會互動和心理照顧的層面,舉例來說,照顧服務員的訓練課綱共 90 小時,但當中與老人心理有關的連 10% 都不到。「照顧服務員是最近身照顧老人的人,但我們都在訓練他們如何移位、怎麼煮東西、怎麼洗頭。」康思云認為,心理照護和生理照護的訓練時數應該至少要一樣多,「因為那是一個更難建構的能力。」   江明璇則補充說道,台灣的照顧服務員訓練通常是生理照護的部分通過就可以,心理照護的部分則是等到照顧服務員在服務現場遇到問題時,才回頭找資源協助或進修。「但是照顧服務員剛上線工作時,時間是滿的,根本沒機會接受訓練。」倘若照顧服務員要請假去受訓就可能會面臨兩個困境,像是案主家屬無法配合,或是照顧服務員沒接案就沒有收入。

以藝術和陪伴找回長者的生命史

那有什麼方法能夠照顧到長者的心靈呢?又或者說,長者會需要怎麼樣的心理照護? 這個答案康思云與江明璇後來漸漸摸索出來。2005 年兩人在因緣際會下接觸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到美國學習 ESTA(Elders Share the Arts)機構的「傳承藝術」方案。這個方案提倡以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來陪伴長者:藉由課程中的活動,讓長者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接著再以視覺藝術的方式呈現,讓長者的生命史再次活化。
(長者在活動中透過視覺藝術來呈現生命故事。來源:新活藝術)
(長者在活動中透過視覺藝術來呈現生命故事。來源:新活藝術)
江明璇表示,由於傳承藝術方案最初設定的目標族群是失智、失能長者,因此當他們將這套方法帶回台灣服務時,也是從同樣的角度切入。 「當老人面臨失能與失智時,照顧者能用什麼辦法讓他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呢? 」康思云舉例說明,她曾服務過一位奶奶,因為失智而變得沒自信,然而當團隊藉由訪談的方式進行服務時,才發現奶奶年輕時其實相當漂亮,衣櫃裡總有許多成套的旗袍,同時也得知她人生過往的風浪,例如:在家庭經濟拮据時,奶奶曾透過房地產投資,養活了一家人。 於是團隊帶著奶奶一起用拼貼創作的方式,把過去她所擁有的旗袍製作出來,接著再用老相片拼貼的方式把奶奶的回憶重現。(同場加映:史丹佛銀髮設計首獎團隊:要推出一個專業的服務,重要的是「先跨出自己的專業」) 「當我們讓她慢慢把這些回想起來後,就會告訴她,『奶奶妳以前這麼困難的事情都經過了,現在這個挑戰一定也可以。』」康思云說,藉由這個方式讓長者找回自己,進而記起自己是有能力的人。   2010 年康思云與江明璇創立了新活藝術,除了繼續發展傳承藝術方案之外,也延伸出其他服務,像是針對志工和一般大眾的培訓班,傳授與長者互動的祕笈攻略;以及為專業助人者,如社工和護理人員等,提供傳承藝術的進階課程,傳授理論、實務服務和創作技巧。
「我們不只是發展出一套認證系統,更期待的是提供完整的支持系統,讓他們(專業助人者)不只是來上課,而是得到一個團隊的支持。」康思云滿懷希望地說。

從社工轉變成創業家的挑戰

當了十幾年的社工,一下子要轉變成創業家,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為康思云帶來許多挑戰,「(我和明璇)會選社工,就是比較不會利益導向思考的特質,」她說道,但是創業後常常會遇到一個挑戰是:到底要以「案主」的最大利益為考量?還是「長者」的利益為優先考量? 「幾乎每個合作單位,都會希望我們一次能服務多一點的老人,」康思云說,目前傳承藝術的服務上限是訂在 7 位長者,因為團隊期待參與其中的長者,可以獲得深度的服務和生命的改變。「但 12 年來大家(合作單位)要的還是數量。」因此團隊目前也只能靠著一次次地協商來達成共識。 為了建立更完整的商業模式,和開拓更廣的客群,新活藝術團隊參與了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除了在課程上與導師一起針對公司的實際狀況進行討論之外,康思云認為助益良多的是透過計算財務和社會影響力等數據,去盤點公司資源、釐清組織定位,在過程中增進對自己事業的認識。「為了算出來(社會影響力),就必須先讓自己搞清楚那是什麼,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跨越,去做以前沒嘗試過的事。」康思云說。 康思云補充說明,甚至連團隊目前的商業模式,也是在 iLab 培訓過程中,與社企流團隊一起討論出來的。過去新活藝術把發展焦點放在傳承藝術的課程上,但後來才發現提供專業助人者培訓課程,讓更多人有專業做長者服務,其實可以造成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同時也能讓團隊的財源更穩定。
(團隊提供工作坊,教導大眾如何與長輩相處。新活藝術)
(團隊提供工作坊,教導大眾如何與長輩相處。新活藝術
目前新活藝術團隊已經孕育出近 180 位傳承藝術帶領者,與超過 300 所機構合作,服務過的長者累積將近 5,000 人。

為社會帶來更多肯定長者的氛圍

「一般大眾對於老年照顧的想像,大概只有尿布、輪椅和吃藥」康思云說,「但對於我們來說,更多的是你怎麼跟長者說話,怎麼讓長者有興趣做一些事情。」
已經投入老人照顧領域近 20 年的她,對於團隊的下一步,仍保持樂觀的態度,「我希望這些在老人身邊的人,無論是專業的社工,或者是家人朋友,可以藉由我們的課程,學習另一種與老年人互動的方式。」 新活藝術期待能夠影響社會氛圍,讓大眾不再嫌棄長者的故事,或是否定長者的感覺,而是能接納長者這時候的狀況,珍惜他們所說的陳年往事,也期待能讓長者在課程中重新看見自己的價值。
核稿編輯:金靖恩 資料整理:郭潔鈴 圖表製作:郭潔鈴
【社企流 iLab 孵化器徵件中!】
在你的創革路上,iLab 從 0 到 100 陪伴創業者錨定方向、穩健前進,掌握社會創新創業必備技能與思維!
只要你正致力於改善某個社會議題、透過商業創造影響力,無論你正在驗證點子或商業模式、測試市場與產品服務、或已邁入穩定營運階段,在 iLab 孵化器,你都能找到對應的專業服務與資源,以及 100+ 與你志同道合的創業團隊社群!
+了解更多 iLab 孵化器:https://pse.is/J7W6X +立即申請:https://pse.is/3aj4um +徵件截止日:2021 年 1 月 31 日 23:59 +還是不清楚?來和 iLab 聊聊吧 >>> https://pse.is/QKEN5

文章標籤

  • 社創團隊專訪報導

    社創團隊專訪報導

    帶你第一線認識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內的創業團隊,深入探索每個團隊動人的創業故事。自 2014 年起,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至今已支持逾 100 位創業者以商業啟動更多、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 18 萬位受益者、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 1 億台幣。
  • 社會創業趨勢新知

    社會創業趨勢新知

    此專欄收錄 iLab 執行團隊每月精選的社會創業相關文章與 iLab 最新動態,帶領大家一同關注國內外最新趨勢與洞察。自 2014 年起,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至今已支持逾 100 位創業者以商業啟動更多、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 18 萬位受益者、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 1 億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