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邱子容
當各國勞工日益擔心機器人奪走他們的工作,有個團體正在培訓這些勞工,並試圖提出解決方法。
組織創辦人兼企業資本家Art Bilger,告訴The Huffington Post:「我們已經看到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和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理論逐步應驗:有數百萬人因為工作和生計問題,成天活在痛苦之中。因此,我們應該引起大眾的問題意識-例如未來工作究竟會在哪裡?並重視現階段能施行的解決方法。」

推出勞工影集 探討未來工作趨勢
就在今年10月中旬,WorkingNation 初次發表了探索勞工未來就業議題的影集「Future Work」,民眾可以至TIME 官網上免費觀看。第一集主要紀錄紐約羅契斯特市(Rochester)的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大量資遣員工與惡性倒閉後,對當地失業家庭造成的衝擊;下一集則聚焦在名為Year Up的非營利組織,他們爲低收入青年設計完整的培訓和見習計畫。
「我之所以做這些,是因為機器人的使用將衝擊整個中產階級,不僅影響底層20%的工作者,也衝擊到中上層的中產階級。」 Bilger說。
自動化已經改變了許多既有的工作型態:像是無人駕駛卡車(Driverless trucks)可能會在下個10年,威脅逾170萬個卡車司機的生計;也有人開始使用人工智慧去轉播運動比賽、甚至選舉實況。(同場加映:翻轉小黃命運:提升6種關係,打造不被科技取代的計程車產業)
機器人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
其實機器自動化已經被大眾普遍接受,因此,真正問題不在於自動化是否取代了工作,而是有哪些人以及他們如何被影響。
然而,真正的問題是,當機器人取代人類工作後,新科技能夠創造其他的工作、進而去補償之前消失的工作嗎?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會,有些則認為否。

WorkingNation 似乎傾向比較負面的看法,因為它官網上警告著:自動化將消滅所有工作,並導致一場「失業危機」。
Bilger 表示,他無法預測未來,但他認為不論每個人的看法為何,唯一能確定的事實是:我們無法否認工作環境正在改變,所以每個人都必須做好準備。(延伸閱讀:「為何歐洲投銀每年資助1千億台幣,最後只創造2萬多個工作機會?」亞歐青年高峰會 為就業議題發聲)
「老實說,我不知道未來失業率會變得怎麼樣,但從現在往後看20年,我們需要聚焦在變化迅速的工作內容上,以及能夠減緩衝擊的策略和方法。如果我們此時不做這些,那它將帶來超乎我們想像的戲劇性衝擊。」Bilger說。
全美團結,因應劇變勞動市場
WorkingNation 期望美國所有的公共團體皆能幫助學生和勞工,在未來的新工作上取得成功。像是Operation hope,一個專門為落後地區提供財政訓練的非營利組織。Bilger 也指出,社區大學可以作為正向改變的來源,因為學校能夠幫助學生因應快速變遷的勞動市場。
最後,Bilger 認為全美應該共同思考解決方法。他以西門子(Siemens Corporation)為例,公司內部已開始籌劃見習計畫,例如高階製造業研習,提供勞工技能上的學位與認證。
「我不認為大眾要把這一切(機器人取代人類工作)歸咎於科技業的發展,因為科技發展是我們社會的核心。科技產業擁有很豐厚的資源、資金和人才,我深信他們可以成爲提供解決方法的重要群體之一。」Bilger說。
核稿編輯:黃培陞、林冠吟